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我耀眼》开播前,赵露思还处于危机边缘。
她在微博大闹一场然后离去,还主动将运营多年的账号注销;开直播聊天,热闹新鲜劲儿逐渐过去,与话题中心渐行渐远;再结合《许我耀眼》的开播方式,毫无预热一切从简,啪的一下甩出来,有一种巴不得赶紧脱手的观感。
人们将《许我耀眼》视为赵露思的最后一舞,结果舞至半场,地板变成了天花板。剧集播出后,口碑与流量每一天都在分裂增生,疯狂吸收粉丝的赵露思又杀了回来,成了整个国庆档的大赢家。
出现这样的局面,恐怕要让很多人自我怀疑了。
![]()
各种信息表明,越是对娱乐圈有关注的人,越是所谓的圈内专业人士,看到赵露思近段时间的行为,就越不看好她接下来的发展,甚至已经准备看赵露思的笑话了。
首先,选择「主动下桌」是江湖大忌。
从公布抑郁症,到公开宣布解约,常有媒体和网友将赵露思的举动归纳为「掀桌」。不过问题是,凭赵露思所能调动的资源,她自始至终就不具备把桌子掀翻的能力,充其量能做到的只有「下桌」。
![]()
注销账号,退出微博,娱乐圈内早有先例。
按理说,艺人与社交平台是相互成就的关系,但平台做大做强之后,艺人要继续保持存在感,主动权很大程度就握在平台手里了。此前有过一些艺人,想要将爽文剧情代入现实,摆出「离开你我照样能活」的霸气姿态退场,只是这些先行者们的下场,往往都不是太好。
其中必须提一嘴的典型人物是井柏然,他曾是话题爆棚的风云人物,也曾经有庞大的粉丝群体。2016年,井柏然置身于某次大型社会事件中,自己账号下面云集大量负面评论,一时间感到非常不爽,当即发布手写宣言,高调退出微博。
![]()
这之后,井柏然的红气仿佛一下子被收走了,轰轰烈烈下桌退场,没把桌子掀翻,反手给等待上桌吃饭的人腾出了位子。短短几个月,格局天翻地覆,微博快速拉起一批新晋的流量小生,而井柏然遭到路人和博主们集体嘲笑,还不得不为了收拾残局,尝试注册小号、工作室代其发声等方式,藕断丝连又碍于面子,兜兜转转几年,最后还是本体回归。
![]()
那个时代就这样,你不乐意干,有的是人干。
一拉一扯,时间不等人,亏的是自己。
而赵露思又是继井柏然之后,最有影响力的「主动退场」艺人,依据前车之鉴,人们当然还会判断赵露思是自断一臂,认为她绝对急了、疯了、癫了。
不过目前来看,赵露思的举动只是一次壁虎断尾。疼过一时,触发全新生机。2016年的微博全网就此一家独大,抛开这个平台,艺人们没有别的选择。而现在是2025年,互联网又渡过九个春秋,局面已经远远不是当年能比了:你不捧我,有的是人乐意捧我。
![]()
冷静下来向回看去,一路走来,将赵露思向上托举的剧集大多在腾讯视频,而助她弯道超车完成群众基础大跨越的,则是抖音这样的短视频平台。微博只扮演「一向如此」、「顺手的事」之类锦上添花的作用。这样说,赵露思与其他前辈艺人之间有本质不同。
赵露思的狠心退场,无论初衷是一时冲动,还是真的有过深思熟虑,放弃微博对赵露思造成的损失,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只要能解除身上的潜在风险,并且持续兑现自己的号召力,除微博之外的其他平台甚至不介意将赵露思抱得更紧一些。
在这一方面,赵露思的粉丝们似乎也早有默契,尽力而为只为能帮赵露思一把。
![]()
所有人都知道,《许我耀眼》是赵露思仅剩的存货。
因拍摄期间爆出抑郁症风波,《恋人》剧组解散,掀桌的赵露思已经没有待播新剧了,看起来已经无路可走了。所以不光是等着看笑话的路人,很多粉丝将《许我耀眼》当作赵露思的最后一舞。物以稀为贵,更要带着重铸荣光义不容辞的决然,自愿成为伴舞,献上一份热情。
粉丝们大量制作切片,在关键的剧情节点上卖力造梗,呼朋唤友助力观看,去到负面内容下面真情实感覆盖好评。她/他们的努力起到了肉眼可见的作用:一大批缺剧看的剧迷们受到吸引而来,想要看看到底是几分水平。
![]()
至于《许我耀眼》的剧集本身,假如你站在利益相关方的「第一视角」去预判这部剧,恐怕将它握在手里也会觉得热辣滚烫:用挑刺、找雷点的方式分析它,越看越心惊肉跳。
先说女主演赵露思本人。
第一,她首次风评滑坡,就在这部剧的拍摄期。
很多人或许都忘记了,赵露思被传「整容」、「暴瘦」的起点,正是《许我耀眼》开拍至杀青这个不长不短的周期之间。
第二,她现在是一颗公认的定时炸弹。
与抑郁症扯上不明不白的关系,还凭一己之力将自己的公司曝光在公众目光下,喊出大不了退圈开面馆的自爆式言论,有一股若有若无的「爽味」在她的身上时隐时现。
