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在昨天发布了《敌军压境,毛主席指挥红军转移,邓子恢劝阻,被批评“眼光太小”》一文到“覃仕勇说史”上,文中讲到:1929年12月28日,红4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上杭县古田溪背村廖氏宗祠正厅里开幕,由于毛主席在会前作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大量的准备工作,使得会议的各方面条件都很成熟,使得如此意义重大的会议只开了两天就顺利结束了。
老覃在另一篇题为《1929年,军情如火,毛主席心绪不宁,向中央索要杨开慧的通信地址》的文章中也讲到:蒋介石已经发起了闽粤赣3省军队“会剿”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反革命行动,江西的金汉鼎部、广东的陈维远旅、福建的刘和鼎部56师,三路大军,气势汹汹地朝古田扑来。
其中的刘和鼎部56师距离古田只仅有15公里!
毛主席决定将红4军撤走,转往赣南,牵着敌人的鼻子,打乱敌人的军事部署,粉碎敌军的“会剿”。
他让朱德率领1、3、4纵队越武夷入赣南,直捣“会剿”总指挥金汉鼎的后方;自己率领第2纵队在小池一带作为掩护,阻击敌军。
可以说,12月30、31日这两天,毛主席非常繁忙。
在这样的繁忙中,1930年的元旦,悄然到来了。
毛主席没有想到的是,第1纵队司令员林彪在大军开拔前,让人给他送来了一封新年贺信。
贺信里面的内容,除了礼节性的祝贺新年之外,还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声称“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因此不赞成一年争取江西的计划”。
老覃必须说明一下,关于“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早在1927年冬,就有人在井冈山上向毛主席提出过。而林彪是在1928年4月28日才上井冈山的。所以说,这个疑问并非林彪最先提出的,而且,1928年的年关暴动、八月失败,1929年春湘赣敌军第三次“会剿”井冈山,都有人提出过,且都遭到了毛主席的批驳。
其中,1928年5月20日,毛主席在宁冈茅坪召开的中共湘赣边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首次明确辨析了这一疑问;到了10月5日和11月25日,他两次撰文,分别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文,科学地阐明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而在这次古田会议中,他提出了:“我们建议中央,我们要和蒋桂两派争取江西,同时兼及闽西、浙西。在三省扩大红军的数量,造成群众的割据,以一年为期完成此计划。”
向来做事自有主张的林彪,“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因此不赞成一年争取江西的计划”,旧话重提,再一次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
毛主席觉得,非常有必要再次撰写文章消除红4军中存在的这样一种悲观情绪。
但是,军情如火,无暇它顾。
一直到了1930年1月5日,他率领第2纵队胜利地完成掩护红4军主力撤退的任务,才挥笔给林彪写出了一封关于《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的长篇回信。
他在信中详细回答了“所谓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的‘快要’二字”的具体解释,然后,化用了鲁迅先生写的“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用诗一般的语言写: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信写好了,让工作人员油印了几十份,分发到红4军各级部队的党内主要负责人和地方党组织。
其中的一份,让人送给1纵队党委秘书欧阳毅,由其转交给林彪。
林彪阅信,脸色大变,没有说话。
老覃在多年前写过《1969年,林彪重游井冈山,填写<西江月>,毛主席批示:公案不可翻》一文,文中提到,1948年2月28日,林彪得知中共中央决定重新发表毛主席这封信,赶紧从东北写信给毛主席,要毛主席在信中删去批评他的话,且最好不要出现他的名字。
毛主席同意了,将信重新命名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发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