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律师角度说一下J.K.罗琳和女主角艾玛的纠纷。
![]()
这场纠纷的转折点就是英国最高院的关于女性定义一案的判决。
该案的原告,女权组织 For Women Scotland,因为苏格兰政府制定了一项“女性配额”政策,希望提升女性在董事会、大学、公共机构的比例。
但他们的“女性”定义很宽,就算一个人出生时登记是男的,后来选择以女性身份生活,并拿到性别认定证书(GRC),法律上就会变成女性,就能占用这些名额。
![]()
原告不认同,她们认为“你可以推动平等,但不能把‘女性’这个词搞模糊。”
她们主张,“女性”应该是生理定义,因为许多政策,像女性避难所、母婴保护、体育比赛、工作配额,都是建立在生理现实上的。一旦界线模糊,最先被牺牲的,往往是女性自身。
于是在2017年起诉了苏格兰政府,官司打了7年,一审判决时,法院当时支持政府立场,认为解释合理。
原告不服,上诉至苏格兰上诉法院,这一级的法院仍然部分支持政府解释。
原告继续上诉,来到了英国最高法院。
2025年,5月,最高院判决,在《平等法》(Equality Act)里,“女性”这个词,只能指生理女性。这意味着,就算你持有性别认定证书,也不能自动被纳入“女性配额”。
![]()
法院同时认定苏格兰政府在扩大“女性”定义时,超越了其立法权限。
而这场官司的幕后支持者,正是J.K.罗琳。她不仅在社交媒体上发声,还为这个女权团体提供了资金支持。
她的核心信念很明确,“性别可以多元,但女性的法律定义不能被抹去。
判决出来那天,罗琳发文庆祝,在游艇上抽雪茄、举杯说:“这场胜利,是所有英国女性和女孩的胜利。”
![]()
回看艾玛·华森,她是不一样的立场。
她多年来一直支持跨性别群体,认为性别是个人认同,而非生物宿命。
她在社交平台上写道:“跨性别女性就是女性。”
这句话表态清晰,也几乎是对罗琳的正面回应。
![]()
罗琳则坚持认为,“尊重任何人的性别认同没问题,但不能让生理性别在法律上消失。”
从那之后,两人再未同台,也不再互动。
但艾玛并没有攻击罗琳,她从未说过一句带有侮辱性的言辞。
在我看来,她俩没闹到“敌人”那一步。
艾玛更看重感受,她想让每个人都被接纳。
罗琳更看重规则,她担心边界一模糊,真正受伤的反而是女人自己。
罗琳在多次声明:“我知道并关心跨性别者的处境,他们理应被尊重。但我拒绝一个概念,‘性别认同完全取代生理性别’。”
![]()
她的意思是:她支持跨性别者享有基本人权、反歧视保护、医疗与生活安全;但她认为“woman”这个法律词汇不能被“自我认同”完全替代,否则女性专属空间的法律保护基础会被掏空。
换句话说,她并不是在排斥跨性别者,而是在防止法律定义被模糊了。
因此,将罗琳与艾玛视为对立,应该是误读。
她们关注的,都是如何让“平等”更有保障,只不过,一个从情感出发,一个从制度出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