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央视中秋晚会如期与观众见面。
从收视数据来看,晚会表现亮眼,不仅峰值突破去年纪录,跨媒体传播与海外影响力也有显著提升,主持人与嘉宾的多元表现亦引发不少讨论。
不过,晚会播出后,假唱、广告过多、舞美设计忽视表演者等问题也被观众提及,节目质量与高收视之间似乎存在差距。
这场备受关注的中秋晚会,究竟该如何客观看待其亮点与不足?
![]()
今年央视秋晚一开播,收视数据就相当亮眼,最高收视份额冲到了 7.1。
湖南卫视的中秋晚会比它早播半小时,最高峰值却只有 0.8,差距特别明显。
再看收视曲线,起点就有 4.8,到 8 点 30 分左右直接破 7,可 9 点之后就一路往下掉。
有意思的是,谢娜刚好在 9 点左右出场,她表演完接着就是广告,收视率一下就跌出个 “大坑”,直到沙宝亮和老情歌登场才慢慢拉回来。
![]()
不光是传统收视,跨媒体传播数据更让人惊讶。
播出到第二天 10 点,总阅读观看量就有 11.35 亿次,电视端 1.35 亿次,新媒体端更是突破 10 亿次。
“竖屏看秋晚” 这个新形式,点击量超 2.02 亿次,很符合现在年轻人的观看习惯。
而且海外关注度也高,超 1000 家海外媒体报道,东方艺术风格圈了不少海外粉丝。
![]()
更让人意外的是,晚会开播半小时就打破了 2024 年的收视纪录,市场份额达到 30%。
同一时间段,湖南卫视收视率连 1% 都不到,甚至比不上央视八套播的《沉默的荣耀》这部电视剧。
现在的观众选择多了,能有这样的成绩确实不容易。
可高收视是否就等于高质量,接下来我们看看台前的人和事,或许能找到答案。
![]()
今年央视秋晚的主持阵容里,谢娜算是个焦点。
这是她第一次主持央视秋晚,老家就在晚会举办地四川德阳,开场一句 “我是土生土长的德阳幺妹”,一下就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
听说她特别重视这次机会,还偷偷问任鲁豫能不能中途退出,怕自己表现不好。
除了主持,她还和李斯丹妮合作了说唱《火辣的毛血旺》,短发配嘻哈造型,用四川方言演唱,不少观众说她这次 “脱胎换骨”,完全不像平时的娱乐主持人。
![]()
嘉宾们的表现也各有看点,唐嫣和欧豪合唱《不要慌,太阳转身有阳光》,央视镜头下的她颜值特别能打,不过明眼人能看出来是预录音频。而且唐嫣一直在追赶歌词速度,口型跟不上歌词节奏,假唱挺明显。
宋佳的表演安排在场外中江挂面村,她弹着柳琴唱《不如一个你》,古典乐器配现代亮片裙,居然一点不违和,观众都夸 “氛围感绝了”。
蒋勤勤今年 50 岁了,看着比以前丰满些,穿的淡绿色中式晚礼服特别衬她。
可惜直播没拍全礼服,好在她提前发了美照,照片里的她看着像 20 岁的小姑娘,礼服上的彩砖图案也很符合她的审美。
![]()
还有些嘉宾的表现引发了讨论,闫妮之前在大湾区晚会上和魏大勋唱《Mojito》,因为跳舞太随意闹了尴尬。
这次在央视秋晚,她和海来阿木唱《只字不提》,手里攥着扇子,姿态特别庄重,一改之前的 “微醺” 状态。
李乃文则让人眼前一亮,央视造型师给她弄了个爱豆风格的发型。
50 岁的人驾驭起来居然很有魅力,和王珞丹合唱《亲爱的你啊》时,完全看不出年龄感。
![]()
今年秋晚请了不少演员来唱歌,像蒋勤勤、于适这些,他们本来就不是专业歌手。
就算后期修了音,也只能做到不跑调,对口型的时候还经常跟不上。
种地吧那十个男生的表演更让人糟心,摄影镜头晃来晃去,一会儿切远景一会儿切特写,观众连谁在唱都看不清楚,好好的节目全被运镜毁了。
以前的晚会讲究个阖家欢,现在倒好,节目组合得像大杂烩,东拼西凑的。
![]()
除了节目本身,广告也是个大问题。
中插短片就不说了,主持人还得专门停下来报广告,连舞美上的灯笼、小桥都印着广告 logo,生怕观众看不见。
有些广告比节目还长,介绍广告的时候字斟句酌语速慢,轮到介绍节目就匆匆几句带过,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广告比节目还受重视。
而且酒类广告占了不少,中秋晚会本来是全家老小一起看的,这么多酒类广告,让孩子看到也不合适,倒显得像地方小台的晚会,没了大台的格局。
![]()
舞美设计也光顾着好看不顾人,周深唱歌的时候,后面的布景直接把他脸挡了一半,观众只能听声音看不见人。
为了营造所谓的意境,舞台大部分时候都黑漆漆的,只想着拍大场景好看,没考虑周到表演者在台上的呈现。
不过整场晚会也不是没亮点,任贤齐把中国武术和唱歌结合到一起,既有国风韵味又有舞台张力,算是少有的让人眼前一亮的节目。
韩红唱《回家》的时候,声音一出来就把人带入情绪里,不少观众听着听着就哭了,就是她那头卷发比以前白了不少,不知道是灯光照的还是本身就白了。
高收视下藏着这么多问题,不知道明年能不能改进。
![]()
虽说晚会有不少槽点,但在文化传递上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很多人说它像 “一封写给中华儿女的情书”,不管是身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能从节目里感受到中秋团圆的味儿。
节目里把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和现在的时代精神揉到一起,像用现代舞台呈现传统民乐,让年轻人也能 get 到传统文化的美,难怪有人说 “传统文化的排面这下拉满了”。
而且节目里不只有小家的团圆,还藏着大家的情怀,不管是唱乡愁的歌,还是讲家国的表演,都能让全球华人找到共鸣,不知不觉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再说说网上的反响,晚会一播完,相关话题就炸了锅,总阅读量超 46 亿,热搜上更是挂了 700 多个相关话题,热度比不少热门电视剧还高。
![]()
像 “93 岁老战士给牺牲战友送月饼” 这个话题,看哭了好多人,相关视频播放量超 10 亿次;“东北民谣在东北地界上桌了” 又特别接地气,让东北观众觉得特别亲切。
这些话题能火,不光是因为晚会有热度,更因为戳中了大家心里的柔软处,有感动也有回忆,才能让网友愿意主动转发讨论。
回头看看去年的秋晚,最高收视峰值才 5.9,平均收视 5.6,今年直接冲到 7 的峰值,平均峰值也有 6.5,数据上确实进步不少。
可收视涨了,节目质量没跟上,观众看完只有 “不过瘾” 的感觉,没有让人记一辈子的经典表演。
明年要是还想保持高收视,光靠节日氛围和明星撑场面肯定不行,得在节目质量上多下功夫,不然观众早晚得审美疲劳。
![]()
今年央视秋晚收视亮眼,跨媒体传播与海外影响力不俗,主持人和嘉宾表现有亮点也有争议,节目虽有文化内涵与高热度,却存在内容质量、广告与舞美等问题。
它有突破也有遗憾,至于明年能否改进、能否带来真正惊艳的表演,还得等时间给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