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水平常得让人提不起注意。要不是那阵撕心裂肺的呼喊,它就和北方无数个秋日午后一样,沉默地流淌着。
作者 | 磊叔
编辑 | 磊叔
题图 | 截图
老黄跳下去的时候,没想过这是他的“最后一班岗”。
还有23天退休。在中国国际航空内蒙古公司运行控制中心值了大学辈子班,他比谁都清楚“安全着陆”的意义。儿子刚办完喜事,家里或许很快就要添个小生命,含饴弄孙的日子触手可及。
但六岁男童在水里扑腾,不会游泳的父亲已经在水里挣扎。老黄把这一切都抛在脑后。
一
他先捞起了孩子,稳稳推上岸。水很冷,力气流失得比想象中快。可那个不会水的父亲还在扑腾,老黄转身又扎了回去。
最后那一推,用尽了他六十年的力气。把生的希望推给别人,把死的沉默留给自己。老黄沉下去的时候,河面很快恢复了平静,像什么都未曾发生。
老黄被打捞上来时,身上那件值班穿的衬衫,被河水泡得发皱。他本该穿着它,再值二十三个日夜的班,然后在某个普通的清晨,收拾好东西,和同事们笑着告别,把运行控制的席位交给年轻人。
现在,他提前“下了岗”。
二
被救的父亲哭着说,太对不起叔叔了。这话听着耳熟。这些年,我们听了太多这样的对不起,看了太多类似的悲剧。
社交媒体上,有人开始算账。说男童父亲不会游泳还下水,是添乱;说老黄不该这样拼命,该讲究科学救援。话说得都对,理也站得住。但在那条河里,在那些扑腾的水花和求生的眼神面前,所有的事后诸葛亮,都显得格外苍白。
三
我们变得太聪明了。聪明到看见老人摔倒要先找摄像头,遇到有人求救要先评估风险。扶不起,成了互联网共识;不多管闲事,成了生存智慧。那些碰瓷的、讹人的视频总能在网上疯传,让我们都学会了把善良藏起来,把冷漠穿在外面。
可老黄们不懂这些。江苏赤脚跳河的八十五岁姚士章,浙江拼死拖拽二十米的八十二岁王克梅,他们救人时没想过会不会被讹,没算过值不值得。他们只记得——那是一条命。
老黄用他最后的一推,推开的不仅是那个不会游泳的父亲,更是这个时代厚重的冷漠。他让我们看见,在精于计算的世故之外,还有不计得失的勇毅;在明哲保身的聪明之外,还有舍生取义的愚拙。
这种愚拙,恰恰是文明最后的防线。
四
一万元的慰问金,后续可能追认的烈士称号,这些能抚慰老黄的家人吗?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老黄的儿子失去的不仅是一个父亲,这个城市失去的不仅是一个好人,我们所有人,都失去了一面镜子——照见我们内心深处,那点尚未完全泯灭的热忱。
老黄的公司该给他开追悼会。运行控制中心的值班表上,该永远留着他的名字。不是因为他死得壮烈,而是因为他活得真实——在所有人都选择聪明的时候,他选择了善良;在所有人都权衡利弊的时候,他选择了担当。
河水平静如初。老黄沉下去的地方,连涟漪都已散去。但他最后那一推激起的浪花,应该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久久回荡。
别再说什么非入水式救援的大道理了。在生命与生命短兵相接的时刻,哪有什么完美的选择,只有本能的人性。老黄的本能,就是伸手,就是推那一把。
那是他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班岗,也是他交给这个冷漠世界最温暖的答案。
事件经过
10月2日下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银河南街彩虹桥附近的小黑河畔。
6岁男童在河边玩耍时不慎落水;
41岁的父亲辛先生(不会游泳)跳水救子,反与孩子一同被困;
黄启东(60岁)路过见状,毫不犹豫跳入冰冷的河水中,先协助辛先生将男童推至岸边,随后返身营救精疲力竭的父亲。因岸边湿滑多次尝试上岸失败,黄启东用尽最后力气将辛先生推上岸,自己却沉入水中。
经公安、消防、蓝天救援队等多部门联合搜救两小时,黄启东于当晚18:55被打捞上岸,送医后确认无生命体征。
黄启东生前系中国国际航空内蒙古有限公司运行控制中心值班经理,党龄多年的老党员,同事称其“工作认真负责,是老大哥”。原定于10月25日正式退休(仅剩23天),儿子刚新婚不久,本计划退休后享受天伦之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