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导语
在中华文明的浩瀚星河中,有一部闪耀着千年智慧的奇书,它不仅是刀光剑影中的兵法圭臬(guī niè),更是处世博弈的哲学源泉——这便是《三十六计》。从今日起,让我们一同拨开历史的烟尘,逐计品读,探寻这些古老计谋在古今中的生动演绎,领略其穿越时空的非凡魅力。
![]()
第一计:瞒天过海
【原文】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注释与译文】
此计核心在于利用人们的心理惯性,通过制造假象来掩盖真实意图。
·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当防备看似周全时,精神最容易松懈;对司空见惯的事物,往往不会产生怀疑。
·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机密往往隐藏在公开的行动之中,而非与公开形式相对立。
· “太阳,太阴”:最公开的形式里,可能藏着最隐秘的图谋。
【经典战例:贺若弼渡江平陈】
隋朝开皇九年,隋将贺若弼奉命攻打南陈。长江天堑横亘眼前,如何渡江成了首要难题。他深知陈军会严加防范,于是想出一条妙计。
每逢换防,贺若弼都大张旗鼓,在历阳一带集结旌旗,营帐遍野。陈军起初如临大敌,全国动员准备迎战,却发现隋军只是例行换防。如此三番五次,陈军便习以为常,认定隋军并无真正进攻的意图,戒备逐渐松懈。
就在陈军麻痹大意之际,贺若弼亲率主力,在漫天大雾的掩护下,悄然渡江。由于陈军已放松警惕,隋军几乎未遇抵抗便成功登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陈国都城,为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胜局。
此计正合“瞒天过海”之精髓——将真实的军事进攻意图,隐藏在公开且频繁的“换防”这一“阳”的行动中,最终达成了出其不意的战略效果。
本文史实参考来源:
1. 《隋书·卷五十二·列传第十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