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色字关注,再点右上角“…”设为★哦
前几天刷圈,看到我以前的领导发了段文字,大概意思就是,国内的教育体系不是为了培养人而是为了筛人,筛出有价值的劳动力,然后再有针对性培养。
而留学生之所以不受待见,是因为它没这个筛的过程,需要用人单位自己去试,万一花重金筛出来的不是想要的人才,就亏大了。
![]()
你说这话有没有道理?当然有,但更多的是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老板最喜欢什么样的员工,当然是聪明听话、给钱少干活多,把公司当成家,最好不拿老板一针一线的汗血牛马。
为啥大公司都喜欢招清北复交985的娃,因为经过十几年应试教育选拔还能胜出的人,就是具备了以上这些特征。
别人半天没搞懂的东西,他们10分钟就学会了,一个人能干别人三个的活,月薪还只要五千块。
![]()
再加上从小优秀惯了的人都不用别人PUA,他自个都会P自己,而且书生气很重,比起谈薪酬来他们更喜欢谈理想和价值实现。
所以领导一画个热腾腾的饼,他们真的会咔咔地白干。——就问你是不是吧?
![]()
但问题来了,被恨不得榨干了的牛马,会过得开心么?不会的,只会觉得自己是耗材,是养猪场里的小猪仔,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是为了奔赴使命上餐桌的。
但就这样的餐桌也不是每个小猪仔都有资格上的,一路都伴随着淘汰,出生时没长齐活的,中途不太听话的,体重不达标的……半路都筛掉了。
如果这些猪仔是批量生产出来的就算了,问题是他们都是每家辛苦养大然后保送进养猪场的,如果半道上被淘汰说不适合,对小猪仔的家庭来讲是很残酷的。
![]()
话咱说的粗糙了点,但高考这个选拔方式本身,对那些不擅长考试的孩子来讲就是会不公平的。
他们可能在别的方面有天分也很优秀,但因为考试不行,早早就被排除在主流体系之外,这是很多家长不能接受的。
所以每年才会有那么多的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找到我们办留学,想着说把孩子后续的教育给续上。
读书不是一辈子的目标,它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最后都是为生活服务的。
但如果目标就是考个好大学,并以此为导向一切唯成绩论,等真的毕业了就会发现,你孩子除了会考试,别的啥都不会,他的能力和真实世界是脱节的。
![]()
我个人觉得,考大学不光是选拔,应该还是一种训练,训练你进入社会生存的能力,从这个角度讲,海外的大学申请更像是一个成人社会的模拟。
申请国外大学的第一个要素是你在校期间的均分绩点GPA,申大学看高中三年的,申硕士看本科期间的,虽然家长们常说孩子考试没考好是因为发挥失常。
但是老外觉得你就读期间的平时成绩就代表着你在做学生这份本职工作上的真实业务能力。
可能会有波动,但基本上不会差到哪去,不存在说平时都考一两百分,高考突然一鸣惊人进北大的。
![]()
第二个要素是标准化考试比如雅思、托福SAT这些,它是学习能力的一个侧面反应。
也代表着一个人在社会上应该达到的通用水平,就有点像一个人去上班,除了基本的业务能力之外,还要参加资格考试,达标了才能讲其他后续。
第三个要素是老师的推荐信,光有成绩还不行,还得听听别人对你什么评价。
这就好比是入社会你换一份工作,你的BOSS愿意给你做背书,写推荐信把你推荐到更好的地方,至少说明你的人际关系处理得还是不错的。
我们有很多学生不理解为什么海外大学要推荐信,也不太愿意张口求老师,怕被拒绝,这其实就是做题家思维,推崇一个人独美。
试想一下等你毕业真的到了一个单位,你的绩效考评是谁打的,群众意见又是谁给的反馈,你就是把一个单位的活全干了,但同事关系处理不好,领导也不太喜欢,就问你前途能好么?
![]()
以上三点如果都做得蛮好,那就意味着这孩子业务水平好、学习能力好和领导的关系处理得好,啥啥都好不可能没出路。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软性条件,比如你参加过什么竞赛,去过哪些活动,这背后的选拔逻辑,是一个人的业务是普通的那种好,还是能成为专家级别的好。
你能拿到别人拿不到的大奖,意味着专业得到业内人士的肯定;你参加了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都还表现的不错,意味着这人的影响力拓展的不错。
![]()
最后还剩两个重磅:简历和文书,前者如果你履历很丰富根本不愁写,文书则是主要告诉你想去的学校,自己为什么想去,为什么想学这个专业。
虽然这些案头工作我们都可以代劳,但每一个学生我都会跟他们提前的讨论:
你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擅长什么,这个擅长的领域你能否做得比别人好,比别人更具权威性。
——我觉得这个才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在成绩达标,其他各方面都还不错的前提下,你有没有个一技之长,能够让你在很多场合额外加分,比如数学好体育好,或者特别能说会道。
![]()
一个孩子如果在考大学之前的很多年里,能在以上各个维度上都做好,跟一门心思只卷考试和排名别的啥也不关心的孩子,将来的路一定是会不一样的。
更何况留学生在异国他乡那几年,还锻炼出了一身的独立生存能力呢。
从这个角度讲,把孩子送出去,让他接受另外一套教育体系的训练,从而塑造成一个合格的社会人,你就不能用一句水还是不水来评价。
人都出去了,你还抱着高考思维去下结论,究竟是人家不行,还是你不行呢?
![]()
当然国外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很讲究传承,你爹上了哈佛你大概率也能上,真上不了捐个实验楼就也行。
可我们国家也有祖孙三代都在烟草电力的不是么?在托举孩子方面,其实全人类都一样,区别不过是有的明着有的暗地而已。
我是伢大富,一个好久没有聊海外教育的坡县留学机构小老板。
如果说以前的留学生关键词在“学”上,那么这几年最大的区别是关键词变成了“留”。
因为学历贬值和经济下行,以前的镀金现在统统现原形,那怎么办呢?只能读完书先试着在当地留下来,这里又要提一下坡县留学的性价比之选——国考直通车了。
因为这里规定外国小孩子只要在新加坡参加过小升初、中考、高考等任意一个考试,都有资格申请绿卡。
有了绿卡就能减免学费、升学也更容易,毕业也不愁找工作。
如果大人没法陪读,最适合的就是来中考。
如果你孩子在国内初三高一在读,要求英文和数学较好,数理化成绩OK,家庭也能够支付1.5年,每年30万人民币左右的学费生活费总预算,欢迎走国考托管路线。
![]()
![]()
![]()
![]()
![]()
![]()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培养路径就是:
国内转学O考预备班——参加O考——上岸新加坡公立学校(JC或POLY)——申请永久居民——升学新国立or南洋理工——毕业就业。
这是一条完整清晰的读书+拿身份+就业路线,花一份钱达到三重目的,只不过是因为周期长且没钱赚,国内机构不咋推,如果你觉得自己能接受,欢迎扫码子找我们做方案!
找到伢伢哦
文末依旧是好物时间:
![]()
*图片及资料源于网络,本文为伢伢复盘原创,
转载请联系伢伢复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