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亮,男,1987年11月生,中共党员,2010年6月参加公安工作,生前任西丰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中队长、二级警长。
2025年9月26日夜间,辽宁省西丰县的秋夜凉意透衣。连续奋战13小时的郑亮再次接到新警情:“一路口发生交通事故,请立即出警!”他顾不得疲惫,对身边的同事说了句“出发”,便奔赴事故现场。
这一走,竟是他生命最后的出征。
![]()
图为郑亮最后一次出警携带的事故勘查工具。
肇事车辆的副驾驶座位上,一名男子浑身酒气,面对询问,矢口否认自己是驾驶员,谁是驾驶员又说不清楚,眼神躲闪,言辞矛盾。郑亮立刻高度警觉,判断此人极有可能是肇事车辆的实际驾驶人。“你等我们处理完现场的,我拉你去医院。”郑亮一边不动声色地稳住该男子,一边引导他向安全的路边转移。
就在郑亮试图将嫌疑人带离危险区域进一步核查时,一辆疾速驶来的汽车冲了过来。电光火石之间,郑亮察觉到了迫近的危险。他喊出生命中最后两个字:“靠边!”
与此同时,他下意识地用身体挡在了嫌疑人与来车之间。这奋不顾身的一挡,却成了他生命的绝响。巨大的冲击力将他重重撞倒,鲜血瞬间染红了身下的路面……
他37岁的年轻生命,如流星划过夜空。他挺拔的身影,永恒地铸刻在了守护道路平安的神圣岗位上。
![]()
图为郑亮牺牲时身着的警服,已被鲜血浸透。
“他冲进火海的样子,我这辈子都忘不了……”
在房木镇派出所工作的岁月里,郑亮从一名普通民警成长为派出所副所长。他沉在基层、融入群众,乡亲们不叫他“郑所长”,都亲切地喊他“小郑”。
“那天火势太大了,房梁烧得噼啪作响,热浪隔着十几米都烤脸。”房木镇潭清村的村民至今提起2017年冬天那场大火,声音仍止不住颤抖。
乡镇路远,专业救援力量从县城赶到潭清村需要时间。火情不等人,郑亮带着所里民警赶到后,两次冲进火海,拍门呼喊,紧急疏散群众。
当听到一位母亲哭喊“孩子还在里面”时,郑亮心头一紧,“等不及了!” 他一把抢过旁人手中浸湿的被子披在身上,第三次,也是最为危险的一次,逆着逃生的人流,义无反顾地扎进了能见度几乎为零、高温灼人的浓烟深处。
终于,一个被浓烟熏黑的身影踉跄着冲了出来,警服袖口已被烧出黑洞,怀里紧紧抱着的,正是那个被困的孩子。
![]()
图为郑亮生前的办公桌。
“再棘手的案子,到他手里都能迎刃而解”
“每一起事故背后都牵动着一个甚至几个家庭的幸福,我们必须负责到底。”这是郑亮常挂在嘴边的话。
2023年寒冬,一起肇事逃逸案现场没有任何目击者,附近监控设施匮乏。面对几乎为零的线索,郑亮带着同事扩大排查范围,调取周边所有视频监控,一帧一帧地反复查看。
他从远端视频监控海量数据中,捕捉到了肇事车辆。后来又从肇事车辆上提取到被害人部分衣物纤维。正是凭借这个微乎其微的细节,最终锁定了嫌疑人,还了受害者一个公道。
“他是我们的贴心大哥”
在队里,郑亮不仅是年轻民警公认的“亮哥”,更是辅警兄弟们最信赖的师父。
“亮哥既是带我们的民警,也是我们的师父。”一位辅警红着眼圈说,“他总说,‘咱们是一起并肩作战的兄弟,你们的作用无人能替。’”他不仅手把手教他们如何规范设置事故现场安全区域,更会在他们受委屈时第一个站出来。
![]()
图为郑亮衣柜中的警服。
“有一次我协助处理事故时被当事人推搡,亮哥立刻一步上前把我护在身后,语气严肃又克制地对那人说:‘请你冷静,配合我们工作。’”回忆起往事,这位七尺男儿泣不成声,“有他在,我们心里特别踏实……”
![]()
图为郑亮在处置一起交通事故。
郑亮走了,但他用生命点燃的精神火炬,正在更广阔的天地点亮。这火炬,映照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每一个藏蓝身影,汇聚成照亮家国平安的万丈光芒。英雄的精神已融入时代洪流,与千千万万个坚守的身影一起,铸就起共和国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
战友,一路走好!
![]()
来源丨平安西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