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迷朋友们,咱们来好好聊聊陈幸同在这场比赛里的表现,我呢,就从我打球和看球的经验,说说我的观察。
陈幸同这个队员,她的球,质量是很高的,我先说她的反手,她的反手技术,动作不大,但是出手那一下,非常结实,球过去,弧线低平,速度也快,能给对手造成持续的压迫,在和孙颖莎的反手对抗中,她很多时候并不吃亏,甚至还能占到一些优势,这是一种硬实力的体现,不是靠侥幸能打出来的。
她的防守,也是她的一个显著特点,这场比赛里,孙颖莎很多板正手的全力进攻,力量大,旋转强,但陈幸同都能防回来,而且回球的质量不差,不是那种勉强挡过去,而是有意识、有落点,这说明她平时的训练,在脚步移动、身体到位和手上的控制,下了很大的功夫,防守好,不单单是能跑,更重要的是预判和手上的感觉。
我们再说她的战术意识,她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她试图把比赛带入她习惯的节奏,通过稳定的相持,寻找机会,她不太追求一板过分的搏杀,更多的是讲究回合的质量和连续性,这种打法,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专注度,对运动员的基本功要求极高。
关于比赛中那个发球被判罚的事情,我想从规则角度说一下,裁判的判罚是基于规则,抛球手低于台面,这是明确的规定,陈幸同随后使用了鹰眼挑战,这个举动本身,说明她对规则是了解的,并且在争取自己的权益,这是一个现代运动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利用规则允许的手段去处理赛场上的争议。
从整个战局来看,关键分的处理,是这场比赛胜负的一个分野,有好几局都打到了9平以后,分差非常细微,在这种时候,球的处理,往往不完全是技术层面,心理的稳定性和出手的果断性,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陈幸同在一些关键分上,可能出手的线路稍微保守了一点,或者对对手的搏杀准备得不够充分,这恰恰是高水平对抗中最磨人的地方,也是她未来可以继续加强和提炼的地方。
她的体能分配,也是一个可以探讨的点,在前一天经历了一场艰苦的逆转之后,面对孙颖莎这样强劲的、节奏更快的对手,对体能的考验是巨大的,她在比赛的后段,能够坚持住,并且把悬念留到最后,这本身就证明了她的体能储备和意志品质是过硬的,当然,如何在连续的高强度对抗中,更好地分配和保持体能,是所有顶尖运动员都需要持续研究的课题。
我看她的球,感觉她的技术体系非常完整,没有什么明显的漏洞,正手、反手、相持、防守,各个环节都很均衡,这种均衡,是她能够稳定在世界顶尖行列的坚实基础,她现在需要的,可能是在这种极致均衡的基础上,再锤炼出一两样在关键时刻能够“一剑封喉”的,更具锋芒的得分手段,或者在战术变化的时机和突然性上,再做些文章。
这场比赛,虽然结果是输了,但过程的价值非常大,她和世界最顶级的选手缠斗到了最后时刻,每一局都充满了激烈的对抗,这种经历,对于运动员的成长是极其宝贵的,她能从中更清晰地看到自己在哪些细节上还可以做得更好,哪些环节还有提升的空间。
陈幸同的风格,是属于那种“实力球”的类型,她不张扬,但功底深厚,她的存在,对于我们国家乒乓球队的整体水平,是一种促进,她让队内的竞争更加激烈,也迫使她的对手们必须拿出百分之百的状态才能战胜她,这种良性竞争,是我们国乒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发展的眼光看,陈幸同还有时间和潜力去继续进化,她的技术框架很好,年龄也正处在运动员的黄金时期,通过这场比赛的总结,在接下来的训练中,针对关键分的把握、战术执行的坚决性以及面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进行强化,她的未来,依然拥有很大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陈幸同通过这场半决赛,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世界级运动员的水准,她的技术,她的斗志,她对乒乓球的理解,都值得肯定,一场比赛的胜负,不能完全定义一名运动员,我相信,只要她保持住对乒乓球的热爱和专注,继续精益求精,她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精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