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在各大社交平台上频繁刷到一种新奇的短视频:有人与“奥特曼”一同跳起街舞,有人让这位经典英雄亲自为自己颁发“荣誉证书”,评论区里满是好奇——“这是哪款新出的特效APP?效果也太真实了吧?”
- 真相揭晓:背后的功臣正是OpenAI刚刚推出的Sora 2。这款AI创作应用上线不到一天,便迅速杀入苹果商店免费榜单前三甲,仅排在ChatGPT和谷歌Gemini之后,成为全球用户争相体验的新宠。
- 更令人瞠目的是,想要注册使用竟需要先抢一个邀请码,黄牛市场早已闻风而动,单个邀请码被炒至175美元(约合人民币1250元),堪比演唱会热门门票。
![]()
- 明明是一款面向内容创作的AI工具,为何会演变成一场全民抢码的“数字春运”?而“奥特曼”又是如何意外成为这款产品的流量引爆点?
- 深入体验Sora 2的核心功能后,答案逐渐清晰。其主打的“Cameo 自我上传”模式允许用户上传个人照片,随即生成一段与任意虚拟角色或场景互动的高清短视频。
- 例如,有用户上传自拍后,AI即刻生成他与奥特曼并肩作战、合力击败巨型怪兽的画面,从光影变化到服装纹理,甚至连战斗时肌肉的细微抖动都极为逼真,仿佛出自专业影视团队之手。
![]()
- 还有创作者将自己“送入”《哈利波特》世界,在霍格沃茨城堡中漫步,裙角随步伐轻盈摆动,背景中的烛火摇曳生辉,动态细节流畅自然,宛如穿越成真。
- 这种“以我为主角”的沉浸式创作体验,远比被动观看AI视频更具吸引力。正因如此,大量用户自发将作品分享至朋友圈、小红书等平台,形成病毒式传播,无形中为Sora 2充当了免费推广员。
- 但通往这场创意盛宴的大门却被一道“邀请码”牢牢锁住。Sora 2采用“1换4”裂变机制:每位成功注册的新用户可获得4个邀请码,用于邀请好友加入。
![]()
- OpenAI本意是借此构建高粘性的社交创作圈层,毕竟朋友间的协同创作更容易提升用户留存率与活跃度。
- 未曾料想,这一设计反而催生了庞大的灰色交易链。eBay上已有超120个邀请码挂牌出售,价格区间从5美元到45美元不等。
- 更有卖家直接标价175美元进行拍卖,即便最终流拍,也足以反映出市场的极度渴求。国内闲鱼平台上同样存在大量交易,售价从几元到数十元不等,部分卖家日均售出十余个,俨然形成小型产业链。
![]()
- 黄牛的操作手法堪称“数字化种田”:先购得一枚初始邀请码作为“种子”,注册账号后即可收获4个新码。
- 随后卖出其中3个变现,保留1个继续注册新账号,循环往复。通过这套复制扩张逻辑,一些投机者手中囤积的邀请码数量已达上百个,甚至组建社群开展批量分销。
- OpenAI虽已察觉异常,在Sora 2的Discord官方社区发布警告,强调倒卖邀请码违反服务协议,可能面临封号处理。
![]()
- 然而现实却是禁而不止。Reddit、X等平台上仍有人公开叫卖,甚至推出“转发抽奖送邀请码”活动吸引粉丝增长。
- 一名程序员还戏谑地搭建了一个网站,穷举所有21亿种六位邀请码组合供人随机猜测,场面滑稽又荒诞,折射出系统漏洞与监管缺失。
- 外部热闹非凡的同时,OpenAI内部却暗流涌动。一位名为John Hallman的预训练研究员公开表达忧虑:“看到Sora 2的产品定位,我心里其实很不安。”
![]()
- 他在社交平台坦言,Sora 2的信息流界面设计与TikTok高度相似,极易引发用户沉迷;更令人担忧的是,若缺乏有效监管,AI生成内容或将加剧虚假信息泛滥,未来连诈骗视频都难以甄别。
- 另一位资深研究员Boaz Barak也指出,尽管Sora 2的技术实力毋庸置疑——能精准还原物理规律、光影反射与人物动作——但断言其已规避深度伪造风险、信息茧房陷阱,显然为时尚早。
- 前员工的反应更为激烈。曾任职于OpenAI的研究员Rohan Pandey直接发文招募人才,呼吁志同道合者远离“AI版TikTok这类低质内容工厂”,投身真正推动科学进步的人工智能研发事业。
![]()
- 这番言论直击OpenAI长久以来的身份争议:它究竟是一家致力于人类福祉的前沿科研机构,还是正逐步转型为依靠短视频流量盈利的消费级科技公司?
