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声明:本文内容均来自于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标注了文献来源和截图,请悉知。
![]()
她的父亲是我国前体操世界冠军李小平,母亲则是我国前体操运动员文佳,包括后来她的丈夫,也都是我国体操奥运冠军李小鹏。
可谁能想到的是,就是出自这样充满良好中国式传统教育家庭的李安琪,不仅在节目中直言自己讨厌中国,连回国参加节目都要全程飙英文以凸显出自身的优越感。
那面对这样的人,吴京是怎样在节目中怒怼她的呢?争议过后,她又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
李安琪
冠军血脉中的美国灵魂
在一档名为《出发吧,爱情》的国内综艺节目上,节目的平台在中国,而同场的嘉宾除了韩裔美籍的李承铉以外,也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面孔,比如吴京和谢楠夫妇。
那在这种情况下,节目的观众自然也大多都是中国人,可就在这纯粹的中文语境里,拥有美籍华人的李安琪几乎全程都在讲英文。
起初或许有人会为她找理由,毕竟她是在美国加州出生长大的嘛,可很快这种理解就烟消云散了,因为观众们发现她的中文说得相当流利,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交流障碍。
![]()
节目画面
更要命的是,同场的李承铉作为一个韩国血统的美国人,为了融入节目也都在努力地用着他那可能并不完美的中文。
这种对比,就像是一记响亮的耳光,让李安琪的行为显得格外刺眼和“刻意”。
况且观众的愤怒也并非凭空而来,在这档节目之前,她也早已在社交媒体上留下了不少“案底”。
她曾用近乎侮辱性的“吸D”来形容北京的空气,字里行间总有一种贬低中国来抬高“美国空气都是香甜”的优越感。
![]()
节目画面
这些言论为她预设了一个“不认同”的标签,所以当她在节目中固执地选择英语时,这不再是一个语言习惯问题,而是对那个标签最直观、最公开的印证。
据说在节目录制前,吴京曾私下提醒过李安琪建议她多讲中文,但这条善举的建议似乎被无视了。
这也导致吴京在镜头前,这位以“战狼”形象深入人心的硬汉,终于没再客气。
当对方打算与他进行交谈时,吴京直接打断了李安奇的英文,非常明确地回怼道不要跟自己讲英文。
![]()
图源网络
这一刻吴京似乎不再只是一个嘉宾,他成了无数屏幕前观众的“嘴替”,把大家那种“巴掌扇不进荧幕”的憋屈感狠狠地说了出来。
或许要理解李安琪的执拗,就必须深入到她那充满矛盾的成长背景中去,她的身份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文化撕裂带。
她可不是普通的“ABC”,她的父亲是李小平,前中国体操世界冠军,母亲文佳也是前中国体操队队员。
可以说她血管里流淌的,是纯粹的中国体育冠军的血液。
![]()
李安琪
而在1986年的时候,李安琪的父亲退役后前往美国进修,之后还在美国开了一家体操俱乐部。
李安琪就是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长大成人的,可尽管父亲李小平曾努力在家中营造中式环境,教她中国传统文化并试图为她“补课”,但家庭的小环境终究敌不过外面世界的大洪流。
她接受的是完完全全的美式教育,文化认同牢牢地扎根在美国,李安琪对美国有强烈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会在公开场合自我介绍为美国人。
![]()
李安琪
李小鹏夫妻的沉寂
这种坚定的立场,背后或许还有一段不愉快的童年经历,据她自己在采访中所说,因为华人身份,她在学校里曾遭到同学的孤立。
可奇怪的是,这段经历非但没有让她更亲近自己的血缘文化,反而让她把负面情绪归咎于“华人身份”本身,而不是歧视行为。
她曾经在美国一辆拥挤的公交车上,发现她起身下车后,竟然没有人愿意坐她刚刚坐过的位置,她将此解读为针对她的种族歧视。
![]()
李安琪
而等到2003年的世锦赛时,14岁的李安琪,遇到了21岁的李小鹏,这位被誉为“体操王子”的中国健将,当时已是声名显赫。
两年后李小鹏因伤赴美治疗,就住在了李安琪家中,在她无微不至的照顾下,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
他们之间隔着如此大的年龄差,更隔着太平洋的遥远距离,但最终还是修成了正果,2009年李小鹏求婚成功,次年两人在美国加州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
李小鹏夫妇
可以说这段婚姻本能够成为李安琪连接并理解中国文化的桥梁,毕竟她的丈夫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体育英雄,嫁给他自然就意味着要走进中国的聚光灯下。
但结果却恰恰相反,这段关系非但没有弥合她的文化断裂,反而将她个人化的身份困境,无情地推向了中国舆论的审判台。
丈夫耀眼的光环让她的一举一动都被无限放大,她的言行不再只代表她自己,也被视为这个“中美结合”家庭的态度。
![]()
李安琪
在参加完节目以后,舆论的怒火烧得又快又猛,公众的情绪从最初对“ABC”背景的一丝包容,迅速转变为铺天盖地的愤怒和不适。
大家愤怒的核心逻辑其实非常朴素,那就是反对“双重标准”,你可以是美国人,但你不能一边享受着中国市场带来的巨大红利,一边又摆出文化上的疏离,甚至是鄙夷的姿态。
曾经的“模范夫妻”,一夜之间沦为“全网群嘲”。
![]()
商业世界的反应最为直接和残酷,李小鹏代言的品牌立刻遭到了消费者的抵制,商业合作纷纷被终止。
夫妻俩在综艺圈的道路也基本被彻底堵死,再也没有节目敢邀请他们。
李小鹏苦心经营的“宠妻”人设也因此受到严重连累,他曾发布视频试图为妻子辩护,将争议归结为大众对于“中国人讲英语有优越感”的固有偏见。
这一回应无疑是火上浇油,他完全没有理解公众愤怒的真正原因,反而将矛头指向了大众心态,这不仅没有平息舆论,反而让人们觉得这对夫妻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
李小鹏夫妇
结语
回看整起事件,李安琪就像一个文化断裂带上的“失语者”,她是个体的悲剧,在身份认同的漩涡里迷失了方向。
同时她也是一个时代文化心态变迁的缩影,对于所有身处跨文化环境下的公众人物而言,李安琪事件提供了一个代价沉重的警示。
只有真诚的理解与基本的尊重,才是弥合文化差异、赢得公众认可的唯一通行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