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军队里流传过一句话:"十个西北王,抵不上一个金门王。"西北王是胡宗南,金门王是胡琏。
两个人都姓胡,都是蒋介石的爱将,差距怎么就这么大?
![]()
战场上的两种活法
1947年3月,胡宗南拿着25万大军攻延安。
兵力优势明显,谁知道打成了笑话。彭德怀带着两万多人,愣是把他耍得团团转。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场仗下来,胡宗南的旅长李纪云、麦宗禹、李昆岗全被俘虏。
![]()
问题出在哪儿?胡宗南手里有牌,不会打。他的机要秘书熊向晖是地下党,这个大家都知道。可就算没有内鬼,胡宗南也打不好这仗,他指挥起来优柔寡断,关键时刻总是慢半拍。
延安占领一年,始终找不到共军主力在哪儿。
再看胡琏。
1947年5月,孟良崮打响。张灵甫的整编74师被包围,急得给胡琏打电话:"伯玉老弟,我恐怕不行了,你再不快点儿,只能给我收尸了!"
新泰到孟良崮不到一百公里,胡琏拍着胸脯说四天赶到。结果呢?他带着整编11师往前推进,华野三个纵队拦着打援。胡琏打得很凶,,可就是到不了,张灵甫最后战死孟良崮,胡琏却保住了自己的部队。
![]()
这就是差别。
胡宗南打仗,想的是怎么完成任务,胡琏打仗,先想的是怎么活下来。
1948年,在鲁中南麻地区,粟裕集中华野四个纵队围攻胡琏,打了三天三夜,眼看就要步张灵甫后尘。这时候老天爷帮忙了,大雨连下七天七夜,南麻地势低,水深过膝,华野的攻势受阻。
胡琏的援兵黄百韬赶到包围圈外围,粟裕果断撤围,胡琏又活了一回。
黄百韬气得摔帽子:"什么常胜将军?要不是老天爷下雨,他早跟张灵甫做伴去了!"
![]()
话虽然难听,道理却没错,胡琏运气好,可他懂得给自己创造运气。南麻战役前,他把阵地工事修得跟刺猬似的,华野九纵付出4600多人伤亡,愣是没啃动他的防线。
许世友打电话给粟裕发牢骚:"胡琏这只狡猾的狐狸,下次我定叫他碎尸万段。"
![]()
石牌那一仗
胡琏真正打出名气,是1943年的石牌保卫战。
这一仗之前,胡琏其实没什么大名声,他是黄埔四期生,在陈诚的土木系里一路爬到第11师师长。
![]()
淞沪会战时,他带着第66团在罗店三进三出,打得还算漂亮,可放在整个抗战战场上,这点战绩不够看。
1943年5月,日军调集第3、第13、第30师团共6万人,从宜昌沿长江向西进攻,目标是石牌要塞。
石牌一丢,重庆门户大开。
胡琏接到命令,带着第11师1.8万人守石牌,师长关麟征问他有没有把握,胡琏回答:"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
这话说得漂亮,可话说回来,当时的情况确实就是这样,日军飞机大炮坦克全上,胡琏手里只有步枪机关枪。
![]()
5月27日中午,胡琏率部登上凤凰山,他当着全师官兵的面,对天盟誓,说要战至最后一人,和石牌共存亡。
然后他给父亲写了封信:"儿今奉令担任石牌要塞防守,孤军奋斗,前途莫测。成功成仁之外,当无他途,而成仁之公算较多,有子能死国,大人情亦足慰。"
给妻子也写了:"我今奉命担任石牌要塞守备,原属本分,故我毫无牵挂。仅亲老家贫,妻少子幼,乡关万里,孤寡无依,稍感戚戚。"
这两封信不是做戏,石牌周围全是山,地形复杂,胡琏把主力藏在山沟里和岩洞中,表面上要塞里兵力不多。
![]()
日军进攻开始后,打得异常惨烈。
5月30日,战斗达到高潮,曹家畈附近的大小高家岭阵地上,整整三个小时听不到枪声。不是停战,是双方在拼刺刀,三个小时的白刃战,树木被打秃,土地被掀翻几层。
胡琏在山顶升起国旗,他对全师官兵说:"国旗乃中华民族人格至高之表现,今吾人自当努力维护之。"
陈诚打电话问他守住要塞有无把握,胡琏还是那十个字:"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
5月31日夜晚,枪炮声突然沉寂,第11师的将士爬出战壕一看,日军撤了。
![]()
这一仗,日军死伤7000多人,整个鄂西会战,日军损失2.5万人,胡琏因此战获得青天白日勋章,升任第18军副军长。
36岁副军长,这在国民党军队里算是飞速晋升。
![]()
双堆集的生死突围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
黄维的第12兵团从河南确山、驻马店向安徽阜阳、宿县方向前进,这个兵团是新组建的,司令是黄维,副司令是胡琏。
![]()
胡琏对这个安排很不满,论资历论战功,兵团司令应该是他,可蒋介石偏偏选了黄维,胡琏借口父亲病重,回了武汉。
11月25日,刘邓大军把黄维兵团围在双堆集。
蒋介石把胡琏叫到南京,问他怎么办,胡琏说:"坚守待援。"蒋介石说:"你亲自去一趟。"
12月1日,胡琏乘小飞机降落在双堆集的临时机场,黄维见到他,第一句话是劝他回去:"你在南京联络和催运空投的作用比在战场大。"
黄维心里清楚,双堆集这个地方已经是死地,千兵易得,一将难求,没必要让胡琏陪着送死。
可胡琏说:"被共军四面包围,已是家常便饭,我们现在只要打下去,共军还是一下子吞不了我们的。"
![]()
12月4日,胡琏又飞到南京见蒋介石,他说想向西突围,回到蒙城、涡阳地带,蒋介石不同意,让他们向东南攻击与李延年汇合。
胡琏知道这不可能,李延年的部队自己都泥菩萨过江,哪还顾得上救人?
