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L.Y
前言
10月7日是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致死致伤和绑架全球几十个国家4000多名平民两周年的日子。
在被绑架并被以军救出两年后,中以混血女孩诺阿·阿尔加马尼回顾了她在加沙度的经历,包括突然获救,回来后不久母亲去世,以及为释放男友和所有剩余的人质而正在进行的斗争。
![]()
据以色列国防军的作战报告,当日6时30分左右,超过3000枚火箭弹从加沙地带倾泻至以色列境内,覆盖范围包括特拉维夫、阿什杜德等主要城市。与此同时,约200名哈马斯武装分子通过滑翔伞、快艇和地道渗透至以色列边境社区,展开地面袭击。
![]()
音乐节现场的监控录像显示,7时15分,第一枚火箭弹在距离舞台约500米处爆炸,引发人群恐慌。诺阿与男友试图驾车逃离,但车辆被人群堵塞。7时25分,两名骑摩托车的武装分子冲入现场,其中一人用枪托击碎车窗,将诺阿拖出车外。她尖叫着“别杀我!不!”,双臂伸向被另一名武装分子控制的男友。这段23秒的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成为冲突初期最具冲击力的视觉符号。
以色列国家反恐局后续调查显示,诺阿被掳至加沙地带后,与另外三名女性人质被关押在努塞拉特难民营的一处民宅中。该区域长期被哈马斯控制,成为人质关押与转移的中转站。
![]()
加沙囚笼
被绑架至加沙地带的诺阿,经历了长达245天的囚禁生活。根据2024年1月哈马斯发布的验证,她被关押在努塞拉特难民营C区7号楼的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房间内。画面中,诺阿穿着灰色连帽衫,面色苍白,机械地重复:“我叫诺阿·阿尔加马尼,26岁,来自贝尔谢巴。”这段刻意剪辑的影像,试图向外界传递人质未受虐待的信号,但背景中隐约可见的弹孔和斑驳墙皮,暴露了关押环境的恶劣。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公室的调查报告指出,被扣人质普遍遭受“心理折磨与生存威胁”。诺阿在获释后向调查人员透露,她与其他三名女性人质每日仅获配少量清水和硬质面包,夜间每隔两小时需接受武装分子的巡查。为防止逃跑,门窗被安装双重铁锁,房间内仅有一盏昏暗的灯泡提供照明。
![]()
更残酷的是人质间的生存竞争。据同批获释的阿尔莫格·梅厄(Almog Meir)回忆,2024年3月,一名65岁的女性人质因肺炎未能及时获得治疗死亡,武装分子直接将其遗体移出房间,未作任何解释。这种非人道待遇,在诺阿的心理报告中留下深刻创伤——她出现持续失眠与广场恐惧症,需长期接受心理干预。
![]()
突围时刻
2024年6月8日凌晨3时17分,以色列国防军特种部队展开代号“黎明之箭”的营救行动。根据解密行动报告,辛贝特情报机构通过分析哈马斯通讯记录,锁定诺阿等四人被关押在努塞拉特难民营C区7号楼。为避免重蹈2023年11月营救失败导致6名人质死亡的覆辙,指挥部制定三阶段方案:先由无人机群对周边建筑实施电磁干扰,切断武装分子通讯;再派遣“红贝雷帽”特种部队从三个方向突入;最后由医疗直升机在屋顶接应。
![]()
行动当晚,加沙地带突发沙尘暴,能见度不足50米。突击队在GPS信号丢失的情况下,依靠热成像仪定位目标。当破门而入的士兵发现诺阿时,她正蜷缩在墙角,手中紧握半块发霉的面包。医疗记录显示,获释时她的体重较囚禁前下降23公斤,血液检测显示严重维生素D缺乏与电解质失衡。
此次行动虽成功解救四人,但付出惨重代价:3名特种兵在撤离途中遭RPG火箭筒袭击牺牲,另有7人受伤。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后续报告指出,营救引发的交火导致难民营内12栋住宅被毁,35名平民死亡,其中包括14名儿童。
![]()
未完成的最后告别
诺阿获释后被紧急送往拉马特甘的特尔哈肖默医院,而此时她的母亲利奥拉·阿尔加马尼已进入脑癌四期终末期。这位1990年代公派留学后定居以色列的中国女性,在女儿被绑架的298天里,经历了三次开颅手术与六轮化疗。据以色列癌症协会记录,利奥拉在生命最后阶段每天需注射200毫克吗啡缓解疼痛,但仍坚持通过电话与女儿联系。
2024年7月2日,利奥拉在贝尔谢巴的家中去世,终年61岁。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社交媒体发文称:“我们与阿尔加马尼家族共同哀悼这位勇敢的母亲。”而诺阿在母亲葬礼上未发表公开声明,仅通过发言人表示:“我将继续战斗,直到所有人质回家。”
![]()
人质危机
截至2025年10月,仍有103名人质被扣押在加沙地带,其中37人被国际红十字会认定为“生死不明”。哈马斯提出的释放条件包括:以色列全面撤出加沙、解除对加沙的经济封锁、释放6000名巴勒斯坦囚犯。而以方坚持要求哈马斯先提交完整人质名单与关押位置信息。
2025年9月,卡塔尔斡旋下,哈马斯与以色列展开新一轮间接谈判。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哈马斯同意分阶段释放人质,但要求以色列在第一阶段释放1000名囚犯并开放加沙与埃及的拉法口岸。以色列则提出“人质换停火”方案,要求哈马斯先释放所有女性、儿童与老人质。双方条件差距巨大,谈判陷入僵局。
![]()
诺阿如今成为“人质家属论坛”的核心成员,每周参与与以色列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闭门谈判。她在2025年8月的一次公开活动中表示:“我的自由是用3条生命换来的,这代价太过沉重。”数据显示,自冲突爆发以来,加沙地带已有6.7万人死亡,其中儿童占比达43%。
![]()
结语
2025年10月,美国总统特朗普推动的“中东和平新倡议”引发关注。该计划要求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南部划定“非军事化缓冲区”,并承诺每月释放50名人质。但哈马斯发言人哈齐姆·卡西姆随即驳斥:“任何不涉及以色列撤军与解除封锁的方案,都是废纸。”
与此同时,国际刑事法院正在调查哈马斯与以色列在冲突中可能犯下的“战争罪”。2025年9月,ICC首席检察官卡里姆·汗(Karim Khan)宣布,已收集到足够证据指控双方“故意针对平民”与“破坏必要基础设施”。这一调查可能为冲突各方带来新的法律压力,但能否推动和平仍存疑。
![]()
诺阿的战斗仍在继续。她在社交媒体上定期发布人质信息,组织家属游行,并呼吁国际社会关注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危机。2025年10月7日,她在特拉维夫的纪念仪式上说:“两年的时间,足够让世界忘记,但足够让我们更坚定地争取自由。”
这场持续两年的冲突,在诺阿身上刻下双重烙印——她既是幸存者,也是未愈的伤疤。当10月7日的警报声再次响起,加沙地带的废墟与特拉维夫的防空洞,共同构成这个时代最残酷的注脚。
参考信源: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