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特别自卑的人。
这种自卑像皮肤一样长在我身上,来自童年捉襟见肘的家庭环境。
记得小时候,就连买一本课外书,我都要反复掂量,看着商店橱窗里的东西,第一眼总是先找价格标签。
这种习惯延续到长大成人:购物车里堆满了等打折的商品,对别人的请求总是有求必应,遇事第一反应是先询问别人意见。
在那些年里,我仿佛活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罩里,看得见世界,却总是隔着一层距离。所有人的感受都排在我的感受之前,我习惯了把自己压缩到最小。
01
前几天,和一个老朋友约着见面。她是我刚工作时认识的,见证过我这些年的各种模样。
聊着聊着,她突然说:“我觉得你变了很多,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接着翻出手机里一张前些年的合影。
照片上的我,扎着简单的马尾,戴着厚重的黑框眼镜,身上那件黑色呢子外套已经起了球。
照片中的我的肩膀微微前倾,眼神里透着不确定,整个人都是一副小心翼翼的模样。
朋友笑着说:“你还记得吗?那时候你连吃饭点菜都要问一圈人才会下单。”
我看着照片,恍惚间觉得那是上辈子的自己。五年的时间,竟然可以让一个人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而这一切的转折点,发生在我月入过万的那个月。
![]()
02
月入过万,这个数字对有些人来说或许不值一提,却是我人生中的分水岭。
我也不是突然赚到这么多钱的,而是一步一步,从月薪三千、五千、八千,慢慢爬上来的。
但过万这个数字,不知为何,就像一个心理门槛。跨过它的那一刻,某种禁锢我多年的东西突然碎裂了。
王尔德说过:“在我年轻的时候,曾以为金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现在我老了,才知道的确如此。”
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时,我觉得它太过现实。直到月过万后,我才明白其中的含义,不是我们变得物质,而是终于理解了金钱带来的某种自由。
那个月,我做了一件事:给自己买了一套一千多元的护肤品,没有等打折。
03
有了这份收入做后盾,我发现自己敢于拒绝了。
上周,一个同事习惯性地把本该他自己完成的工作推给我,我平静地说:“不好意思,我自己的事情还没做完。”没有解释,没有愧疚,只是简单直接的拒绝。
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过去的我,宁愿加班到深夜也要满足别人的请求,只为换取一句“你人真好”。
如今我才明白,那种讨好换来的不是真心的友谊,而是廉价的认可。
我也开始在学习上投资自己。报名了一个价格不菲的写作课,买了几本想看很久的书。当我不再为生存焦虑,我才发现自己原来还有那么多想探索的领域。
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优先考虑自己的感受。下
班后的时间属于我自己,工作消息第二天再回;周末的聚会,不想去就礼貌拒绝;买东西的标准从“便宜”变成了“我需要且喜欢”。
有人说我变了,变得有点“自私”。我笑了笑,没有解释。
前二十多年,我活得太“无私”,结果却迷失了自己。现在,我只是把原本就该放在第一位的自己,重新摆回了正确的位置。
![]()
04
上个月,妈妈来上海看我。带她去商场,她看中一件风衣,习惯性地先翻看价签。我看着她小心翼翼的样子,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喜欢就试试,”我把衣服递给她,“别管价格。”
妈妈穿上新风衣在镜前转来转去,眼中闪烁着孩子般的光。
那一刻我意识到,努力赚钱的意义不仅在于治愈自己的自卑,更在于有能力让爱的人不再经历我们曾经历过的窘迫。
《怦然心动》里有一句台词:“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
我们无法选择出身,但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轨迹。
当我终于从“深沟”里爬出来,住进属于自己的“高楼”,才发现原来贫穷带给我的不仅是物质匮乏,更是一种思维限制。
![]()
05
如今的我,依然会精打细算,但不再是因为恐惧,而是理性规划;依然会帮助别人,但不再是为了讨好,而是发自内心;依然会听取建议,但最终决定一定来自自己。
我用了二十多年,才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你的价值不取决于你拥有多少金钱,但一定的经济独立确实能帮你找回自我的价值。
这个世界很现实,你的底气,往往与你说话的分量成正比。而这份底气,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经济独立的基础上。
人生这么长,我们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三毛说得好:“我笑,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当你开始爱自己,全世界都会来爱你。
现在,我把那些曾经用来讨好外界的时间和精力,全部归还给自己。读书、旅行、学习新技能,与自己和解,与过去和解。
也许你也在自卑中挣扎,也许你也在寻找自己的价值。我想告诉你,找到那件能让你经济独立的事,坚持下去。
当你的收入踏过某个属于你的门槛,你会惊讶地发现,那些纠缠多年的自卑,会悄然消散。
而你,终于可以挺直腰板,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这不可耻,这是你应得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