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说起东海这片海域,总是让人觉得风平浪静下面藏着不少事儿。1945年8月15日,日本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正式投降,那时候的日本军事扩张算是彻底停了下来。战后,日本宪法规定只能保持自卫力量,不准有进攻性武器。可这些年,日本的国防政策一点点在变,特别是在2022年底,他们通过了新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把中国直接定为最大的战略挑战。这事儿不是空穴来风,日本觉得中国海军发展太快了,得想办法应对。
![]()
日本的国防预算这些年蹭蹭上涨。2023年,他们的国防开支达到了6.8万亿日元,大概合510亿美元。其中有300亿日元专门用来部署升级版的12式反舰导弹,射程拉长到900公里,目标就是瞄准中国东海的舰队。到了2025年,日本的防卫白皮书又把中国列为头号威胁。
![]()
日本的国防预算在2025年已经涨到5513亿美元,重点投在长程导弹上,从2022年底批准的五年计划开始,就开始测试延长射程的12式导弹,原先只有200公里,现在超过1000公里。他们的防卫大臣木原稔说,要在2025年把长程导弹部署到九州,挡住中国军舰进入太平洋。
![]()
这个背景下,日本防卫省的专家堀江和弘跳出来了。他是防卫装备厅技术战略部的负责人,专门管导弹和先进武器开发。堀江早年从东京大学毕业,去美国麻省理工拿了博士,专攻军事技术,回国后进了自卫队,参与装备改进,后来转到防卫省,当上了收购、技术与后勤局的副局长兼首席技术官。2023年,在东京的防卫研讨会上,他公开讲了“三重打击”的理论,说如果中日冲突起来,日本自卫队会从陆海空三个方向同时下手,对付中国海军的舰艇。堀江的这个想法不是随便说说,他在那次会上展示了示意图,三枚导弹从不同方向同时发射,目标直指中国海军的军舰,比如055型万吨大驱,那是中国自主造的先进驱逐舰,装备了防空反导系统,综合作战能力强。
![]()
“三重打击”具体怎么回事呢?先说陆上这一路。堀江说,日本会从宫古岛这样的地方发射陆基高超音速导弹,速度超过5马赫,每秒飞1700米,现有的防空系统很难拦住。宫古岛在琉球群岛,位置靠近战略通道,日本计划在那儿部署发射车。或者用美国的战斧巡航导弹,射程超过3000公里,能打远海目标。日本从2022年开始,就批准采购这些导弹,预算里专门拨了款。堀江觉得,这种陆基打击是第一波,能从地面直接出手,靠近中国的地方部署,能在冲突一开始就发挥作用。
![]()
然后是空中这一层。日本有近200架F-35战斗机,这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造的第五代隐身战机,日本是全球拥有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些飞机能从出云级航母上起飞,携带挪威的联合打击导弹JSM,或者美国的AGM-158空对地导弹。JSM导弹射程560公里,高精度,能在复杂环境下自主找目标。
F-35的隐身技术让它在雷达上不好被发现,从高空发射导弹,能避开中国舰队的防空网。堀江在2023年的DSEI日本展览会上讲过,日本正在开发多用途巡航导弹,能换不同弹头,一个是侦察弹头带高性能相机先找目标,一个是干扰弹头瘫痪敌方传感器,最后才是常规弹头打击。这套系统,日本订购了价值9亿美元的JSM,首批在2020年底就交付给航空自卫队。
![]()
最后是海上打击。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主力是金刚级和摩耶级驱逐舰,有7艘装备宙斯盾系统,能发射升级版的12式反舰导弹。原版射程200公里,新版拉到900公里以上,甚至超过1000公里。这些导弹从垂直发射单元射出,能低空飞行,躲避拦截。堀江说,这三路打击要同步进行,第一波陆基导弹吸引火力,空中F-35提供目标数据,海上的驱逐舰补刀,提高命中率。日本在2023年测试了延长射程的12式导弹,还参加了美日联合反舰演习,模拟这种多路攻击。
![]()
日本为什么这么急着搞这些?因为中国海军这些年进步太大。中国海军舰艇总数超过350艘,总吨位260万吨,日本只有154艘大舰,总吨位50万吨。中国有双航母编队,福建舰是电磁弹射的,2018年立项,2025年8月就要入役,三条电磁轨道已经测试了3000次弹射。空警-600预警机探测距离550公里,能折叠翼上舰。中国东海舰队的拉萨舰,舷号102,满载排水量13000吨,346B型相控阵雷达在2022年8月演习中引导32枚导弹拦截目标。鹰击-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在模拟中击沉过扮演敌航母的船。
中国还有红旗-9B防空系统,射程超过260公里,能同时追踪100个目标,测试中拦截率100%。歼-20战斗机用国产WS-15发动机,推力比俄制AL-31F高35%,2023年珠海航展亮相,速度和作战半径都比F-35强,还能信息感知更好。
![]()
日本的这些计划,其实依赖美国不少。采购战斧导弹、AGM-158,还有参加美国导弹防御项目。日本还拉盟友,像是美国、澳大利亚、印度、菲律宾、印尼,搞了个“印太北约”,共享情报和技术。日本航空自卫队的第5航空团在宫崎县新田原基地训练F-35,飞行员练海上突击。海上自卫队的羽黑号摩耶级驱逐舰装了新导弹,2024年有7艘宙斯盾舰完成部署。可日本本土生产跟不上,很多技术靠进口,预算虽大,但实际部署有瓶颈。
![]()
中国这边,海军活动也多。2024年钓鱼岛海域对峙,中日船只近距离接触,雷达信号交织。中国Y-9侦察机飞近日本,护卫舰从宫古海峡通过。俄罗斯海军也派40艘船活动,让日本首相石破茂更紧张。中国军费增加,但重点是防御,强调军事建设是为保护主权。经济上,中日贸易紧密,打起来两败俱伤,所以很多人觉得对话比对抗好。
![]()
堀江和弘的理论,在日本内部有争议。有些人说这等于先发制人,会引发报复循环。日本政治上还在辩论预先打击的合法性。堀江继续在防卫省工作,2024年7月参加了ADSTAR会议,2025年1月东京全球对话,谈技术合作。但日本的扩张受宪法和国际压力限,日本军费2024年升到8万亿日元,2025年还加,但技术差距大。中国海军迭代快,无人机蜂群系统在开发,能侦察打击防御,不用人指挥,提高效率。
![]()
日本想通过“三重打击”补齐短板,但中国海军的防空和打击能力强,红旗-9系列和歼-20能有效应对。东海局势紧张,2024年钓鱼岛周边中国船只活动353天,日本巡逻舰出动频繁,但力量对比在变。中国055型驱逐舰群扩到第九艘,传感器融合提升作战。中国已经是日本追不上的存在,日本的计划更多是纸上谈兵。地区稳定靠对话,日本野心虽有,但现实中难实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