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职业焦虑;小病不断,身体告警;上老下小,钱包发囧;孤独成常客,疲惫难掩……
“中年焦虑”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来到人生半山腰,此刻的你,心头又是怎么样的风景?
“人到中年,活的已经不是日子,而是沉淀以后的心境——是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却还能从缝隙里抠出甜的能力。”
![]()
《中年觉醒》这本书教我们面对困境正视眼前,放下焦虑,平和积极,在乐观与不屈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自信和镇定。
1
不怕孤独,也无惧重建关系
人到中年,身体开始走下坡路,儿女长大渐行渐远……如果遇上感情不顺,那生活就如炼狱。
2020年,56岁的苏敏叛逆出发,开始自驾之旅。
结婚几十年,她一直过得很压抑。
苏敏和丈夫是经人介绍结婚,生活中,丈夫凡事和她”斤斤计较”,苏敏觉得自己说话话不对、做事件件错,她很郁闷。
一个人憋屈着,尝尽酸甜苦辣,只有孩子是精神的寄托。
好不容易带大孩子,完成母职,苏敏惊觉人生已过大半。重新审视生活,她特别不喜欢和丈夫的状态。夫妻两人30岁后不再同居,成了“上下铺的兄弟”,经济上也实行AA制。
苏敏做过裁缝、扫过大街、端过盘子、卖过报纸,为生计把自己搞得狼狈不堪,甚至抑郁。
当她无意刷到旅游博主发的视频,那一刻心里小火苗被点燃,千方百计弄到一辆二手小轿车,开始了说走就走的旅程。
如今,苏敏自驾走过近400个城市,完成了“一期目标”。2025年,“50岁阿姨自驾游,游到了戛纳电影节”,她仿佛一位欧洲贵妇,落落大方走上红毯,惊艳世界。从中国走向世界,她的人生理想实现了。
![]()
50多岁的苏敏,上半生在婚姻中渴望理解,却成了一个人在独舞。学“娜拉出走”,她一人一车自拍旅游。做自媒体收获了200万粉丝。粉丝们喜欢她,说苏敏是他们看世界的一双眼睛。
一个人出走的孤独,苏敏也算尝够。漫漫长路孤身一人,每天一睁眼没有他人,只有自己;一切琐细自己操心,不劳心劳力就无法过活。
照顾自己、规划行程、策划作品、经营账号。一人在外千般艰难,长夜孤独她无法自叹。
苏敏默默地忍受孤独,把中年叛逆的自己活成一段传说。
苏敏说,每一个人最终的归宿,都是自己。
如今,苏敏终于涅槃重生,“找到自己”。享受自由她容光焕发,做博主她收入不菲,粉丝成为知音,亲如家人。
婚姻的独舞让她更寂寞,一个人上路,却活成一个人的盛世。
美学教父蒋勋说,孤独是生命的本质。蒋勋老师,更是在孤独中重建自己寻找繁华的高人。
![]()
蒋勋喜欢享受孤独,2014年他开始断舍离。不看电视,减少滑手机,也不社交。
带着笔、墨、书,拎上简单的行李,搬到小农村,住进池塘上一个废弃60年的老宿舍。
一个人,一张床,一只书桌。在最简单的生活条件下,孤独地思考、生活,重新找回自己生命的秩序。
哲学家叔本华说:“一个人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能成为自己。”
蒋勋老师读书、演讲、写作,度化众生,儒雅渊博,收获所有人的喜欢。他把孤独单一的世界,活成精神的璀璨长虹。
一个人可以享受孤独,却不会寂寞。只要心有欢愉,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场无声胜有声的繁华盛会。
2
接纳脆弱,也在必要时刚强
“30多岁了才找到目标,转型还来得及吗?"这恐怕是一句最扎心的中年提问了。人在脆弱的时候,总是诚惶诚恐。
原来做保险的曾琳,人到中年决定转型为自由工作者,她一次次自问,愁肠百结。
转型前,她原来的公司,需要保证30%的出勤率。
一个人兼两个职业,精力互相牵扯,想决断又难自决。“万一养不活自己怎么办?房贷怎么样?生活怎么办?孩子教育怎么办……”
曾琳的恐惧每天无处不在。能养活自己吗?爸妈允许吗?真的可以活好吗?真的有力量创造更丰盛的生命吗?
