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 数说的述说 的 第591篇 原创文章
一直认为让银行自己撸起袖子搞直播带货,无论卖的是本地特色还是土特产品,都觉得有点别扭。为啥呢?因为银行的核心本事是管钱、放贷、做风控,他都不是个专业的电商公司,更不是一家专业的直播带货平台。硬要去干不擅长的事,效果难免打折扣,就算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搞出来了几次活动,更多关注的点估计反而在于不要翻车就行,而不是真的卖货做宣传。
但最近我注意到,有家行业媒体,《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却在坚持做这类直播,并且总编辑亲自挂名老徐直播室上台带货,这个路子我倒是觉得挺对头。虽然我关注了他的直播间,各种话术、商品都还是刚启动的状态,但这种中立的、有行业公信力的第三方平台,来做这种整合和推荐,从长期来看反而比银行自己赤膊上阵要合理得多,也可持续得多。
虽然坚持下去也会挺难的,我要为这种银行直播打call。
![]()
银行自己搞很难直播
最近这一两年,确实有不少银行,特别是扎根地方的农商行、农信社,纷纷搞起了直播卖农产品的活动。初衷是好的,响应乡村振兴,帮农户找销路,自己也赚点吆喝。但咱们平心而论,银行做这个,先天优势真不大。首先没有天生的流量。一没抖音快手的算法推荐,二没头部网红的粉丝基础,开个直播间,观众大多还是得靠内部员工和亲戚朋友撑场面,搞个一次两次大家还新鲜,搞多了大家指标都来不及弄,都审美疲劳了。其次,它根本不是专业干这个的。从选品、脚本、场控到话术,银行的员工那是金融专业人士,不是电商运营专家,让他们去讲解一个农产品多好吃、多新鲜,总有种隔行如隔山的生疏感,效果自然比不上那些天天泡在市场上的主播。
更麻烦的是,这里头还藏着一个巨大的“坑”,货物本身的质量问题。农产品不像工业品,标准很难统一,今天这批果子甜,明天那批可能就酸了。运输途中还可能磕了碰了。一旦消费者拿到手不满意,他们第一反应找谁?肯定是找卖货的银行啊!到时候,客诉电话被打爆,客服人员疲于应付,好好的一个公益活动,最后演变成一场声誉风险危机,简直是得不偿失。所以,银行自己自营做直播带货,根本做不成专业机构那样,能够稳定、高效地产出。就算单独搞一次活动,除了当时能发篇新闻稿,宣传一下“我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之外,实际的销售成果和长期的品牌增值效应,往往都比较一般,投入产出比算下来,可能并不划算。
专业的人还是要去干专业的事儿。
![]()
为什么要替媒体做直播带货打call
我觉得像《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这样的行业权威媒体站出来,去做一个直播整合平台,这个模式就挺好的。它巧妙地找到了各方的最大公约数。
在这个模式里,银行不用再冲到一线当“售货员”了,而是回归到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领域。它做什么呢?第一,是做“推荐官”。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产品,比如五常的大米、阳澄湖的大闸蟹、洛川的苹果。当地的农商行、农信社对自己的贷款户、存款户最了解不过了,谁家的产品靠谱、信誉好,他们门儿清。由银行从这些客户里,优中选优,把真正好的产品推荐给平台。这既是帮客户解决了销售难题,深化了银企关系,也是用银行的信誉为产品做了背书,消费者更放心。第二,银行可以做为“赞助方”和“支持方”露出。比如,这场直播由“XX农商行”特约赞助,或者观看直播的观众,如果通过该银行的支付渠道(比如手机银行)付款,可以享受立减优惠,或者关注银行的微信公众号,就能领取一张专属优惠券。这样一来,银行参与活动的目的就达到了。品牌得到了曝光,支付业务得到了促进,微信公众号还收获了新的潜在客户。它满足了银行的营销和推广需求,但又不用去操心具体的卖货琐事。而这个模式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引入了《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这样一个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平台。这个平台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风险隔离带”的作用。产品出了问题,消费者直接找平台和背后的供应商,银行不再是第一责任主体,有效地保护了银行那视若生命的声誉。同时,由媒体平台来整合多家银行推荐的优质产品,可以形成规模效应,打造一个“乡村振兴优质农产品”的大IP,其影响力和号召力,远非某一家银行单打独斗所能比拟。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只有这样的第三方平台,带着一定的盈利诉求,才有可能把这件事长期、坚持地做下去。公益不能光靠情怀,最终需要商业模式的支撑。平台通过直播产生销售额后,可以按比例抽取佣金,或者向合作银行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广告费。有了健康的现金流,它才能聘请专业的直播团队,升级直播设备,做好市场营销,不断优化用户体验,形成一个正向循环。如果总是靠银行补贴或者临时起意搞一两次,这事迟早要黄。
当然,这个模式要想玩得转,运营和活动支持必须跟上。平台方必须建立起严格的选品标准、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绝不能因为不是银行直接卖货就降低要求,否则砸的是自己和所有合作银行的招牌。另外,如果能和大的支付机构,例如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合作,把银行的支付立减活动无缝嵌入到购买流程中,或者开发一套系统,让用户关注银行公众号后能自动、便捷地领取优惠券,那整个消费体验就更加顺畅,活动的吸引力和转化率也会大大提高。
总而言之,我的看法就是,银行自己下场做直播电商,路子走歪了,不合适。而由《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这样的权威第三方平台来牵头,银行退居幕后发挥自身优势,进行推荐和赞助,形成一个“平台整合+银行背书+专业运营”的铁三角,这可能是条正道。
不过,话说回来,这条路同样不好走,需要平台方有极强的运营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长远的战略耐心。但无论如何,这个方向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我们希望看到更多这样的探索,真正地、持久地惠及农企、农户和消费者,也让金融机构在赋能实体经济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更安全、更高效的角色定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