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吃顿海鲜怎么比买只金表还刺激?
10月6日,杨先生和朋友去惠州旅游,想着团购省点钱,结果店家一句“团购时间过了”,直接把他们劝回了单点。点菜时杨先生多次问价格,老板却总是模棱两可,“吃完再算”“不贵”,等到结账,直接给了个大惊喜:两道菜加茶位费,661元。
![]()
更离谱的是,隔壁桌三道菜直接破千元。杨先生说,蛏子看着顶多一斤,结账却变成了三斤,螃蟹也是高价。网友们看了账单,纷纷表示“这不是吃饭,是被套路”。
![]()
店家这边也有说法,说自己明码标价,点菜时都提前告知了价格和斤数,还说实际收费比标价还低。螃蟹标价288元/斤,实际只收188元/斤,蛏子68元/斤,2.4斤螃蟹、3斤蛏子,加上茶位费,总共661元。老板还说,店里全程有监控,不怕查。
![]()
事情闹大后,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表示会依法调查,已经联系双方协调处理。最后,店家退了杨先生400元,事件算是“和解”了。
![]()
可不少网友觉得,这更像是“封口费”,关键证据比如监控视频始终没见公开,大家心里还是有疑问。
![]()
其实,这种“海鲜刺客”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前段时间,汕头南澳岛也有游客团购套餐,结果被诱导点活鲜,结账直接两千多。更夸张的是,涉事餐厅换个招牌又继续营业,直到舆论发酵才被查封。
套路无非就是价格不透明、斤数随口报、投诉就换名,专宰外地游客。
![]()
说到底,大家最怕的就是花了冤枉钱还投诉无门。监管部门有时候能力有限,调解一下就算完事,真正的处罚很少见。其实,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遇到欺诈本该“退一赔三”,但现实中很难落实。很多人只能靠曝光维权,没点舆论压力,商家根本不怕。
![]()
![]()
我认为,面对这样的商家,最好的办法就是,点菜时问清楚单价、重量和预估总价,最好让老板写在点菜单上,买单也不至被价格吓一跳!
在称重的时候,也可以拍个视频,避免结账时被无良商加价。
遇到短斤缺两,果断拨打投诉电话,要求“退一赔三”,我们越不怕麻烦,这种商家就越害怕。
![]()
其实,惠州的海鲜、汕头的海景,都是广东的招牌,但只要有这种宰客现象,以后谁还敢来?希望有关部门能真正把好关,别让个别商家坏了一锅粥。
也希望大家出门在外多留个心眼,保护好自己的钱包。
那么,大家觉得还有哪些防坑妙招?欢迎留言,分享您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