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时代奔涌,山河脉动。在宏大的时光叙事里,每一个平凡的角落,都正与家国脉搏同频共振。这个国庆,我们将镜头聚焦章丘——
一抔土,见证文明不熄的根脉;一条路,加速一座城与未来的对话;一炉火,承载产业突围的雄心;一粒米,夯实“中国碗”的根基;一张合影,定格创业者心安的故乡;一味烟火,熨帖千家万户的团圆;一份成绩单,写就硬核发展的韧性;一封信,寄予奋斗者明天的期许。
八篇特写,八个切片,是八次对章丘肌理的深入触摸。
我们以时光的显微镜,看见平凡日常里的非凡坚守,听见细微处奔涌的时代涛声。这不仅是章丘的故事,也是千万中国县(区)域奋进的缩影;不仅是国庆时点的切片,更是一曲由百万章丘人民共同撰写的、铿锵有力的时代和声。
从10月1日至8日,让我们一同走进章丘——见人,见事,见精神;见微,见著,见时代。
谨以此系列,致敬每一个在奋斗中熠熠生辉的平凡你我,致敬这片土地上永不落幕的精彩。
——微观里的宏观:章丘的八个国庆切片
一封“未来来信” 写给奋斗的章丘
章丘:
您好!
我们是张玉姣、田子涵,章丘区融媒体中心的两位新记者。九十天的时光里,我们走过章丘的夏与秋,记录这座城市的晨昏。今天,我们想用这封信,与您分享一个正在发生的未来。
![]()
当我们的笔尖轻触这片土地,听见的是千年古县与现代新城的对话,是百脉清泉与时代浪潮的合鸣。在这入职满三个月的特殊时刻,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凝于笔端,写给这片正在发生精彩蝶变的土地,写给那些以奋斗塑造章丘未来的人们。
初见:在新闻的土壤里扎根
三个月前,我们手持报到证,怀揣着对新闻事业的无限憧憬,走进了章丘区融媒体中心。第一次跟随“用心干事 党员记者一线行活动”出发时,我们不曾想到,接下来的九十多个日夜,将是我们与这座城市的深度对话。
![]()
还记得那个清晨,我们手持采访本,站在圣泉集团的研发中心里。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洒在正在专注记录实验数据的材料研发工程师们身上。他们专注的神情,仿佛在雕琢时光。在圣泉集团的高端新材料车间,我们触摸到章丘制造的“硬核”实力——这里生产的酚醛树脂,助力神舟飞船遨游九天;在伊莱特能源的锻造车间,我们目睹直径超15米的环形锻件如何淬火而成,这些“大国重器”正从章丘走向世界。
在三涧溪村的蔬菜大棚,我们遇见了返乡创业的"85后"大学生王元虎,他放弃了城市的白领工作,牵头创办农创园深耕有机种植。"土地从不辜负认真对待它的人。"他捧起一把泥土,那双手既会敲键盘,也能辨农时。如今,他的农场带动了周边村民共同致富。
![]()
在明水古城的青石板路上,我们跟随非遗传承人记录章丘铁锅的锻造技艺。一锤一落,铿锵有力,仿佛在叩击着历史的回音。"打铁不是重复,是每一次都要比上一次更接近完美。"老师傅的话,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匠心传承。
![]()
在文祖街道,山东三生万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刘书程、聂阳、张金三位硕士毕业生,将小蘑菇做成了大产业,年产300万袋赤松茸、羊肚菌等珍稀食用菌,他们研发出的液态菌种供应全国各地的蘑菇种植户。
![]()
我们曾在垛庄镇四角城村遇见80后“新农人”白文涛。十几年前,他被大山、星空吸引,从城市来到村里创业,为了做好民宿先后15次到浙江莫干山学习。如今,他打造的若谷山居已成为七星台风景区旁的民宿标杆,水泥管道艺术民宿、木屋民宿、海草房童话民宿、房车民宿等配套森林餐厅、度假营地、音乐酒吧,为城市人群提供不一样的乡村生活。
三个月过去,我们手中的采访本已写得密密麻麻,而心中对章丘的认知,也从地图上的一个名字,变为了有温度、有故事、有精神的鲜活存在。
见证·奋斗者的时代群像
在这片热土上,每一个奋斗者都在书写着自己的答案。我们遇见了这样一群人:
![]()
他们是新时代的"闯关东"者。在伊莱特能源的车间里,我们见到了正在调试世界最大轧环机的技术团队。这些平均年龄只有32岁的年轻人,让"章丘制造"的环形锻件应用于核电、风电等领域。他们的组长说:"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世界看见章丘的精度。"
![]()
他们是“一个人养21万只鸡”的现代牧人。在相公庄街道,张亮和李瑞鑫承包了一座山头创业养鸡。全自动化生产线上,21万羽蛋鸡由李瑞鑫一个人管理,每天19万枚鸡蛋销往济南、青岛等各大城市。张亮回忆,当地派专人帮着跑手续、找资金,修了环山路等基础设施,最缺钱时,一次性给予500万元的乡村振兴项目资金扶持,至今累计达到1000万元。
![]()
他们是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的科技工作者。在绿创国家级科技小院的蔬菜大棚,山东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张颜团队的三名学生轮流驻扎村里,创新应用富氢滴灌、无垄栽培等新技术。55岁的番茄“老把式”肖端民与博士生们一起试验“菌菜轮作”科研项目,实现了“一季菌一季菜,土壤'休耕'”,种出的西红柿品质高、口感好,产量提高了10%左右,每斤卖到10-15元。
![]()
他们是匠心传承的“章丘铁匠”。在齐鲁大地的非遗沃土中,我们见到了章丘铁锅锻打技艺传承人刘紫木。他与团队将传统铁锅打造成网红产品“章丘铁锅”,一锤一打间,不仅唤醒了沉睡的非遗技艺,更开辟了传统工艺与现代产业融合的新路径。
他们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店小二”。在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我们记录下一个投资10亿元项目从洽谈到签约仅用60天的"章丘速度"。该项目是浙江丰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除浙江宁波余姚之外的第一个生产基地。这背后,是章丘区1351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门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99.6%的持续深化改革。在政务服务大厅,一位工作人员微笑着说:“我们快一步,企业就能早一天投产。”
从这些奋斗者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闯关东精神、新时代铁匠精神、新时代儒商精神的生生不息。他们散布在章丘的每一寸土地上,如同百脉泉的泉水,默默滋养着这片土地的未来。
思考·章丘未来的四重维度
在采访归来后的深夜,我们常常思考:章丘的未来,究竟是何等模样?
