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6日,来自广州的钓友@木木趁着假期回老家钓鱼,本来计划钓几条鲫鱼回家熬汤喝,结果却钓了几条长相怪异的鲫鱼。
刚钓上来的时候,乍一看这鱼跟常钓的高背鲫有点像,圆滚滚的身子,鳞片亮晶晶的,但再细瞅全是不一样的地方。
![]()
只见这鱼嘴尖尖的还微微上翘,跟珠江里的土鲮嘴型几乎一个模子刻出来,嘴唇还特别厚,摸上去还十分的粗糙,不像本土鲫鱼嘴唇那么薄。
鱼的身形是扁扁的、长长的,侧面看像鳊鱼,上面看又像鲮鱼,活脱脱像三种鱼 “串了种”。
这样的收获也是让咱们这位钓友有些纳闷,珠江里面啥时候有这种鱼了?
不过他也没多想,因为这条鱼并不像什么保护鱼类,没曾想最后一口气还真连着钓了几条。
在带回家把鱼杀了之后,这位钓友发现这鱼的鱼肉竟然是橙色的,这一刻他才有些慌了,于是他把图片发到钓鱼群,想让其他钓鱼人帮忙看看,这究竟是什么鱼。
![]()
![]()
在看到图片之后,就有人说这鱼看着像 “巴西鲫” ,只不过有些不敢确定。
有人发自己钓的本土鲫鱼照片对比,差别一眼就能看出来,还有人 @了水产站的朋友求鉴定。
我刚好在这个群里,看着照片也好奇,翻了《中国外来水生生物名录》,还打电话问了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的李老师,才搞清楚这鱼的真实身份。
它根本不是本土鲫鱼,是从南美洲来的 “老外”,学名叫条纹鲮脂鲤,咱们常叫它巴西鲷,也有人喊巴西鲫鱼。
![]()
李老师说,巴西鲷早在 1996 年就引进国内了,当时选它就是因为是经济型鱼种里的 “优等生”。它原产于巴西、巴拉圭和阿根廷的淡水流域,天生适应温暖水环境,最适合生长的水温是 32 到 36℃,刚好跟华南地区气候对得上。
这种鱼长得快,水温合适、饲料够的话,一年就能长到 1 斤左右,养两三年能到 3 斤以上,最大能长到 5 千克,也就是 10 斤,这比本土鲫鱼和鲤鱼猛多了。
本土鲫鱼长到 1 斤得两年,本土鲤鱼想长到 10 斤,没个七八年根本不行。除此之外,巴西鲷抗病能力还强,养殖户养着省心,所以一开始在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这些南方省份的养殖场特别受欢迎。
![]()
可为啥这么多年过去,巴西鲷在自然水域还是少见呢?李老师解释,主要是它 “怕冷”,能承受的最低水温是 9℃,低于这个温度就容易冻死。
咱们国家除了华南地区,其他地方冬季水温常低于 9℃,就算珠江流域,冬天偶尔也会降温到 10℃以下,所以它很难在自然水域过冬,更别说自然繁殖了。
而且它肉质好、市场价高,养殖户都当宝贝管着,很少会逃到自然水域。老王这次钓的几条,大概率是某个养殖场不小心跑出来的,或者有人放生的。
![]()
说到肉质,我专门去菜市场找过巴西鲷。卖鱼的张老板说,这鱼在市场上比本土鲫鱼贵不少,本土鲫鱼大概 15 块钱一斤,巴西鲷能卖到 25 到 30 块钱一斤,可买的人还不少。
“主要是肉好吃,” 张老板一边杀鱼一边说,“你看这肉,淡橙色的,切开有像三文鱼那样的纹理,一瓣一瓣跟橘子瓣似的,煮出来特别香。脂肪还多,是草鱼的 3 到 4 倍,吃着嫩还没土腥味,清蒸最鲜,连小孩都爱吃。”
我后来买了一条回家清蒸,确实跟张老板说的一样,鱼肉入口即化,带着淡淡的油香,比工程鲫嫩,比鲤鱼鲜,难怪有人愿意多花钱买。
![]()
但随着巴西鲷在珠江现身,网友讨论从 “好不好吃” 变成了 “是福是祸”。
支持的人觉得是好事,一方面巴西鲷经济价值高,能让养殖户多赚钱,也给老百姓餐桌多了种选择。
另一方面它不耐低温,在自然水域难泛滥,不会像罗非鱼那样,因为适应能力太强挤占本土鱼生存空间。
有网友说:“只要管好养殖场,别让它随便逃到自然水域,这鱼就是个宝,比那些入侵物种强多了。”
![]()
担心的人也不少,觉得外来物种的风险不能忽视。有网友翻出清道夫的例子:以前珠江里没人在意清道夫,结果这鱼吃其他鱼的鱼卵还没天敌,差点把本土小鱼搞灭绝,后来花了好大劲才控制住。
巴西鲷现在看着温顺,万一哪天适应了低温,在珠江里繁殖起来,本土的鲫鱼、鲮鱼、鳊鱼不就没活路了?
还有网友提到鳄雀鳝,之前在小区池塘发现过鳄雀鳝,一口能吞掉小半池鱼,谁能保证巴西鲷不会变成下一个鳄雀鳝?
![]()
这些担心不是没道理。虽然现在巴西鲷在自然水域少见,但生态环境变化不确定。
这些年全球气候变暖,珠江流域冬季水温比十年前高了 1 到 2℃,要是未来冬季水温继续升高,巴西鲷慢慢适应低温,开始在珠江自然繁殖,后果不堪设想。
它抢食凶、长得快,本土鱼类根本不是对手,用不了几年,珠江里的本土鱼可能会越来越少,整个水域的生态平衡都会被打破。
![]()
对咱们钓友来说,该怎么做呢?钓友群里的老周说得好:要是钓上巴西鲷,想吃就带回家,千万别放回水里;不想吃也别随便扔岸边,最好处理掉,别让它有机会回水里繁殖。
还有,千万别放生外来物种,不管是巴西鲷还是其他鱼,放生看着是行善,其实是破坏生态。
我觉得老周说得特别对,保护本土生态不是靠某一个人,得靠咱们每个人的行动。
现在回头看,珠江里出现的巴西鲷,到底是福是祸,没有绝对答案。它带来更高的经济价值和更好的口感,这是 “福”;但作为外来物种,潜藏着生态风险,这是 “祸”。
关键在怎么平衡,养殖户做好防逃措施,不让巴西鲷随便进自然水域;相关部门加强监测,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咱们普通人提高警惕,不放生外来物种,钓上外来鱼不放流。
只有这样,才能既享受巴西鲷带来的好处,又守住本土生态的底线。
![]()
最后想问大家,你们钓鱼的时候钓过巴西鲷吗?觉得这种鱼是好事还是坏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