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2月的长江江面,薄雾中隐现着两艘舰艇的轮廓。毛泽东此次乘舰航行并非普通视察,而是在朝鲜战事未平、东南沿海局势紧张的背景下,对新生人民海军的一次深度检阅。
![]()
当他在南昌舰会议室向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陶勇询问水兵每日伙食标准时,得到的“7000多元”答案让主席微微颔首——这个相当于旧币70万元的数字,背后关联着从紫石英号事件到建设强大海军的曲折历程。
![]()
长江边那炮声,都过去四年多了,脑子里还响,英国那艘叫紫石英号的船,硬是往防线里闯,陶勇发了警告,对面不理,炮兵那边就动手了,船上挨了好几下,西方世界都看蒙了,毛泽东知道这事以后,心里跟明镜似的,没有海防,国家这大门就等于没上锁,谁想来就来,后来陶勇站在南昌舰上,身份已经是毛泽东亲自点的海军司令,主席那句“喜欢打军舰就干海军”,听着像开玩笑,其实心里想的远着呢,海军这摊子事,必须得立起来,不能总靠着两条腿在地上跑。
![]()
水兵的伙食费,一个人七千块旧币,是比陆军多,可真落到每个人嘴里,就不一样了,水兵整天在海上漂,活儿重,得吃点好的补补身子,那时候面粉发霉,菜不够吃,都是常有的事,毛泽东专门跑到厨房去看锅灶,跟人说水兵消耗大,吃的上面不能马虎,还琢磨怎么能多拨点钱,底下人都传,这不光是钱的事,是他心里明白,当海军不光要有陆军那种吃苦的劲,还得扛得住风浪,受得了那种一个人站在甲板上好几个钟头的孤单。
![]()
毛泽东在船上到处看,走到机舱口就问柴油机的情况,上了驾驶台就看战士怎么用那些进口的罗经,问的全是技术上的东西,一听说炮还是日本货,毛泽东当时就拍了板,五年,五年后我们自己造,捡来的东西用不长久,南昌舰自己原来就是国民党的长治号,日志本都得从头写起,那时候的海军,有陆军调过来的,有起义投诚的,还有刚从学校出来的毛头小子,三路人马凑在一块,在摇摇晃晃的甲板上找同一个节奏。
![]()
主席那次在海图室里,拿着毛笔,一口气写了三幅“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写完就让人送到三艘军舰上,这不只是鼓鼓劲,当时有人觉得搞海军费钱,不如都投给陆军,主席就给他们讲历史,从鸦片战争讲到甲午海战,以前吃的亏,不能再吃第二遍。
![]()
船上那些小事,主席也看在眼里,他看见一个战士在看《头门山海战英雄艇》的连环画,就说了一句,这种小人书能提醒大家别忘了过去,听说水兵用辣椒下饭,他就追着问维生素够不够,一个战士大衣袖口都磨破了,主席也注意到了,他跟陶勇聊天的时候还说,小炮艇也要打出威风来,这些零零碎碎的事凑在一起,就能看出来,他想要的是一支既有老传统精神,又懂新技术的队伍。
![]()
那趟长江之行以后,好多事都变了,毛泽东回去没多久,青岛、上海的船厂就开始扩建,造船的摊子铺开了,主席又觉得光有船不行,还得有人,第二年就从全国挑了两千多个大学生去海军学校,陶勇带着那帮从陆地上来的兵,天天在海上练,练到不晕船为止,水兵的底子就是这么一点点打出来的,主席说得对,真正的海军是买不来的,只能靠自己一天天磨。
![]()
现在是2024年,我们的航母编队都能去远海了,回想1953年主席在船上关心伙食那句话,还挺有感觉的,人民海军从几条木头船发展成钢铁舰队,最开始想的是怎么让水兵吃饱饭,后来才有了今天守卫海洋的底气,毛泽东当年在长江军舰上说的那些话,现在回头看,都实现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