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都匀自驾旅行中,走进都匀的茫茫群山之中,在高塘山偶遇一座废弃的工厂,破败不堪,但规模甚大,而且墙上还保留着当年那熟悉的红色标语,向当地老乡一问才知道,这里竟然曾经是一座辉煌繁盛的三线建设时期的军工所!
![]()
几乎不敢相信,我竟然误打误撞的偶遇了这样一座有着特殊意义的废弃军工厂,因为我原本是打算前往永历皇帝陵墓参观的,也许这就是我和三线厂之间的缘分!
![]()
当地老乡告诉我,在这座工厂废弃之前,是一家混磷厂,生产磷肥的化工厂,从残存的办公楼里面的标语,办公室里面的标识,以及工厂车间里的醒目牌,我们也能轻松的看到它之前的摸样!
![]()
![]()
但是混磷厂的前身,才是38所的兵工厂,虽然如今是杂草丛生,一片荒废,但是墙上依稀看到当年的毛主席语录。
![]()
说到三线建设,关注过我的朋友们应该是比较了解的了,因为在我之前的文章或者视频中,就参观过西南西区很多家的老三线厂,遍布重庆,四川,贵州等,我对三线建设非常有兴趣,它代表了那一段特殊的建设时期,对我们现在也产生过很多重大的影响。
![]()
在1965年-1975年,很多军工单位落户到贵州都匀的大山深处,随同而来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以及职工家属大约2万多人也来到这里,以军工,电子为主要产品的军工基地,下辖十几个兵工厂以及37,38研究所,那时候真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时期。
![]()
38所,全称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是都匀市三线建设时期的重要军工单位,在1965年相应国家号召,选址在贵州都匀大坪镇深山沟,初名“西南雷达技术研究所”,代号“501信箱”。
![]()
众所周知,当前我们国家的雷达在世界上独占鳌头,这里就离不开38所的重要贡献,当时他们在这里研制出我国首部三坐标雷达383雷达,后续又开发384雷达等重大装备,被誉为国防“千里眼”!
![]()
时间来到了1988年,38所搬离了这里,前往安徽省合肥市,而这些工厂建筑则依旧留在了贵州的大山之中,成为了三线历史的见证!
![]()
遇到当地老乡聊起来,说是七几年的时候他还在38所里面干过临时工的活儿,那时候这里非常热闹,人声鼎沸,最高峰时期这里生活着7000多人,可见盛况空前,但是如今早已经人去楼空,建筑荒废,破败不堪,令人唏嘘!
![]()
三线建设是特殊时期的一段历史,为我们国家现在的工业格局和国防建设产生过重要影响,随着时间的流逝,三线工厂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里曾经的故事,也一并成为了记忆!
![]()
你知道,为何三线厂大多都在祖国西南的大山之中吗?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带着瓶盖儿去旅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