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被判死刑,我太开心了!”
6月25日,一个电话打到了陈昌雨的手机上,电话那头,是法院的工作人员,声音公式化,通知他去领取他父亲陈继卫的骨灰。
![]()
陈昌雨的回应干脆利落,没有一丝犹豫:“不要了!你们处理掉吧,扔了也行。”
这通电话,距离他母亲禹秀英被活活烧死,过去了1413天,距离他父亲陈继卫被执行死刑,过去了15天。
![]()
一个儿子,亲手将生父送上死刑台,然后拒绝收尸,消息传开,老家的亲戚们炸了锅,爷爷奶奶、叔叔姑姑,骂声铺天盖地而来:“白眼狼!”“不孝子!”
“百善孝为先”,这句古训刻在无数人的骨子里,但当“父亲”这个词只剩下血缘,却与长达十几年的殴打、凌辱、乃至最终的残暴杀妻捆绑在一起时,“孝”又该安放在何处?
![]()
恶魔一样的亲爹
对陈昌雨来说,“父亲”这个词,打从记事起就是模糊的,他出生前,陈继卫就因为持刀抢劫被判了十年半。
他的整个童年,是和母亲禹秀英相依为命过来的,日子虽然穷,但家里有母亲在,就有温暖,直到2008年,那个男人出狱回家,这个家就彻底成了地狱。
![]()
陈昌雨曾试图亲近这个陌生的父亲,但他得到的,只有冷漠和咒骂。陈继卫不仅没带回来半点父爱,反而把监狱里学来的暴戾全部倾泻给了这个家。
殴打、辱骂成了家常便饭,喝醉了酒,砸碎酒瓶、打断电线是常有的事,他不仅打老婆,连儿子也不放过。
![]()
在这个家里,陈继卫不是父亲,更像一个占山为王的土匪。他挥霍着母子俩辛苦赚来的钱,却从未承担过一丝一毫的责任。
对陈昌雨而言,这个男人只是一个生物学上的名词,是痛苦的制造者,是母亲一生苦难的根源,血缘,成了一种无法挣脱的诅咒。
![]()
所以,当父系的亲戚们指责他“他始终是你的父亲”时,陈昌雨只觉得可笑,在那些亲戚眼中,血缘是不可违抗的铁律,是儿子必须对父亲无条件顺从的令牌。
但在陈昌雨的记忆里,这所谓的血缘,只是捆绑母亲和自己的一条带血的锁链。
![]()
母亲的“索命鬼”
陈昌雨后来所做的一切,在外人看来是对父亲的“大逆不道”,但这恰恰是他对母亲最深沉、最极致的“孝”。
![]()
这份孝,不是烧香磕头,不是养老送终,而是要用凶手的命,去告慰母亲被践踏一生的尊严,母亲禹秀英的人生,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悲剧。
她有自己的心上人,却被陈继卫强行掳走侵犯,在那个年代的社会观念下,她只能被迫嫁给这个毁了她一辈子的男人。
![]()
可以说,她的人生,是被偷走的人生,陈昌雨的抗争,首先就是要为母亲这被偷走的人生讨一个公道。
他永远记得,9岁那年,因为父亲的家暴,他绝望地想要自杀,是母亲死死地把他救了回来,母亲给了他第二次生命,而在2021年3月,当母亲躺在病床上,全身烧伤面积高达55%时,她还在保护儿子。
![]()
最初,母亲骗他说只是小感冒,后来又怕他为自己报仇会遭到报复,虚弱地劝他“算了”,母亲至死都在用她最后的一丝力气守护着儿子。
这份恩情,陈昌雨必须报,他知道,母亲的“算了”,不是原谅,而是恐惧,他如果真的算了,那才是对母亲最大的不孝。
![]()
于是,他做出了最关键的行动,他拿出手机,录下了母亲在病床上亲口指控陈继卫纵火的视频,那一刻,仿佛是一种使命的交接。
母亲用尽一生都没能完成的反抗,用最后的声音,将这把名为“正义”的火炬,交到了儿子的手上,从那一刻起,为母伸冤,就成了他活下去的唯一“遗命”。