12月6日,胡琏飞回双堆集,对黄维说:"不要管杜聿明,也别指望李延年了。"
包围圈越来越小,解放军挖交通壕,一条条伸到阵前。12月13日,第12兵团被压缩在东西不过1.5公里的狭长地域。
![]()
弹尽粮绝,援兵不至。
12月15日黄昏,黄维和胡琏决定突围,黄维、胡琏、吴绍周三个人各乘一辆坦克。吴绍周看着前面的桥被黄维和胡琏的坦克压塌,干脆爬出坦克等着被俘。
黄维和胡琏往外冲,黄维的坦克开了一会儿就抛锚了,胡琏的坦克却一路向南。
解放军以为是缴获的坦克在试车,就这样让它开到涡河北岸,坦克油料耗尽,胡琏下车步行,背部中了弹,硬是被骑兵团接应到蚌埠。
![]()
第12兵团10多万人被歼灭,黄维被俘,胡琏又活着出来了。
杨勇后来说过一句话:"我们宁愿俘虏一个胡琏,不愿俘虏十个黄维,可惜让胡琏给跑掉了。"
![]()
两条路的终点
1949年,大势已去。
胡宗南在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的位子上待到5月20日,西安撤守,他的部队陆续撤到秦岭和巴山地区。12月,在成都战役中,第七兵团裴昌会投降,第十八兵团李振投降,第五兵团李文被围。
![]()
胡宗南的数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他只身逃到台湾后,立即遭到弹劾,蒋介石让他化名秦东昌,任浙江省主席。1962年2月14日,胡宗南在台北病逝,蒋介石追赠他一级上将,算是给了个体面的结局。
胡琏走的是另一条路。
1949年9月,他以第12兵团司令的身份带兵从海路退到金门,这个岛当时谁都不看好,觉得守不住。
10月金门战役打响,解放军第十兵团登陆作战,胡琏指挥国民党军反击,这一仗,解放军损失9000多人。
金门保住了。
胡琏从此有了"金门王"的称号,他在金门治理多年,修工事,练部队,把这个孤岛经营得固若金汤。
![]()
1958年8月23日,金门炮战爆发,两小时内,4万多发炮弹落在金门。金门防卫司令部三个副司令,赵家骧和章杰当场炸死,吉星文第二天不治身亡。
胡琏只受了点轻伤。
他晚年住在台北县的花园官邸里,喜欢待在书房写战史,闲的时候拿张纸,用笔写"双堆集"这三个字。他把"堆"字右边的"隹"和"集"字上面的"隹"拆出来,说两个"隹"就是"双",这就是"双双"。
从这个拆字的意思看,黄维是不应该被俘的,他和胡琏应该一起回到南京。
胡琏有时候说,很羡慕黄维,黄维可以去曾经打过仗的地方随便走走看看。
1977年6月22日,胡琏在台北去世,终年70岁,他一再要求海葬,说要"魂护台澎",遗体最终被葬在澎湖列岛海域。
![]()
回到开头那个问题,十个胡宗南真的顶不上一个胡琏吗?
战场上的事实给出了答案。胡宗南拥兵数十万,打延安、守西北、退四川,每一步都走得踉踉跄跄。胡琏手里的兵力从来没胡宗南多,却总能在关键时刻保住自己和部队。
石牌那一仗,是真打;双堆集那一次,是真逃;金门那几年,是真守。
这就是胡琏,会打、会逃、会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