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每日幸运签#
10月6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被俘的乌克兰士兵伊戈尔·舍夫佐夫,对着镜头直言,自己对乌军内部盛行的盗窃行为深感失望,这场战争在他眼里成了“以民众生命为代价的诈骗”。
舍夫佐夫的经历有些特殊,他不是被征召入伍的。2022年2月25日,也就是冲突爆发的第二天,他主动去了兵役局签署文件,志愿奔赴前线。可真正到了军中,他看到的不是想象中齐心协力的抵抗,而是层层叠叠的贪腐。“不断有不同用途的资金拨付下来,有些人偷东西,根本没把货物送到目的地。”他甚至觉得,乌军中大概有一半的军事预算都被人偷走了。
![]()
舍夫佐夫的说法并非孤例。今年3月,另一位被俘的乌军士兵亚历山大·舍甫琴科就曾透露,前线士兵补给严重不足,吃饭都是大问题,弹药也没法保证。
而就在9月底,美军前顾问麦格雷戈也爆出黑幕,称大量援助乌克兰的物资流入黑市,甚至有指控说泽连斯基可能从援助资金中私吞了约15亿美元,存入了私人账户。自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对乌援助累计已超过750亿美元,这些本应用于战场和民生的钱物,很多没能真正抵达需要的地方。
其实,乌克兰的腐败问题由来已久,即便泽连斯基上台后喊过反腐口号,也没能彻底根除。战争爆发后,巨额援助资金和物资快速涌入,管理环节变得复杂,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大幅下降,给贪腐提供了可乘之机。更关键的是,前线部队纪律松散,指挥官和士兵的状态都透着混乱——舍甫琴科就说,营里酗酒、打架是家常便饭,很多人每天的任务竟是钓鱼溜圈,而指挥官躲在安全地方,还会用无人机监控士兵,甚至随意杀伤自己人。当一支军队连基本的纪律都难以维系,贪腐自然会趁虚而入。
对此,有人说“最讽刺的是,他是自愿去的,最后却被自己人的贪婪打垮了”,还有人联想到其他战俘的说法,“之前就有俘虏说没饭吃、没弹药,原来钱和物资都被偷走了,前线士兵就是在白白送命”。也有人聚焦于援助资金的去向,“西方给了几百亿,结果一半进了私人腰包,这仗打得多荒唐”。但也有网友保持谨慎,“这是俄方放出的消息,得客观看,但如果真有这么多贪腐,对乌军来说是致命的”。
舍夫佐夫的指控是否完全准确,还需要更多独立信源佐证,毕竟战俘的陈述可能受到环境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乌克兰战时腐败问题早已引发国际社会关注,美国国会已经要求对援乌资金进行更严格的审计,欧盟也在加强监督。
这种内部的贪腐比战场失利更伤根基——士兵在前线浴血,却发现后方有人在偷拿救命的物资和军饷,士气必然会受到重创。舍甫琴科提到的“身边人都接受起义,所有人的耐心有限”,或许正是这种失望情绪的极端体现。
其实最让人揪心的,是舍夫佐夫们的遭遇。他抱着信念主动走向战场,最后却成了贪腐的受害者和战争的俘虏。那些被偷走的预算,对应的可能是士兵急需的口粮、御寒的衣物,或是保命的弹药。当援助变成少数人的“敛财工具”,当士兵的牺牲成了贪腐的“遮羞布”,伤害的不仅是一支军队的战斗力,更是普通人对战争、对正义的基本信任。
这场冲突里,有太多宏大的叙事和复杂的博弈,但舍夫佐夫的失望提醒人们:战争的底色永远是人的命运。无论立场如何,让士兵在前线饿着肚子、缺少弹药,却看着资金被挪用、物资被倒卖,都是对生命最沉重的辜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