灵魂四连问,让她天天不得安宁。
曾琳不再内耗,她尝试去读书、报课,向内求索。她在古典智慧里找到灵魂的根;她在灵性书籍中读懂自己的心性。
放慢下来后,她慢慢被疗愈,直面自己的恐惧。
或许,原来是她总把注意力外放,才无法做自己。
学习后的她,想卸下枷锁,放下奴役自己的面具,她不想再讨好,不再苛求自己。
![]()
也不再小心翼翼维护完美人设,不刻意维护一段关系、不被外在的物欲奴役……
她发现,自己能感受当下一朵花的美好,充分享受一顿早餐的美妙,一次朋友聚餐的释放……她觉得自己渐渐开放,走向丰盛。
当内心的恐惧被看见被滋养,曾琳的生命力就一点一点的流动起来。
现在,对于原来的疑问,她可以果断地加上“我可以”:
我可以活我自己;
我可以不按照父母的期待而活;
我可以创造生命的丰盛;
我就是丰盛。
恐惧突然转了个身,脆弱就成长为强大。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曾琳果断转身,全身心投入自己喜爱的咨询事业。
曾琳说,只有突破内在的恐惧和欲望,心才有真正自由。如果没有,即使职业自由,心也还在牢笼之中。
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成功总是殊途同归。40多岁的职场精英,财务总监X姐,也面临中年危机。她职业进入困境,觉得每天“上班如上坟”,甚至“生不如死”。
在脆弱恐惧中浸泡后,她选择不再蹉跎犹豫,勇敢地跳槽,找到第二战场。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去做职业生涯规划。
很快做得风生水起,开启人生第二曲线,迎来职业生涯第二春。
“当一个地方上升空间不足时,转型就是最明智的选择。”把困难看成机会,接纳自己的脆弱,知雄守雌,才能慢慢走出低谷,逆风成长。
3
短暂扎营,攀登中重塑活力
有一个年轻人,他曾经和许多人一样,随波逐流,浑浑噩噩。
每天按部就班,上班、下班,找朋友们聚会,经常喝到烂醉。
从不主动看书、运动,没事就刷视频、看八卦新闻、打游戏,实在觉得无聊,就蒙头大睡……
直到这样的日子过腻,他才突猛然觉醒,不能再这样下去,一定得主动做点什么才行。
这年,他36岁。他开始自律,早起、阅读、写作、健身。终于,他的思维完全改变,他的人生也发生了惊天逆转。从一个被生活推着走的人,蜕变成知名作家、自媒体人,给无数的人带来觉醒和正能量。
他就是周岭。他把自身经历写进《认知觉醒》这本书里。在书中他将学习和脑科学结合起来,他的成长理念与方法让人耳目一新。
这些帮他走出混沌的方法与知识,唤醒了无数人,也帮助了更多像他一样焦虑与迷茫的年轻人去改变与觉醒。
周岭曾经是无数平凡普通人中的一员,直到36岁,才开始反思自己,虚度年华却一无所得。
痛定思痛,开始改变。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彻底从一个懒癌患者,变成自律的高效达人,走上觉醒之路。
短暂扎营,周岭为何能重塑活力开始攀登?这归功于他爱“反思”、立刻行动、并且高度自控。
应该说,周岭是幸运的,在一个还算早的年龄就开始审视自己,痛下决心重塑活力,脱胎换骨。
但生活中,有太多依旧“沉睡”的人。如何才能提高自控呢?有一个好方法:每当遇到选择时,先不急,暂停几秒思考一下。
如此,理智脑就会被激活,能更清醒地审视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
比如美食诱惑时,先问自己:是喜欢自己肥胖油腻?还是又瘦又美?这样思考,相信你就能控制住。
这思考的时间节点就是“元时间”,元时间能帮忙调动理智,去想清楚,做选择。
面临选择诱惑,人很容易被潜意识绑架,盲目跟风、自控力变弱。会导致人生低效不自律,越来越糟糕。
![]()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主人公松子,每次做选择,都不认真思考。
被男友欺负,她不拒绝;理发师对她施展温柔,她就开始恋爱脑;偷钱的学生对她说一句廉价的“我爱你”,松子就跟他在一起……
如果松子稍微理智一点,也许就不会造成那么多惨剧。一个个糟糕的选择,导致她痛苦的结局。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句话: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这段距离。
在刺激之后理性思考,不急于做回应,想清楚再行动。理清目的,明确主张,理智约束,实现高度自控。
高尔基曾说:“每一次克制自己,就意味着比以前更强大。”
善于自控、自我审视,就能甩掉陋习,实现自律。重塑活力,攀登另一个高峰,迎接再次的盛放重生。
4
《反脆弱》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有句名言:“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
中年如是。
过往的一切,都在委婉地提醒,让你有时间去改变,努力让一切变得积极。
人生下半场,你或许孤独,但不必惧怕重建爱和关系;你或许脆弱,但在必要时要懂得柔弱胜刚强;你可以扎营休息,但要学会重拾活力再次攀登。
最后给你四条建议:识别你的棉花糖,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相信你所做的总会有回报。功不唐捐,哪怕挫败都会有它的作用。
尽你所能做最有趣的,发现生活乐趣并乐此不疲。
心态保持弹性,允许转型不一定一步到位。
![]()
“中年不是‘下坡路’,是‘换条路看风景’。以前追着时间跑,现在追着自己的心跑;以前重结果,现在享过程。”
只要皱纹不长在心里,你就永远风华正茂。如果你也人到中年,愿你坦然面对焦虑,开启一场松弛又有活力的精彩觉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