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的10 月8日,农历八月十七日,寒露节气就如约而至了!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7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便是寒露节气。
它与白露的“露凝而白”不同,寒露的“露”更添寒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露气寒冷,将凝结也”的描述,恰是此时的真实写照。
![]()
老辈人常念叨“早寒露三九雪堵门,晚寒露春节冻死牛”,这让不少人好奇:今年的寒露算早还是晚呢?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吧!寒露是秋天倒数第二个节气,后面就是霜降了,然后就是立冬节气了!
进入寒露,全国大部昼夜温差拉大,北方已现深秋景象,东北部分地区甚至逼近冬季,南方则秋意渐浓,10℃等温线悄然南移至秦岭淮河一线。
顺应时节变化,各地衍生出不少习俗。北方人爱登高赏枫,看漫山红叶比二月花更艳;南方人则忙着吃蟹品秋茶,江南地区还有“秋钓边”的乐趣,只因水温下降后鱼儿多游向浅水区觅食。
“寒露吃芝麻”更是南北通行的讲究,芝麻润肠燥的特性,正好应对此时的“秋燥”难题。那么,在你家乡寒露又有哪些特别的习俗呢?
![]()
再来重点说一说“早寒露三九雪堵门,晚寒露春节冻死牛”这句谚语,它藏着的是古人对冷暖的预判智慧。
关于寒露节气早晚的划分标准以农历九月为界:寒露在农历八月为“早寒露”,意味着冷空气提前南下,冬季冷得早,到“三九四九冰上走”时,便可能出现大雪堵门的景象;若寒露落在农历九月,则为“晚寒露”,暗示冬季降温推迟,甚至可能在次年春节前后还会出现倒春寒。
从科学角度看,这并非空穴来风。早寒露对应冷空气活跃,易引发早霜冻;晚寒露则多因副热带高压撤退缓慢,前期气温偏暖,但后期仍需防冷空气突袭。
今年的寒露落在10月8日,恰逢农历八月十七,属于典型的早寒露。而2025-2026年的数九从12月21日冬至开始,三九在2026年1月8日至16日,正是全年最冷时段,四九则延续到1月25日。正如“数九歌”唱的那样:三九四九冰上走,可见这个期间也是非常寒冷的!
值得一提的是,2026年春节在2月17日,处于“七九第五天”,农谚“七九河开”预示此时阳气回升,大概率较暖和,但仍需防范倒春寒。
当然了,以上也是古人长期观察的经验总结,并不是说今年是早寒露,三九就很冷,后面就不冷了哦!
关于寒露的谚语还有很多,同样它们都是农耕经验的结晶。比如“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直白提醒着防寒保暖;“寒露种小麦,种一碗,收一斗”强调了农时的重要性;
![]()
还有很多和天气相关的谚语,比如“寒露晴天,来年春雨多(冀)”,意思是如果寒露这一天是晴天,那么来年春天的雨水可能会比较多 。
类似的还有“寒露无雨,百日无霜(湘)”,表明寒露节气当天如果没有下雨,那么在之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可能不会出现降霜,也意味着当年冬天可能相对比较温暖。
而“寒露起黑云,岭雨时间长(湘、桂)”则说明了寒露时节如果出现黑云,那么山区降雨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 。
同时,古人还发现寒露当天的天气也能预测冬季雨雪多和少,比如“寒露有雨冬雨少,寒露无雨冬雨多(桂)”,它就反映了寒露时节的降雨情况对冬季降雨量的影响,如果寒露有雨,那么冬季的雨水可能会比较少,反之则冬季雨水多 。
![]()
另外还有“寒露多雨,芒种少雨(闽)”“寒露若逢天下雨,正月二月雨水多(粤、桂)”,也是预示着如果寒露这一天下雨,那么来年正月和二月的雨水可能会比较多!
这些谚语虽不似现代气象预报精准,却凝聚着古人观天察地的智慧。
2025年的寒露在10月8日,早寒露的底色让这个秋天多了几分暖意,但“三九寒天”的冷意仍需提防。你认为今年冬天冷吗?2026年春节雨雪多不多呢?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