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到现代的科幻作品,外星生命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主题。
古代文明中,人们就通过神话故事表达着对宇宙未知生命的想象,如古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他们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上,拥有超凡的能力,虽然这些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外星生命,但体现了人类对超越自身存在的渴望与好奇。
![]()
而在现代,科幻电影和小说更是构建了各种各样的外星生命形象,从《E.T. 外星人》中善良可爱的 E.T.,到《异形》系列中恐怖致命的异形生物,这些想象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外星生命的认知,也激发了大众对宇宙中其他生命形式的向往与探索热情。
科学家们对寻找外星生命的热情同样高涨。从理论上来说,宇宙诞生已有约 138 亿年,而我们的地球仅仅存在了约 46 亿年。
![]()
在如此漫长的时间跨度和广袤无垠的宇宙空间里,仅仅只有地球孕育出生命,这似乎难以令人信服。宇宙中拥有数千亿个星系,每个星系又包含着数以亿计的恒星和行星,像地球这样处于宜居带、具备生命诞生条件的行星,可能存在数以亿计。基于这样的概率推算,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极高。
在我们所熟悉的地球上,生命以一种独特而奇妙的形式存在着,它们都属于碳基生命。碳元素,这个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名第六的元素,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法师,用它独特的魔力编织出了地球上丰富多彩、复杂多样的生命之网 ,是构成生命的核心要素。
那么,外星生命会是什么形态呢?
在对外星生命的众多猜想中,硅基生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概念。
![]()
从元素周期表上看,硅元素与碳元素同属第 ⅣA 族,这一相似性成为了硅基生命理论的重要基础。硅原子和碳原子一样,最外层都有 4 个电子,这使得硅在理论上能够像碳一样,与其他原子形成稳定的共价键,进而搭建起生命所需的复杂分子结构。
从化学性质方面分析,硅确实展现出与碳的一些相似之处。碳能够形成种类繁多的有机化合物,如各种烃类、醇类、酸类等,这些化合物构成了碳基生命的物质基础。而硅也能形成类似的化合物,例如硅烷(SiH₄),它与碳的甲烷(CH₄)结构相似,都是由中心原子与氢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此外,硅还能形成硅氧键,构建出如硅酸盐等复杂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地球上广泛存在于岩石和矿物之中,是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这些特性,科学家推测,在某些特定的外星环境中,硅基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不容小觑。比如在高温环境下,硅基生命或许能展现出独特的生存优势。因为硅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在高温条件下,硅基分子结构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不易分解,这使得硅基生命有可能在那些温度极高、碳基生命无法存活的星球上繁衍。像类日恒星的表面,温度可达数千摄氏度,对于碳基生命来说,这样的高温足以使其分子结构瞬间瓦解,但硅基生命却可能在这里找到生存的契机。
在科幻作品中,硅基生命也常常以独特的形象出现。在《星际迷航》中,霍塔就是一种典型的硅基生命。它外形如同一块会移动的熔岩,以岩石为食,能够分泌强酸在岩石中挖掘隧道和洞穴。霍塔拥有高度的智慧,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语言,只是与人类的沟通存在巨大障碍。这种硅基生命的设定,让我们看到了与碳基生命截然不同的生命形式,它们的生存方式、生理特征以及与环境的交互方式都充满了奇幻色彩,也为科学家们探索外星生命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
等离子体生命是一种更为奇特的生命形态猜想,它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物质状态和生命形式大相径庭。等离子体,被称为物质的第四态,它是在高温、强电磁场等极端条件下,气体原子被电离,形成的由离子、电子和中性粒子组成的混合态物质。在这种状态下,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电磁力,而非像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那样通过分子间作用力。
等离子体的特性使其具备了一些令人惊奇的现象,也为生命的诞生提供了可能。在高温的恒星表面,如太阳,物质大多处于等离子体状态。科学家通过对恒星的观测和研究发现,等离子体中能够自发形成高度有序的结构。这些结构具备了一些类似生命的特征,例如它们能够吸收能量,就像地球上的生物通过摄取食物获取能量一样。在恒星表面,等离子体结构可以从恒星的辐射中吸收能量,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变化。同时,这些结构还能够进行复制,以一种类似于细胞分裂的方式,产生新的等离子体结构,实现数量的增加。并且,它们之间还能通过电磁信号传递信息,进行某种程度的 “交流”。
在实验室中,科学家们也对等离子体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观察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罗马尼亚库扎大学的米尔恰・桑杜洛维奇及其同事在实验室中创造了一个气态复杂空间电荷配置,成功制造出了能够自己生长、繁殖和交流的等离子球体。这些等离子球体满足了生物细胞的大多数传统要求,它们能够捕获和转换能量,实现跨系统边界的物质交换,还能通过系统所有组件的连续 “合成” 来进行内部物质转换 。虽然它们没有遗传物质,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被称为活着的生命,但这些奇特的球体为生命的起源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释,也让我们对等离子体生命的存在有了更多的期待和想象。
除了硅基生命和等离子体生命,科学家们还提出了许多其他奇特的生命形态猜想,每一种都充满了想象力,挑战着我们对生命的固有认知。
晶体生命是其中一种有趣的设想。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和有序的内部结构,其原子或分子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从理论上讲,在某些特殊的环境中,晶体的结构和性质可能使其具备生命的特征。比如,晶体能够通过吸附周围环境中的物质,实现自身的生长和 “繁殖”。在生长过程中,晶体表面的原子或分子会与周围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逐渐增加晶体的体积。
![]()
当晶体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分裂成多个小晶体,类似于生物的繁殖过程。而且,晶体内部的电子传导等物理过程,或许可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处理,就像生物体内的神经传导一样,从而使晶体具备一定的 “感知” 和 “反应” 能力。然而,要使晶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命,还需要解决许多问题,例如如何实现复杂的新陈代谢过程,以及如何应对环境的变化等。
量子态生命则是一种更加抽象和神秘的生命形态猜想。在量子世界里,粒子具有许多奇特的性质,如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量子态生命的概念就是基于这些量子特性提出的。这种生命可能并不依赖于传统的物质实体,而是以量子态的形式存在。它们的存在和行为可能遵循着与经典物理学截然不同的规律。
![]()
例如,量子态生命可以利用量子纠缠实现超远距离的信息传递,瞬间与宇宙中遥远的角落进行 “交流”。它们的 “思维” 和 “意识” 或许也建立在量子层面的信息处理之上,能够进行高度复杂的计算和决策。不过,目前我们对量子世界的了解还非常有限,量子态生命更多地还停留在理论设想阶段,要证实其存在,还需要量子物理学取得重大突破。
这些奇特的生命形态与地球生命有着本质的区别。外星人的生命形式极有可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单看地球上的物种,尽管所有物种都源自共同的原始祖先,可基因哪怕仅有细微差异,都会催生出千差万别的生命形态。
以人类和黑猩猩为例,二者基因相似度超过 98%,但从外形到智力都大相径庭。仅仅 1% 的基因差距,却造就了天壤之别的结果。
![]()
事实上,不止是黑猩猩,就连老鼠与人类的基因相似度都能达到 85% 。
地球生命基于碳元素和液态水,通过化学反应进行新陈代谢和遗传信息传递,遵循着经典生物学的规律。
而这些外星生命形态,它们所依赖的物质基础、生存环境以及生命活动的方式都与地球生命大相径庭。它们的存在条件可能极为苛刻,需要特殊的温度、压力、化学组成等环境因素。但正是这些差异,让我们看到了宇宙生命的多样性和无限可能,也激励着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去揭开这些神秘生命形态的面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