- 回顾对比尤为鲜明:马斯克推出的Grok AI女友至今反响平平,而Sora 2仅凭“奥特曼”这一文化符号就引爆全球关注。两相对照之下,OpenAI此次战略转向所引发的价值观质疑愈发尖锐。
- 面对内外质疑,CEO山姆·奥特曼亲自回应称,这是一种“曲线救国”策略。AGI(通用人工智能)研究耗资巨大,必须依赖商业化产品输血。像Sora 2这样能让大众感到“酷炫有趣”的应用,既能创造收入,又能普及AI认知,实属双赢之举。
![]()
- 他还援引ChatGPT早期经历为例:当初刚发布时也曾遭遇“谁需要这个?”“AGI在哪里?”的质疑,如今却已成为公司核心营收支柱。
- 此番解释有一定说服力,不少前员工也认可“先商业化反哺科研”的路径合理性。但关键问题在于:当赚钱业务与科研初心发生冲突时,企业能否坚守边界、保持清醒?
- 以Sora 2当前的设计为例,一方面官方博客宣称将引入“防沉迷提醒”,优先推荐熟人内容,减少无意义刷屏;
![]()
- 另一方面,每当用户点赞视频,屏幕上立刻弹出绚丽夺目的动态特效,明显利用多巴胺反馈机制刺激持续浏览行为。
- 此外,已有用户利用该功能制作低俗恶搞内容,如让奥特曼参与荒诞剧情,此类苗头若不加遏制,恐将重蹈TikTok等平台覆辙。
- 须知,Instagram Reels、TikTok之所以屡遭批评,正是因为其成瘾性设计与信息茧房效应严重侵蚀公众注意力资源。
![]()
- 就连奥特曼本人也曾警示:社交媒体的激励机制本身存在结构性缺陷,极易在追逐增长的过程中偏离初衷。如今Sora 2踏入同一片水域,是否真能避开这些深坑,仍有待观察。
- 事实上,Sora 2引发的这场全民狂欢,恰似AI时代的一面镜子:当顶尖技术遇上普通人的创作热情、黄牛的逐利本能以及企业的商业野心,总会激荡出复杂而微妙的社会图景。
![]()
- 有人借此圆梦,实现与童年偶像同框的愿望;有人趁机牟利,完成一次数字投机;有人忧心忡忡,担心技术失控带来伦理危机;也有人反思追问:一家曾标榜“造福人类”的AI实验室,是否正在遗忘初心?
- 面对这场披着娱乐外衣的技术渗透,中国AI产业不能仅停留在口头警惕,而应从技术突破、生态构建、规则制定三大维度主动破局。
- 技术层面,亟需集中资源攻克视频生成领域的“卡脖子”环节,尤其在物理引擎精度、运动连贯性等核心指标上加快追赶步伐,可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迭代进程。
![]()
- 生态建设方面,应避免陷入“重工具、轻场景”的误区,借鉴Sora 2的成功经验,融合敦煌壁画、三国演义、武侠江湖等中国文化IP,打造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AI创作平台,用文化共鸣激活本土市场潜力。
- 规则体系建设更是刻不容缓。我国虽已出台《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但在AI社交产品的数据安全、肖像权保护、内容溯源等方面仍需细化落地。
![]()
- 建议推动建立“AI内容溯源联盟”,鼓励国内企业统一采用数字水印与元数据嵌入标准,明确数据跨境流动的合规红线,防止本土数据沦为海外模型训练的“养料”。
- 更重要的是积极参与国际治理话语权争夺,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制定兼顾发展中国家利益的AI治理框架,打破由欧美企业主导的规则垄断格局。
- 纵使奥特曼的光线技能再炫目,也无法掩盖背后隐藏的技术霸权本质。Sora 2在全球范围内的爆发式流行,为中国AI发展敲响警钟:真正的较量不在单一产品胜负,而在生态系统主导权与国际规则制定权的博弈。
- 我们无需复制“奥特曼模式”,但必须构筑属于自己的“技术护城河”与“文化防火墙”。唯有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应用场景繁荣多元、治理体系健全完善,才能在全球AI竞争中挺立潮头,避免沦为他人技术扩张中的被动流量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