![]()
产业的维度——从“制造”到“智造”的跃升。章丘正构建“3+2+2”重点产业链群,蓝海领航、华曼汽车等92家企业通过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实施技改项目263个,伟浩冶金等5个技改项目成为全省首批享受“过渡期”政策的项目。大汉科技等50余家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落地实施,山东致群等6家企业的17个软件产品入选山东省软件产业供给名录。
![]()
人才的维度——从“流入”到“回流”的转变。章丘区累计回引优秀乡村创业人才500余人,扶持优质乡村人才项目170余个,培养入选齐鲁乡村之星40人、海右乡村振兴人才90人。与13所驻章高校建立校地合作协同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全国劳模、大国工匠资源与章丘产业需求精准对接,获评“山东省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
![]()
生态的维度——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的蝶变。章丘打造公园新场景、新业态,推出8处城市公园开放共享绿地。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落实河湖长制,统筹做好防洪水、保供水、治污水、用泉水、促节水,垛庄、大站等6座水库入选省域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试点水库,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
文化的维度——从“底蕴”到“底气”的升华。明水古城持续“出圈”,成为章丘文化新地标。推动研学旅行、体育旅游、工业旅游等特色旅游发展,文旅业态更加丰富。紧盯重点节假日,举办“一年四季 泉在济南”系列活动、清照泉城·明水古城十二花神纪等多项主题活动。
三个月的采访,让我们逐渐读懂这座城市的密码。
这里有一种力量,让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在绣源河边,千年古县正以青春的姿态奔向未来。轨道交通8号线空载试运行的现场,工人们正在为章丘铺设通向明天的轨道。
这里有一种温度,让梦想与实干相互成就。从大学毕业生到返乡创业者,从车间工匠到科研人员,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发光发热的舞台。
这里有一种精神,让个人与城市共同成长。用心干事,不仅是工作要求,更是人生追求。这句话,我们在大街小巷的奋斗者身上看到了最好的诠释。
展望·我们与章丘的共同未来
站在今天眺望明天,我们看见:
![]()
未来的章丘,将是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贯通融合的高地。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创新港)、空天信息大学(筹)等高校的建设,将为这座城市注入不竭创新活力。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创新港)的建设工地上,我们仿佛已经听见未来的读书声。这里将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更是创新思想的源泉。
![]()
未来的章丘,将是诗意的栖息处。轨道交通8号线将把章丘带入全新时空维度。那些散布在城区各处的口袋公园,就像城市呼吸的绿肺。"开门见绿、推窗见景"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正在成为每个章丘人的日常生活。
未来的章丘,将是梦想的孵化器。从专精特新企业到人才创业团队,从乡村振兴样板到文旅融合标杆,这里正在成为各种可能性的试验场。
![]()
让我们相约,在不久的将来,在这片我们共同奋斗的土地上,见证一个更加美好的章丘。作为这一切的记录者和参与者,我们深知——吾辈之奋斗,便是章丘之未来;吾辈之青春,便是章丘之希望。
我们将用手中的笔和镜头,继续讲述章丘故事,传播章丘声音。我们深信——章丘强,则青年更强;青年强,则章丘更强!
百脉泉依旧奔涌,绣江河继续向前。而章丘的故事,正在由每一个奋斗者共同书写,见证着这片土地的日新月异。而我们,将与千万章丘人一道,以奋斗为笔,以热血为墨,共同书写属于这座城市的时代华章!
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玉姣 田子涵
2025.10.07夜
(本文部分图片由AIGC生成)
全媒记者:张玉姣 田子涵 钟久洋
编辑:刘 燕
二审:韩继恒
三审:杨本超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此内容整理自“章丘融媒”,如有侵犯,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