![]()
剧集故事本身雷点更大,主角并非一位世俗意义上的「正能量好人」,有成功至上的逐利主义,有骗婚情节,与目前一点就炸的高度敏感婚恋市场环境,主流提倡鼓励的婚恋导向严重不符——当然,前面说过了,以上基于安全考虑,带着找雷的眼光去审视《许我耀眼》。
这几年,因为艺人和主演翻车、剧情内容被带起舆论负面声浪,最后连人带剧亏到渣都不剩的例子太多太多了。潜在风险艺人叠加潜在风险题材,这就是一对王炸,还随时有可能炸到自己。这就促使《许我耀眼》突然袭击式登场:选一个没有强力竞品剧集的时间段,赶紧扔出去,能赚多少是多少。
赵露思与《许我耀眼》的强势表现,其实不符合正常规律,充分反映了它在业内业外出现规模空前的认知失调。与其感叹红与不红的玄之又玄,更应该趁这次机会,想想其中究竟有什么东西值得思考。
![]()
诚然《许我耀眼》存在这样那样的雷点,它所传递的不是「正道的光」,但目前环境下,观众已默许赢者才能通吃、平庸即是罪恶的价值观,保持精神美观的前提是先吃上饱饭,《许我耀眼》这样带有一定暗黑复仇系女主短剧框架的剧集,许妍这个「有无数个不得不黑化理由」的角色,正好回应了很多观众的心中所想。
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许我耀眼》的故事设定自带走红的基础条件,恰当的时机一经放出,就是有可能天然吸引一群观众追看。
![]()
深层一点的启示是,赵露思和《许我耀眼》可能不知不觉打破了一些行业内约定俗成的规矩,这会对业内的生态造成直接冲击。自从几大平台将影视剧完成工业化,剧集宣传营销是有一套固定节奏打法的,在哪些渠道制造热度、要提前多少天准备社会议题,主角艺人要跟着去扫楼直播、要配合完成一些奇奇怪怪的仪式感。
问题是,赢团不可怕,缺谁谁尴尬。
这一回,主角赵露思直接连人带马撤出了微博不说,《许我耀眼》的整部剧集也是直接瞬间空降开播,难以避免会不启用一些符合规矩的惯用营销手段,结果播出成绩完全没有受损、反而还屡创新高。那么相关决策者总结问题的时候恐怕要问了:
向来如此,便对吗?树叶的一生,只是为了归根吗?如此用力的活着,只是为了体面的去死吗?白花花的银子散出去,换回热热闹闹的几百个热搜,真有那么重要吗?耗时耗人耗资耗力完成任务,真有意义吗?
至少这一整条产业链上的相关从业者,看到《许我耀眼》之后,头皮要微微一紧了。
![]()
另外,《许我耀眼》能够获得这样的成功,与国庆档电影的集体失利之间也有一定联系。国庆档来临前看似气势汹汹,有超级ip续作、有顶级特效大片、有社会议题种子选手、有影帝影后集体抱团,没想到一经亮相,绑在一起都禁不起拷打,从故事到角色都相当乏善可陈,还反向推动了上映大半个月的口碑争议电影《731》票房回暖。
此消彼长,就让另一次元之外的《许我耀眼》变相获利,起码同样作为视觉系文娱产品,《许我耀眼》的设定和剧情还有点嚼劲,博主们还愿意为这部剧撕扯品鉴一番,观众还能津津有味追上几集,这就够了。
![]()
而在最后,不得不承认,赵露思大概真有天赋。
你会发现,当她每一次走到绝境和关键时刻,潜藏在基因中那份野兽般的直觉会被唤醒出来,催动她做出一些动作,外部环境还会在不知不觉中助她一臂之力。
她自去年的抑郁症事件,到与公司在线开爆,再放手一搏直播再创业,整条路径与《许我耀眼》的许妍有了相似感。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不疯魔不成活,凡事最怕认真,当剧中角色打破了次元壁,与现实中的演员完成一部分灵魂互换,这种程度的可怕化学反应,更难以用常态化的营销、宣传、造势相比拟。
这一切如果真在计划之内,想想还有点可怕。
![]()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赵露思本人也如《许我耀眼》这部剧集和「许妍」这名角色一样,擅用非常规手段绕开普遍认知定义的正道,用一次又一次的弯道超车来进行冲锋。
现在,赵露思已经顺利完成又一次的印证与兑现,业内外不得不接受她又赢下一局的现实,并为此展开新一轮的自我怀疑 —— 不合规矩,却毋庸置疑的赢了,至少没有输,那么这样的胜利该不该算数,那些沉默注视这一切的人,会不会判你赢。
想读懂赵露思,暂时还需要学习。
学吧,学无止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