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月球上没有火箭,宇航员怎么返回地球的?难道美国登月是骗局?

0
分享至

在人类探索宇宙的漫漫征程中,1969 年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美国成功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类的足迹,开启了太空探索的新纪元。自那以后的短短三年间,美国再接再厉,又马不停蹄地进行了五次载人登月任务,累计将 12 名航天员送上了月球表面。

然而,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在此后的长达半个世纪里,美国却仿佛突然对载人登月失去了兴趣,再未开展过相关任务。这一异常举动,引发了人们对美国登月真实性的广泛质疑,甚至被一些人纳入阴谋论的范畴。

其中,有一个颇具代表性的疑问:“月球上没有火箭,航天员究竟是怎样从月球返回地球的呢?”

事实上,月球表面确实没有类似地球的大型火箭发射设施。

但鲜为人知的是,搭载了小型火箭发动机的登月舱,正是帮助航天员挣脱月球引力束缚,顺利进入月球轨道的关键工具。

在整个登月过程中,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从地球成功逃离,踏上前往月球的征程,这一过程犹如逆水行舟,走上坡路,步步艰难,需要克服巨大的地球引力,耗费大量的能量。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月球返回地球的过程则相对轻松,仿佛顺水推舟,更像是下坡或者顺风而行。

那么,具体的返回过程究竟是怎样操作的呢?

月球的体积相较于地球而言,可谓是微不足道,其引力仅仅是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这一显著差异,直接导致月球的逃逸速度也远低于地球,仅为每秒 2.4 公里,而地球的逃逸速度则高达每秒 11.2 公里。不仅如此,月球几乎处于真空状态,大气极其稀薄,大气阻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些独特的条件,使得从月球逃离变得相对容易许多。



以阿波罗 11 号任务为例,其所使用的土星五号火箭,即便放在当今时代,按照火箭推力的标准来衡量,依然能够稳居世界第二位,其强大的运载能力可见一斑。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从月球返回地球并不需要如此大推力的火箭,甚至严格来说,并不需要像从地球发射时那样的传统火箭。

那么,在没有大型火箭的情况下,航天员究竟是如何从月球返回地球的呢?

首先,我们需要清晰地了解阿波罗飞船的结构和任务分工。

阿波罗飞船的登月舱并不承担返回地球的任务,它的核心职责在于将航天员安全送至月球表面,并在完成任务后,从月球起飞,与在月球轨道上等候的指令舱实现对接会合。当阿波罗飞船成功进入月球轨道时,为其提供强大推力、助力其穿越浩瀚宇宙的巨大土星五号火箭,早已因燃料耗尽而完成了它的使命。



此时,伴随飞船抵达月球轨道的,仅有登月舱、指令舱以及服务舱。飞船上搭载着三名航天员,其中两名航天员进入登月舱,负责执行月球表面的探测任务,而剩下的一名航天员则留守在指令舱内,承担轨道监测等相关任务。

当在月球表面执行任务的两名航天员圆满完成既定任务后,他们便启动登月舱,返回月球轨道,与留守在指令舱内的航天员会合。随后,三名航天员一同乘坐飞船,踏上返回地球的漫漫归途。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返回过程中,最终只有指令舱会返回地球表面。

前面提到,月球的逃逸速度约为每秒 2.4 公里。

但在实际操作中,登月舱在离开月球时,并不需要达到这一逃逸速度。

它的首要目标是进入月球轨道,与指令舱实现对接会合,因此,它只需达到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即每秒 1.8 公里即可。登月舱主要由上升段和下降段两部分组成。



当航天员准备离开月球时,他们仅携带上升段,而下降段则被留在月球表面,充当临时的发射架。上升段的质量相对较轻,内部搭载着两名航天员以及采集的部分月球土壤样本,其总重量大约为 4.7 吨。

而土星五号火箭在离开地球时,总质量高达 3000 多吨,荷载约 45 吨,其中包含了轨道舱、登月舱下降段和上升段等的重量。在这 4.7 吨的上升段重量中,约有 2.4 吨为燃料重量。由于月球引力仅为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所以在月球上,这个 4.7 吨的上升段所受重力,相当于在地球上的 0.8 吨,形象地说,其重量大概等同于两头猪。

此时,留在月球表面的下降段,就如同一个简易的微型发射架,而上升段则化身为小巧灵活的 “微型火箭”。尽管它的体积相对较小,但凭借自身搭载的小型火箭发动机和充足的燃料,足以完成将航天员送入月球轨道的关键任务。

上升段成功进入月球轨道后,便会与指令舱精准对接。



至此,返回地球的重任就正式交到了燃料储备充足的服务舱手中。服务舱点火启动,通过精确的轨道计算和发动机推力控制,实现变轨操作,进入地月轨道。在飞行过程中,当飞船接近地球时,指令舱与服务舱适时分离,指令舱开始独自执行返回地球的最后阶段任务。

