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央视镜头首次深入航空工业沈飞机库。
“3557”号机印证了歼-35量产规模突破57架。
官宣服役仅30天,年化速度早已超越F-35。
![]()
歼-35机库首次公开
当央视镜头扫过沈飞厂房时,“3557”这个编号在镜头里停留。
从阅兵式上的3505、3506,到如今的3557,这意味着短短时间里,量产型歼-35已经下线超过57架。
![]()
更让人惊讶的是,厂房里这些“绿皮机”可不是半成品。
这种没涂隐身涂层的状态,恰恰说明它们已经通过了所有性能测试,只要完成最后一道涂层工序,就能直接滑出厂房交付部队。
而另一边,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F-35的交付量只有72架,创下近四年新低,还因为供应链问题和软件缺陷,导致不少已经交付的战机得返厂维修。
歼- 35能快速量产,背后藏着3D打印技术的功劳。
![]()
在传统战机制造里,机身关键承力结构需要2000多个零件拼接,光组装就得花上半个月,还得担心拼接处的强度问题。
但歼-35用了大型钛合金3D打印技术,把这些零件直接做成一个整体构件。
去年珠海航展上,沈飞工程师就透露过,这种一体成型的构件不仅强度比传统工艺提升15%,还能把生产周期缩短三分之二。
除了3D打印,“脉动生产线”也是关键。
这就像汽车生产线上的流水作业,但比汽车生产线复杂得多。
![]()
在沈飞的车间里,你能看到自动化转运车沿着轨道移动,把预组装好的机翼、机身精准对接,每个工位的工人只负责特定工序,从零部件到整机下线,整个流程非常精准。
这套系统让歼-35的生产效率提升了40%以上,以前一个月只能造两三架,现在产能稳步爬坡,朝着月产十架的目标靠近。
更厉害的是歼-35的“空海孪生”设计。
海军用的舰载版和空军用的歼-35A,除了舰载版要适应航母操作,加了机翼折叠机构、着舰钩和弹射牵引杆,其他70%的技术都是通用的。
![]()
这意味着两条线能在同一条生产线上生产,比如上午组装舰载版的机身,下午就能切换到空军版的机翼。
产能上来了,还得有足够的需求支撑。
国内方面,海军的三艘航母都等着换装隐身舰载机。
福建舰作为电磁弹射航母,自然是歼-35的主要搭载平台。
辽宁舰和山东舰虽然是滑跃甲板,但经过改装后也能搭载。
![]()
空军那边,还有大量歼-7、歼-8这些老旧战机等着替换,歼-35A的性价比正好填补了中型隐身战机的缺口。
国际市场上的需求也很明确。
巴基斯坦去年已经官方宣布要引进40架歼-35,虽然现在还没到交付阶段,但有消息称,巴基斯坦空军的飞行员已经在国内接受相关训练了。
而且不止巴基斯坦,一些传统采购中国武器的国家也在密切关注,毕竟歼-35单机成本只要0.8亿到1亿美元,比F-35的1.2亿美元便宜不少,性能却不差,这种性价比很难让人不动心。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歼-35的生产速度已经超越F-35。
![]()
歼-35生产速度超过F-35
F-35已经量产多年,累计交付量超过900架,在全球有多个海外组装厂,虽然近期产能下滑,但基数还在。
而歼-35才刚开始产能爬坡,57架的数量虽然亮眼,但和F-35的总量比起来还有差距。
从发展趋势看,歼-35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最关键的就是供应链自主可控。
F-35因为用了全球30多个国家的零部件,一旦某个国家的供应链出问题,整个生产线就得停摆。
![]()
前两年因为稀土供应紧张,F-35的发动机生产就延误了好几个月。
而歼-35的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已经接近100%,国内400多家配套企业能随时供货,不用看别人脸色。
同时,歼-35的技术还在不断升级。
今年年初,光启科技透露,他们为歼-35研发的第四代超材料结构件已经批量应用。
这种材料能主动导引电磁波绕行,比传统隐身涂层更耐用,在高盐高湿的海洋环境下不用频繁维护。
![]()
要知道,F-35C就经常因为涂层在海上剥落,得频繁回港检修,大大影响了部署效率。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歼-35的雷达反射截面积小于0.015平方米,这个数据意味着它在雷达上的信号和一只小鸟差不多。
去年有军事模拟推演显示,在西太平洋的复杂环境下,歼-35凭借这个隐身优势,能让敌方雷达的探测距离缩短一半以上。
当然,产量只是一方面,战机的实战能力更重要。
去年年底,歼-35就和歼-15T在福建舰上进行了联合训练,演练了“高低搭配”的战术。
![]()
歼-35凭借隐身优势前出侦察,把目标信息传给歼-15T,后者携带重型反舰导弹实施打击。
这种组合不仅能发挥歼-35的隐身优势,还能让歼-15T 的火力得到充分发挥。
在国际上,这种搭配也很有吸引力。
比如巴基斯坦空军,现在有枭龙战机,但缺乏隐身战机,引进歼-35后,就能和枭龙形成类似的“高低搭配”,应对周边国家的F-35。
![]()
而且歼-35还能和空警-500预警机协同,构建起覆盖上千公里的预警网络,这对中小国家来说,相当于用较低成本获得了高端的防空能力。
歼-35的快速发展已经改变了全球隐身战机的格局。
以前全球隐身战机市场基本被F-35垄断,现在歼-35的出现,给了更多国家新的选择。
而且中国在战机制造上的自主创新能力,也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垄断,比如3D打印、超材料这些技术,都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不用依赖外部技术支持。
![]()
歼-35的发展,不仅是一款战机的成功,更是中国航空工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缩影。
从沈飞厂房里那些歼-35的身影,再到国际市场上的关注,我们能看到的是中国军工的踏实进步。
不追求虚名,而是用一个个具体的技术突破、一次次实际的测试演练,慢慢构建起自己的空中优势。
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再谈起全球隐身战机时,歼-35会成为那个让所有人都无法忽视的名字。
文/编辑:Alone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