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以成都为基 卫星通信连天接地
择蓉而兴
产业沃土与营商温度的双向奔赴
“好的企业一定生长在好的土壤之上,成都就是我们的‘沃土’。”在采访中,赵海鹏多次强调城市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2019年,赵海鹏来到创智联恒,扎根成都,如今公司已从初创企业成长为链主企业,他对这份选择感慨颇深。
选择成都,首先源于其深厚的产业积淀。作为我国通信产业的重要发展地,成都在芯片、基带、射频等关键环节实力雄厚,尤其在通信基带和射频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卫星通信不是孤立产业,需要完整的供应链支撑。”赵海鹏举例,曾有一次供应链配套遇阻,政府部门主动对接资源,帮助快速建立本地供应体系,如今公司本地配套率已提升至30%左右。“未来,我们也将在提升本地配套率方面持续努力。”赵海鹏说。
营商环境的“温度”更让企业安心扎根。作为人才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航天产业,在融资环境较差的情况下,创智联恒从去年到今年不仅完成了多轮股权融资,而且在成都“进解优促”工作的推动下,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精准对接银行等金融机构,包括与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等的合作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
“政府部门的支持,大幅降低了信任成本,让我们能专注于产品研发本身。”赵海鹏更难忘人才服务:“外地员工子女入学问题提出后,主管部门主动跟进,开学前还专门询问需求,这种细致服务让很多人才得以稳定。”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成都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已突破200亿元,集聚企业170余家。“这里既有政策支持,又有产业生态,更有人才储备,研发成本还比一线城市更具优势。”赵海鹏坦言,成都的“开明、高效、务实”让企业愿意提需求、敢于提需求,这种共生共荣的氛围,正是商业航天企业成长的关键。
“作为链主企业,助力成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责无旁贷。”赵海鹏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正在筹划生产事宜,推动产品量产,让更多“成都造”载荷飞向太空。同时,将带动供应链向高端制造升级。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柯雨 白洋 黄雪松 曾诗蕴 受访者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