在进入地球轨道后,指令舱通过特定的减速装置进行减速,随后穿越地球大气层。在这一过程中,指令舱需要承受高温和高压的考验,通过特殊的隔热材料和结构设计,确保舱内航天员的安全。最终,指令舱准确降落在预定区域,地面救援人员早已在此严阵以待,迎接航天员的凯旋。



当然,以上所描述的只是航天员从月球返回地球的大致简略过程。在实际的航天任务中,每一个步骤都涉及到众多复杂而精细的技术细节和操作流程。这些细节对于保障任务的成功至关重要,但作为普通大众,我们只需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大致流程即可。



回顾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实施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这一伟大成就的背后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无数的艰辛与挑战。

许多人往往只看到了阿波罗 11 号成功登月的辉煌瞬间,却忽略了在这背后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经历的重重磨难。美国航天局最初计划在 1967 年就实施载人登月任务,然而,命运却在此时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就在预定发射日期的一个月前,在一次例行测试中,指令舱突然起火,熊熊大火瞬间吞噬了三名航天员的生命。这一惨痛的事故,犹如一记重锤,重重地砸在了美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进程中,使得载人登月计划不得不暂时搁置。

事故发生后,美国航天局痛定思痛,以更加严谨和审慎的态度重新审视整个登月计划。从阿波罗 2 号到 6 号,美国航天局采用无人测试的方式,对登月的全过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模拟演练。在随后的阿波罗 7 号至 10 号飞船测试中,除了没有搭载航天员之外,整个登月过程几乎与真实的载人登月任务毫无二致。通过这一系列严格的模拟测试,美国航天局不断优化技术方案,解决潜在问题,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直到所有模拟测试都取得成功后,美国航天局才终于有足够的信心和把握,实施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阿波罗 11 号载人登月任务。

由此可见,若我们深入了解阿波罗整个登月历程,就会深刻认识到,美国载人登月绝非如人们想象中的那般轻而易举。我们所看到的,仅仅是美国航天事业辉煌成就的冰山一角,在这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辛勤付出、无数次失败后的顽强坚持以及对科学探索的无限热忱。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载人登月领域也有着明确而宏伟的计划。



官方早已确认,计划在 2030 年左右实施载人登月任务,并且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甚至存在提前完成的可能性。不过,出于对任务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极致追求,中国很可能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等到 2030 年前后,确保各方面条件都万无一失后,再择机实施。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中国将全力以赴,从技术研发、人员培训、设备制造等多个方面,为载人登月任务做全方位、深层次的准备。



那么,曾经在载人登月领域取得巨大成功的美国,为何会突然停止载人登月呢?

简单来说,载人登月是一项极其耗费资源的庞大工程。美国实施载人登月计划,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冷战时期与苏联激烈竞争的影响。

当时,苏联成功将加加林送入太空,这一壮举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强烈刺激了美国的神经,促使其决心在太空领域与苏联一较高下,从而开启了载人登月的征程。然而,在经历了六次载人登月后,美国逐渐发现,虽然登月行动在科技和政治层面取得了巨大的影响力,但从经济收益的角度来看,却收效甚微。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众对登月的新鲜感也逐渐消退。近年来,随着太空探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又开始重新规划重返月球的计划,积极为将来的载人登月任务做准备。

尽管在当前阶段,载人登月尚未展现出明显的经济回报,但对于中国而言,载人登月却具有极其深远的重大意义。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向外太空拓展生存空间已成为必然趋势。

而月球,作为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无疑将成为人类迈向更广阔宇宙的重要跳板和中转站。太空探索,恰似人类历史上的 “第二次大航海时代”。回顾历史,中国在首次大航海时代由于种种原因遗憾错过,失去了在当时世界舞台上引领潮流的机会。

而如今,面对太空探索这一全新的历史机遇,中国绝不能再次错失。我们不能一味地等待所有技术都达到完美成熟的状态后才开始行动,因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那样只会让我们远远落后于时代的步伐。



此外,月球对于中国人而言,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和特殊的情感纽带。

嫦娥奔月的传说,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早已深入人心,代代相传。中国实现载人登月,不仅将在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将极大地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进一步巩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大国地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果然,幼儿园里是没有秘密的,评论区硬是陪着我吃了一顿早饭

果然,幼儿园里是没有秘密的,评论区硬是陪着我吃了一顿早饭

有趣的火烈鸟
2025-09-19 16:04:10
李在明:完全同意,一字不差!

李在明:完全同意,一字不差!

