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假期愉快。
我是洛小山,和你聊聊 AI 行业思考。
这几天错峰带娃去肇庆玩了一圈,纯躺,基本只用高德扫街榜吃吃喝喝转了两天。Ps. 真的好吃!
不过,这种随意的行走,倒让我看到了比行业报告更真实的用户群体切片。
![]()
在我的朋友圈以及混迹的各种群里,AI 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一切,每天都有颠覆性的论文,牛逼的模型、垂类的行业应用诞生。
![]()
但我在某娇私房菜饭店里,看着阿姨们还在用圆珠笔下单,纯靠吼地排位,不催就没菜的调度…
我发现,现在发生在赛博世界的滔天巨浪,在小镇里,是无声的。
谈不上他们理解或者学习 AI ,AI 是和这里根本性的、彻底的绝缘。
01|场景折叠
我想起卡兹克前段时间写的《》。
他描绘了一个被信息折叠的世界:许多人渴望拥抱AI,却被信息差阻挡,以至于很多人把本该免费的工具,当成了付费的珍宝。
![]()
虽然那个事件很离谱,也很辛酸。
但它至少说明:在他描绘的被折叠的世界里,人们至少还在寻找 AI,他们知道AI的存在,他们渴望得到一张通往 AI 世界的传票。
但我在这些乡镇所看到的,是比信息折叠更底层更沉默的现实,我可能可以称之为:场景折叠。
所谓「场景折叠」,就是我们的技术方案和用户的现实问题场景完全处于两个平行世界,彼此没办法对应。
在此之前,我总觉得人们的问题可能是:「我想用,但找不到方法」。
但这两天我发现,一个更底层的现实是「场景折叠」:他们的现实生活,根本就不需要走这条路。
用户的世界里没有技术需要敲的钉子,技术的锤子自然也无处安放。
饭店老板头痛问题,可能是服务员临时请假,或是顾客提了一些奇奇怪怪的需求。
果农他最关心的问题,可能是明天台风会不会刮掉我的火龙果,以及明天得去搞点化肥。
他们完全不知道 AI 能做什么,但他们也不关心。
没有 AI,他们已经过得很开心了。
在他们由无数个具体、琐碎、现实的问题构成的场景里。
我们今天许多 AI 应用能提供的答案:写一段文案、画一幅画、拿着朋友的头像搞一段整活视频、生成一段代码…
都无法与之对应。
而这些群体,才是那些广泛的大多数,是我们盯着的 DAU 里面,那些沉默的增长大盘。
02|需求的错配
当我我们试图把一本诗集,卖给一个急需一本账簿的人,能卖出去就出鬼了。
这无关价格,无关渠道,关乎根本性的需求错配。
这是因为他们拒绝科技吗?
或者他们没有智能设备吗?
我觉得不是。因为他们并不是数字世界的遗民。
比如:
后厨搞得满头大汗的阿叔,休息时大概率会掏出手机开始咔咔刷抖音。
七星岩双源洞的船夫小哥,有空时会熟练地打开王者荣耀和队友开黑。
负责点单的小姐姐,发朋友圈前,可能会先用美图秀秀处理一张完美的照片。
毕竟,抖音、王者荣耀、美图秀秀,早已像水和电一样渗透进了他们的生活。
接下来的问题是,抖音、王者和美图秀秀,是怎样过去的?
虽然,抖音的算法推荐、王者的 AI bot、美图的 AI 修图,都有 AI。
但是:
它们没有标榜自己是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的 SOTA,或者一个极其牛逼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可控图像处理工具。
它们只是极其精准地,嵌入了两个最基本的人类场景:「跟朋友一起开黑,找个乐子」和「让自己看起来更好看」。
它们没有试着教育用户,只是是迎合了用户最朴素的需求。
03|把需求场景再做切一点
于是我开始反思…
山不过来,那我就过去。
我们之前总在积极地讨论,如何让 AI 下沉到更多垂类用户,更广泛的群体,如何赋能千行百业。
我们想的所谓下沉市场、破圈、增长,说白了就是把功能做得再简单一点,傻瓜一点。
设计时,我们把用户看成是一个性格急躁、脾气暴躁、又不怎么聪明的小白,如果的产品他能用明白,那就差不多了。
但现在的问题早就不是「用不用得明白」,而是「他根本就不需要」。
我们讨论的下沉,往往是如何把我们已有的锤子,递到他们手里,并试着教他们如何使用。我们很少真正到他们身边去,看一看他们手里,到底有没有我们需要敲的钉子。
「过去」,意味着我们要放下的,是身为技术者的傲慢,是创造 AI 大一统瑞士军刀的执念。
「过去」,意味着我们得钻进这些烟火小店里,去那片广阔的、沉默的、还没有 AI 的世界里,安静地看一看,去听一听,那里的人们,到底需要 AI 帮他们解决啥问题。
AI 不是应该是手段,也不应该是设计的目的,甚至不是卖点。
它应该像抖音的推荐算法、王者的人机、美图秀秀里的智能修图一样,成为解决方案里那个看不见的部分。
就拿钱大妈、夫妻店等运营私域的社群的店主来说。
假设老板娘对着元宝发个语音:今天特价,大白菜2块9,鸡蛋一板20块。
元宝就基于之前的设计,自动生成一段图文并茂、措辞亲切的促销信息,然后她逐条转发,就能直接干到所有群里。
在这里,AI没有展现任何奇迹,它只是忠实地扮演了一个会写文案、会配图、不知疲倦的社群助手。
它没有解决人类的宏大未来,而是这位小小老板娘十几分钟想文案的烦恼。
我想,这可能比我们去复刻一个Sora、去追求下一个AI风口,要重要得多。
关于这些,也非常想听听你的想法。
欢迎在评论区,我们接着唠唠。
关于我
我是洛小山,一个在 AI 浪潮中不断思考和实践的大厂产品总监。
我不追热点,只分享那些能真正改变我们工作模式的观察和工具。
关注我,我们一起进化。
本文知识产权归洛小山所有,未经授权,禁止抓取本文内容。
本文严禁用于模型训练以及二次创作等用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