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17岁的男孩爱上了一个30来岁的女子,或许你会觉得很荒唐,但对于这个男孩来说却是极为认真的。
这个男孩就是英国作家狄更斯的长篇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的主人公。
![]()
小科波菲尔爱慕的对象是拉金斯家大小姐,是个“高个子,深肤色,黑眼睛,身材苗条的成年女子”。
大卫对这位大小姐的爱慕,用他自己的话说,也简直是出了格。
看一下他的那些出格的表现吧。
他因为拉金斯家大小姐认识好些军官,而觉得这简直让人无法忍受;因为知道她会跟那些军官跳舞而承受巨大的痛苦。
他经常傍晚在拉金斯家门外散步,看到军官们走进屋,听到他们在客厅里交谈,或者大小姐在那儿弹竖琴,他就心如刀割。
为了碰见她,他花了很多空闲时间有意在街上来回溜达。要是一天中能对她鞠上一个躬,那一天就会感到格外高兴。
他因为迷恋那位大小姐而饮食无味,还不断地系上最新的丝巾,穿上最好的衣服,把靴子擦得雪亮,不这样做就不放心,觉得好像只有这样才配得上拉金斯家大小姐。
他把那位大小姐相关的东西都视为至宝,包括她那位粗鲁的父亲,也觉得非常有趣。
他有几次在拉金斯家的人都上床睡觉以后,仍然痴情地在他们家周围转圈子,猜测哪一间是拉金斯家大小姐的卧室。
他甚至希望能够突然发生一场大火,把那儿的人都吓呆了,而他则背着一张梯子冲过人群,把梯子竖在她卧室的窗口,抱着她把她救了出来;接着又回去抢救她留在卧室里的东西,结果葬身在烈火之中。
这份牺牲是多么伟大而值得呀,她一定会因此感动惨了吧!
当然,他也幻想自己去参加拉金斯家的大舞会,对拉金斯家大小姐表白,想象着拉金斯小姐把头依偎在他的肩膀上,甚至想象拉金斯先生同意了他们的婚事——包括拉金斯先生和他自己的姨婆都同意他和拉金斯小姐的婚事。
你看,这个17岁的少年就是这样想象自己和那位30来岁女子的爱情。
不知走过青春的人们,是否也有类似的感触?
不过,大卫很快就能看清真相了。
大卫真的参加了拉金斯家的一场舞会。那天晚上,他只为看心中的女神,而那位女神竟然来邀请他跳舞。大卫表示他只跟她跳,还大胆地说:“不管跟别的什么人跳,我都觉得没有意思。”
![]()
显然,拉金斯家大小姐只是把他当成一个小男孩,还担心他不会跳华尔兹,说要是他不会的话,她可以去跟贝利上尉跳。
而大卫用事实证明他会跳,并且跳得相当好。关键是,这让他成功地把她从贝利上尉身边拉过来,这让他觉得贝利上尉一定很难受,自己才是胜利者。
再看他跳舞时的感受:“我跟拉金斯家大小姐跳华尔兹了!至于在什么地方跳、在哪些人中间跳,以及跳了多久,我一概弄不清了。我只知道搂着一位蓝色天使,在无限幸福的狂喜中,如醉如痴地在空中飘浮。”
后来,他们单独在一个小房间的沙发上休息。大卫把自己纽扣眼里的一朵山茶花(花半克朗买的),跟拉金斯家大小姐换了一朵她戴着的花,还说自己会像守财奴珍爱金子一样珍爱这朵花。
大卫的表现让拉金斯家大小姐觉得他是个有胆量的男孩,但也仅是男孩而已。因为休息好之后,她笑着把一只手伸进大卫的胳膊弯,说:“现在,你把我带回到贝利上尉那儿去吧。”
也就是说,贝利上尉才是拉金斯家大小姐喜欢的人。
不过,更令人意外的事还在后面。
拉金斯家大小姐搀着一位相貌平常的年长绅士,来到大卫跟前。
大卫并不认识这个人,但曾留意到此人整个晚上都在玩纸牌,像是隔离于舞会之外。
这位绅士被拉金斯家大小姐称为“切斯特尔先生”。
大卫被当作“有胆量的朋友”介绍给了切斯特尔先生。
切斯特尔先生说佩服大卫的“眼力”,觉得有这种眼力很了不起,接着跟他介绍自己是个种植园主,种有大量啤酒花,还欢迎大卫随时去游览他的庄园,爱住多久就住多久。
大卫没能真正理解他话里的意思。
跟切斯特尔先生聊过之后,他又跟拉金斯家大小姐跳了华尔兹,之后怀着说不出的幸福感回到家里。
整个晚上,他脑子里都在想象手臂搂着“心爱的女神”蓝色腰肢跳华尔兹的画面,此后好几天,也一直沉浸在如痴如狂的回忆之中。
但后来,他再也没在街上见到拉金斯家大小姐,去她家也见不到她。
事实上,他这段感情的结果,正像他从拉金斯家大小姐那儿换来的花一样枯萎了。因为拉金斯家大小姐已经与人结婚了。
新郎毫无疑问不是他,却也不是他猜想的贝利上尉,而是切斯特尔先生,那位种植啤酒花的庄园主。
得知这个消息后,大约有一两个星期,大卫的心情非常沮丧:摘了戒指,穿最差的衣服,不再抹熊油,还不时对着拉金斯家大小姐那朵枯萎的花唉声叹气。
这时,一名曾经在打架中赢过他、名叫“屠夫”的少年又来挑衅,结果恰好成了他的出气筒。
最终,大卫带着失恋的痛苦,“光荣地”把屠夫打败了,也总算从这段痛苦中走了出来。
这就是一个17岁少年的爱情故事,也是一个近30岁成年女子的选择。
![]()
她欣赏少年对她近乎痴狂的爱慕,也倾慕年轻军官的潇洒英俊,但最终,她选择走进婚姻殿堂的,是一位能提供生活保障、有家业的成熟男士。
这是不是很现实?这样的故事,在生活中是不是比比皆是?
只不过也许只有成年人才会懂吧,小孩是没法理解的。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大卫·科波菲尔》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他“最宠爱的孩子”。
这部作品被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誉为“一切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认为它有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
狄更斯曾在《大卫·科波菲尔》的序言中写道:
“在我所有的作品中,我最爱的是这一部。人们很难相信,对于我想象中的每个孩子,我都是个溺爱的父母,从来没有人像我这样深爱着他们。不过,正如许多溺爱子女的父母一样,在我的内心最深处,我有一个最溺爱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
这是一部融合了作者亲身经历、观察所得与丰富想象的伟大作品,里面包含不少自传成分。
它全面描绘了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的广阔画卷,展现了当时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
全书贯穿着作者的人道主义与民主主义思想,以及惩恶扬善的精神,塑造了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非常值得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