寰宇大观察
2025-10-31 18:30:03
好险!网友差点拿40万接盘小区超市,评论区高手仗义挽救一个家庭

好险!网友差点拿40万接盘小区超市,评论区高手仗义挽救一个家庭

另子维爱读史
2025-10-11 22:40:25
大连放海港为刘主任留队?卫冕冠军佛挡杀佛!特谢拉吐痰代表个人

大连放海港为刘主任留队?卫冕冠军佛挡杀佛!特谢拉吐痰代表个人

刀锋体育
2025-11-02 12:25:49
惊人阳谋!亚洲电诈教父陈志只是小虾米,这才是最狠的杀猪盘?

惊人阳谋!亚洲电诈教父陈志只是小虾米,这才是最狠的杀猪盘?

热风追逐者
2025-10-26 17:14:12
晚上11点过,一栋居民楼部分楼体开裂,墙体严重变形!当地最新通报:所有居民全部安全

晚上11点过,一栋居民楼部分楼体开裂,墙体严重变形!当地最新通报:所有居民全部安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2 22:30:32
全红婵复出首战夺冠后发文:我真棒

全红婵复出首战夺冠后发文:我真棒

极目新闻
2025-11-02 22:39:12
俄军再向红军城增兵1.1万人,每天伤亡数百人,包围乌军是假消息

俄军再向红军城增兵1.1万人,每天伤亡数百人,包围乌军是假消息

环球热点快评
2025-11-03 08:41:44
保送陈芋汐冲金?全红婵退赛,原因找到,重回国家队或有结论了

保送陈芋汐冲金?全红婵退赛,原因找到,重回国家队或有结论了

乐聊球
2025-11-02 09:09:27
中国新型轰炸机即将首飞?俄媒解析:这是一款美俄都没有的最尖端隐形战机

中国新型轰炸机即将首飞?俄媒解析:这是一款美俄都没有的最尖端隐形战机

Ck的蜜糖
2025-11-02 11:16:40
开始反击!老戏骨集体登场,这场毫无硝烟的战争,终究是爆发了

开始反击!老戏骨集体登场,这场毫无硝烟的战争,终究是爆发了

乡野小珥
2025-11-03 09:07:14
杨国福麻辣烫回应“1斤豆芽卖28元”

杨国福麻辣烫回应“1斤豆芽卖28元”

大象新闻
2025-11-01 18:26:07
罗马诺谈曼联和帕奎塔传闻!切尔西锋线目标要价8000万欧元!

罗马诺谈曼联和帕奎塔传闻!切尔西锋线目标要价8000万欧元!

足球侦探
2025-11-03 08:35:03
对不起,我道歉,这次真的是我错了

对不起,我道歉,这次真的是我错了

熊太行
2025-11-01 10:34:03
本赛季最后一轮争冠关键之战上海申花有好消息了

本赛季最后一轮争冠关键之战上海申花有好消息了

越岭寻踪
2025-11-03 08:30:52
新郎下葬。新娘退还彩礼,父亲崩溃:我儿是用命为她的性格买单

新郎下葬。新娘退还彩礼,父亲崩溃:我儿是用命为她的性格买单

王二哥老搞笑
2025-11-03 08:31:03
劳务派遣才是当下社会最大的毒瘤。

劳务派遣才是当下社会最大的毒瘤。

流苏晚晴
2025-09-24 18:00:16
大二女生怀孕爸爸呼不可能,女孩:游泳怀上的!医生的解释很明白

大二女生怀孕爸爸呼不可能,女孩:游泳怀上的!医生的解释很明白

菁妈育儿
2025-10-26 12:35:13
北大终身教授季羡林,一针见血:人老了,不在于运动,不在于喝水

北大终身教授季羡林,一针见血:人老了,不在于运动,不在于喝水

忠于法纪
2025-10-27 08:53:35
中方通知荷兰,可以恢复供货,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做不到就免谈

中方通知荷兰,可以恢复供货,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做不到就免谈

奇思妙想生活家
2025-11-02 12:28:22
2025-11-03 09:48:49
宇宙时空 incentive-icons
宇宙时空
热衷于宇宙和时空探索
11695文章数 9565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洪秀柱建议郑丽文:既然未来目标是统一 应有长期规划

头条要闻

洪秀柱建议郑丽文:既然未来目标是统一 应有长期规划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马斯克:未来5-6年传统手机与App将消失

科技要闻

马斯克为这事开骂:“他们什么都不懂”!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房产
教育
时尚
本地
手机

房产要闻

中粮(三亚)国贸中心ITC首期自贸港政策沙龙圆满举行

教育要闻

“1+15>16”的可能、价值与关键——学校管理之效能公式与实践路径

秋季穿衣别太老气横秋,看看这27套造型,时尚舒适又显高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手机要闻

古尔曼:Apple Intelligence 入华计划再延期,iOS 26.4 成新目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