![]()
在三重围困中挣扎
陈昌雨的维权之路,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孤独战争,他的敌人不只是那个杀人凶手,还有来自亲情的伦理审判、社会舆论的误解,以及他自己濒临崩溃的精神世界。
父亲的亲戚们组建了一个无形的“家族法庭”,宗族长辈骂他没人性,姑姑叔叔劝他写谅解书,让他跟父亲“缓和关系”。
![]()
在他们看来,家丑不可外扬,儿子把老子送进监狱已是大逆不道,何况是要求死刑,陈昌雨成了这个家族里唯一的“叛徒”,被彻底孤立。
网络上,最初也有不明真相的声音指责他,一句“毕竟是你爸”,像一把软刀子,试图用传统的孝道绑架他。
![]()
直到案件的全部真相,包括陈继卫长期的家暴史、禹秀英被强掳成婚的背景被揭开,舆论才几乎一边倒地转向支持他,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场对社会刻板认知的艰难挑战。
最大的战场,其实在他的内心,2024年9月,他被诊断出双相情感障碍,巨大的创伤和压力,让他的情绪像过山车一样失控,整夜整夜地失眠。
![]()
他曾短暂服药,后来又停了。情绪崩溃的时候,他只会一个人躲起来哭,他不是什么刀枪不入的复仇硬汉,他只是一个被痛苦掏空了身体的普通人,在用仅存的意志力支撑着自己走完这条路。
失去双亲后的重生
2025年6月10日,陈继卫被执行死刑,对陈昌雨来说,法院的判决只是一个结果,真正的解放,来自于他自己主动与过去进行的彻底切割。
![]()
他用两个截然不同的行为,为自己的人生划下了一条清晰的分界线,一个,是拒绝领取父亲的骨灰。这不仅是情感上的厌恶,更是一种强烈的姿态:他要与那个罪恶的源头、那段黑暗的历史,做最彻底的决裂。
![]()
另一个,是他计划着,等一切尘埃落定后,好好安葬母亲的骨灰,母亲的骨灰至今仍寄存在殡仪馆,他要为那个给了他一切的善良女人,找到一个安宁的归宿。
这一“拒”一“迎”,象征着他人生新旧篇章的交替,旧的篇章,随着那份被拒绝的骨灰,一同化为尘土。新的篇章,将在母亲安息之地,重新开始。
![]()
直到今天,他依然会时不时地打开微信,给已经离世的母亲发去消息,告诉她案子的进展,告诉她凶手已经伏法。
![]()
这看起来像是一种执念,但实际上,这是他重建内心秩序的方式,他的整个行动,倾诉和交待的对象,自始至终只有母亲一个人,这是他与母亲之间,一场超越生死的精神契约。
陈昌雨一直在广东生活、工作,他开始通过打羽毛球这样的运动来调节身心,生活似乎在一点点回归正轨。
![]()
但他坦言,暂时不会考虑婚恋问题,正义虽然到来了,但伤口留下了永久的疤痕,他的未来,注定是一场带伤前行。
结语
回过头再看最初的那个问题:陈昌雨的行为,究竟是“不孝”,还是一种更悲壮的“孝”?
他看似亲手“焚毁”了血缘赋予他的孝道责任,但在那片家庭伦理的废墟之上,他用对母亲刻骨的爱,用对正义近乎偏执的坚守,重新建立了一种属于他自己的、更符合基本人性的道义准则。
![]()
当亲情沦为暴力的遮羞布,当血缘成为罪恶的绑匪,我们所坚守的“孝道”,其边界究竟应该在哪里?
陈昌雨用自己被撕碎的人生,给出了一个沉重而清晰的答案:真正的孝,是守护善良,惩戒邪恶,哪怕那个邪恶的源头,是赋予你生命的人。
参考信息: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