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台风“麦德姆”初呼啸而过后,菲律宾国家减灾委的报告:超过667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93.16亿比索,约合1.63亿美元。
在这个国家最需要实质性帮助的时候,它最倚重的盟友——美国,却递上了一张价值25万美元的“慰问支票”
这笔钱连修复一条乡间公路都不够。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几个月前,美国还批准了一笔价值55.8亿美元的F-16战机军售大单。
一边是九牛一毛的人道援助,一边是天文数字的军事订单,这背后到底是一盘怎样的大棋?一个国家的命运,难道真的可以完全押在一纸军事盟约上吗?
自2025年7月底以来,菲律宾就没过几天安生日子。从“韦帕”到“范斯高”,再到如今的“麦德姆”,接连不断的极端天气,仿佛要把这个岛国撕裂了一样。
官方数据显示,灾难的后果是沉重的:已确认造成34人死亡、18人受伤,另有7人失踪。这不仅仅是人员伤亡,还有在基础设施和农业上的打击。
全国范围内有37处爆发了严重的洪水灾害,18个市镇的电力供应完全中断,社会运转陷入停滞。48445公顷的农田被淹没,这意味着无数农民一年的辛劳化为泡影。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已有193个城镇因灾情严重,被迫宣布进入“灾难状态”。代表着这些地区的社会秩序和基本民生已濒临崩溃。此时此刻外部世界的援助,尤其是及时且大规模的援助,成为了菲律宾灾民唯一的希望。
面对如此严峻的灾情,小马科斯政府自然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其在外交和军事上最为倚重的盟友美国。
现实却给了菲律宾一记响亮的耳光。美国政府宣布,将通过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向菲律宾提供1380万比索,约合25万美元的援助。
这笔钱与1.63亿美元的直接损失相比,仅占很小的一部分,可谓是杯水车薪。菲律宾民众对此愤怒不已,因为就在今年4月1日,美国国务院还批准向菲律宾出售一批顶尖的军事装备。
这笔价值高达55.8亿美元的订单,不仅包括20架先进的F-16C/D Block 70/72型战机,还包括一系列配套的攻击性弹药,比如AIM-120中距空空导弹、AIM-9X近距格斗空空导弹和GBU-54制导炸弹。
尽管菲律宾驻美大使曼努埃尔·罗慕尔德兹在9月9日宣布,因“资金因素”和“其他优先事项”搁置了该计划。
但这种巨大的反差无情地揭示了美国对菲政策的真相,菲律宾是其印太战略的棋子,而非需要平等对待的伙伴。
小马科斯政府为何与美国走那么近,来源于那纸签署于1951年、生效于1952年的《美菲共同防御条约》。这份冷战时期的产物,规定其“无限期有效”,这给了菲律宾一种长期的安全错觉。
但条约同样写明:“任何一方可提前一年通知废止”。这意味着,这根救命稻草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美国手中。
为了让菲律宾更卖力地冲在前面,美国给出的承诺也越来越具体。就在2025年7月20日小马科斯访美期间,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表示我们将继续遵守《共同防御条约》。
美国的其他盟友,表现同样令人玩味。日本,在拉拢菲律宾构建防务圈子方面表现得异常积极。
早在2024年7月,两国就在马尼拉签署了《互惠准入协定》(RAA),并于2025年9月11日正式生效。这个协定为日本自卫队进入菲律宾提供了极大便利。
可军事合作热火朝天,人道援助却冷冷清清。日本承诺了500万美元的援助,迟迟没有物资运抵菲律宾。
还有澳大利亚,捐赠的一批净水设备,结果因为被认定存在“军事用途”的风险而被扣在海关。西方的援助在天灾面前显得如此敷衍。
西方盟友的靠不住,让小马科斯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过去每当菲律宾遭遇天灾,中国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根据之前的资料显示,自2013年以来,中国对菲律宾各类灾害的援助总额已超过2100万美元,无论是救灾物资还是现金捐助,都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邻里情谊。
今时不同往日,小马科斯政府上台后,一改前任的务实对华政策,在南海问题上采取了激进的挑衅姿态,屡次侵闯中国岛礁邻近海域。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中菲关系的政治行为。因此当此次菲律宾再遭重创,中国只好以沉默来应对。
表明了中国拒绝再当“冤大头”,援助与善意应当是相互的,当菲律宾一方面享受着与中国贸易带来的经济红利。
另一方面却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充当他国的打手,这种两头吃的做法显然无法长久。
或许是意识到了来自西方的不靠谱,也或许是感受到了中国的耐心已耗尽,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本人开始尝试缓和中菲关系。
9月25日,在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即将离任之际,小马科斯做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举动。
他公开露面,为黄大使举行了告别会晤。在外交礼仪中,国家元首为大使举行如此高规格的告别活动,就是传递在的政治信号。
在当时中菲关系紧张的背景下,此举更凸显了小马科斯急于向中方传递善意、为局势降温的心情。
会晤中,小马科斯不仅坦率承认当前双方关系因南海问题面临困难,还评价了中国大使履职期间为稳定菲中关系所做积极努力。
这句话非常耐人寻味,它将维护关系稳定的功劳归于中方,侧面承认了菲方可能扮演了破坏稳定的角色。
更重要的是,他作出了一番重要表态:“南海问题并非菲中关系的全部,不能让南海争议定义两国关系。菲方致力于通过对话协商与中方一道管控分歧。”
这番话在中菲关系日渐紧张的情况下,无疑是一次间接的妥协和缓和关系。
菲律宾的这场天灾,漏出了国际政治中现实的法则,远水解不了近渴,纸上的盟约终究抵不过眼前的天灾。
当一个国家将安全感完全寄托于遥远的军事同盟,甚至不惜为此牺牲与重要邻邦的友好关系时,它得到的不一定最最有力的帮助。
这次的台风带来的灾难,在危难关头中只得到了一份象征性的账单。
此次中国选择“拒当冤大头”,表明了自己的底线:国家间的交往,既需要大国担当的情怀,也离不开将心比心的尊重。
对菲律宾而言,这场灾难带来的教训是深刻的。在追逐大国承诺的同时,更应脚踏实地,看清谁才是真心对待自己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