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TechInsights出了份拆解报告,把华为升腾910CAI芯片给拆了个底朝天,之前大家都把升腾系列当成突破美国技术封锁的“希望之星”,结果这报告一出来,不少人心里都咯噔一下,这芯片的核心部件,居然全靠海外供应商。
![]()
升腾910C的“核心部件”,全是海外供应商的活儿
先说说芯片里最关键的HBM,也就是高带宽内存,你可以把它理解成AI芯片的“高速内存条”,大模型训练要处理海量数据,没有它根本跑不起来,报告里明确说了,升腾910C用的HBM,不是SK海力士的就是三星的。
![]()
这俩家现在几乎垄断了全球HBM市场,我们本土厂商呢?长鑫存储虽然已经启动研发了,但还停在实验室验证阶段,离真正量产差得远,我觉得这事儿挺现实的,不是咱们不想做,而是HBM这东西技术门槛太高。
它得把DRAM芯片垂直叠起来,还得保证数据传输速度,里面涉及的工艺细节,人家韩企已经做了好多年,咱们想追上来,确实需要时间。
讲完内存,再看封装这块儿,更有意思
报告说升腾910C用的是台积电的先进封装技术,要么是InFO,要么是类似的2.5D封装,简单说,就是把多个芯片裸片装在一个硅内层上,让它们之间能高速传数据。
![]()
就算逻辑芯片是咱们中芯国际造的,最后这关键的“组装步骤”,还得靠台积电,这就好比你买了一堆零件想装个机器,结果最后拧螺丝的关键工具不在自己手里。
我们半导体产业链就算在某一个点上突破了,比如逻辑芯片制造,可在封装这种考验综合技术的环节,还是得看别人脸色,这种依赖短期内真不好改。
![]()
那问题来了,美国不是从2019年就开始卡华为供应链了吗?为啥升腾910C还能用上这些海外部件?答案其实很简单,华为早有准备,提前囤了货。
华为的“库存战术”,提前囤货撑到现在,但不是长久之计
2019年美国开始加码出口管制的时候,华为就意识到风险了,无奈之下,他们动用了不少资金和市场影响力,在全球范围“扫货”,把CPU、GPU、存储芯片这些关键零件囤了一大批,现在,升腾910C里的这些海外组件,大概率就是2020年9月美国全面升级限制之前买的。
![]()
我认为,华为这步棋走得挺有远见,地缘政治风险看得很透,花那么多钱囤货,不光是为了维持业务,更是为自己争取了技术追赶的时间,但话说回来,库存总有见底的时候,本来想囤的货能撑更久,后来发现这只是缓兵之计,总不能一直靠“吃老本”过日子吧?
![]()
一旦库存用完,国产替代方案又没成熟,升腾系列芯片的生产和升级就得卡壳,这样看来,升腾910C的存在,既是华为战略眼光的体现,也在提醒咱们,靠囤货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自主化才是真出路。
聊完华为的备货,就得说说我们半导体产业链的真问题了,升腾910C的拆解,其实就是个镜子,把咱们的短板照得明明白白,半导体不是单一环节的事儿,它是个涵盖材料、设备、EDA软件、制造、封装的复杂生态。
![]()
就说HBM需要的硅通孔技术,咱们本土设备还达不到要求,造出来的产品良品率上不去,先进封装需要的硅中介层,现在也主要靠美国和日本的企业供应,之前,听说长电科技推出了自己的2.5D封装方案,可传输速度比台积电的还是差了点。
这些差距不是靠某一家企业努力就能补上的,得全产业链一起发力,韩国之前也是从依赖海外技术开始的,他们靠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协同,砸了不少钱在半导体上,才慢慢实现自主。
我们或许可以参考这种模式,把精力集中在HBM、先进封装这些“卡脖子”环节,让企业和科研机构多合作,再吸引点海外人才回来,慢慢攻克技术难关。
![]()
总结下来,升腾910C这事儿挺实在的,它既让咱们看到华为在压力下的应对能力,也暴露了咱们半导体自主化的短板,不言而喻,真正的技术独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基础科学上长期投入,还得让全产业链形成合力。
未来,中美科技竞争还会持续,升腾系列芯片的发展路径,大概率会影响咱们半导体突围的方向,搞不清那些虚头巴脑的口号没用,踏踏实实在关键环节下功夫,才能从“靠囤货缓冲”变成“真正自主可控”,这路虽然难走,但必须得走下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