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死后把肾给我,我马上嫁给你!”2024年初春,在某医院的走廊里,23岁的尿毒症患者林晓(化名)攥着病历本,对面前脸色苍白的男人张磊(化名)说出了这句让周围人震惊的话。
彼时,林晓已靠透析维持生命近一年,肾源迟迟没有着落;而32岁的张磊,正承受着胃癌晚期的折磨,医生说他的时间可能只剩半年。这场看似“各取所需”的约定,却在领证后,上演了一场超越生死的人间温情。
![]()
林晓来自南方一个偏远山村,22岁那年,她被确诊为尿毒症,这个消息像晴天霹雳,击碎了她刚毕业对未来的憧憬。
为了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了十几万外债。每周三次的透析,不仅让她身体备受煎熬,更让她陷入了对“活下去”的极度渴望。
“医生说,只有肾移植才能彻底治好我,但肾源太难等了,我真的怕自己撑不下去。”林晓在接受采访时,眼眶泛红地回忆道。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她一次复查时。那天,她在医院遇见了独自就诊的张磊。闲聊中,林晓得知张磊的病情,也了解到他无父无母,孤身一人在城市打拼,如今身患重病,连照顾他的人都没有。
看着眼前同样在生死边缘挣扎的男人,一个大胆又无奈的想法在林晓心中萌生——她知道张磊的血型与自己匹配,如果能约定在他离世后捐献肾脏,自己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而她,也能在张磊最后的日子里,陪在他身边,照顾他的生活。
![]()
当林晓把这个想法告诉张磊时,张磊愣了很久。他从未想过,自己的生命尽头,还能成为别人的“希望”。
“我当时觉得很荒谬,但看着她眼里的渴望,又觉得很心疼。”张磊说,经过几天的思考,他答应了林晓的约定。
2024年3月,两人拿着户口本,在民政局领了结婚证。没有鲜花,没有婚纱,甚至没有一句浪漫的誓言,只有两个身处困境的人,对彼此许下的生死承诺。
领证后,林晓搬进了张磊租住的小房子里。她一边按时去医院透析,一边无微不至地照顾张磊的生活。
每天清晨,她会早早起床,给张磊做软烂易消化的早餐;下午,她会陪着张磊在小区里散步,听他讲年轻时打拼的故事;晚上,她会帮张磊按摩因为化疗而酸痛的身体,直到他睡着。
“那段时间,虽然身体很痛苦,但心里很踏实,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扛了。”张磊笑着说,眼神里满是温暖。
![]()
然而,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张磊的病情突然恶化。2024年5月,张磊因为胃癌并发症住进了医院,医生告诉林晓,必须尽快进行手术,否则张磊可能撑不过一个月,而手术费用加上后续的治疗费用,大概需要30万元。
这个数字,让林晓瞬间陷入了绝望。她自己治病已经花光了所有积蓄,去哪里凑这30万?
“当时我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一定要救他。他答应过要把肾给我,可我不能让他就这么走了,我得先让他活下去。”
林晓说,那一刻,她早已把“要肾”的初衷抛到了脑后,心里只剩下“救丈夫”的念头。为了筹钱,林晓开始四处奔波。
她先是给老家的亲戚朋友打电话,一遍遍地诉说张磊的情况,恳求他们帮忙;接着,她又在网上发起了众筹,每天熬夜编辑文案,分享她和张磊的故事,希望能得到网友的帮助;
除此之外,她还利用透析间隙,去餐馆打零工,洗碗、端盘子,哪怕每天只能挣几十块钱,她也从不放弃。
![]()
林晓的坚持,渐渐打动了身边的人。老家的亲戚们你一千我五百地凑了5万块钱;网友们看到她的众筹故事后,纷纷伸出援手,短短一周时间,就筹集了20万元;餐馆的老板得知她的情况后,不仅给她涨了工资,还发动店里的员工为她捐款。
就这样,在林晓的努力下,30万元的治疗费用终于凑齐了。
2024年6月,张磊顺利进行了手术。手术室外,林晓攥着双手,紧张得浑身发抖,直到医生出来告诉她手术很成功,她才忍不住蹲在地上哭了起来。
如今,张磊还在医院进行后续治疗,身体正在慢慢恢复;林晓也依然坚持着每周三次的透析,等待着合适的肾源。
“现在我不奢求他能给我捐肾了,我只希望他能好好活着,我们能一起多过几天好日子。”林晓看着病床上的张磊,温柔地说。而张磊也紧紧握着林晓的手,轻声说道:“等我好了,就带你去拍婚纱照,给你一个像样的婚礼。”
这场始于“肾源”的婚姻,没有惊天动地的爱情宣言,却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滋生出了最真挚、最动人的情感。
林晓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不是索取,而是付出;不是算计,而是守护。在生死面前,他们的故事,就像一束光,照亮了人性的温暖与美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