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的河内,巴亭广场上五十万民众的欢呼声尚未消散,胡志明宣读《独立宣言》的激昂余音已笼罩上现实阴影。
英军与中国国民党军队分别进驻南北越南的枪刺寒光,撕碎了新生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对主权完整的幻想。这位曾在中国革命浪潮中淬炼多年的领袖,此时面临一道残酷选择题:是容忍邻国军队的长期驻扎,还是引入昔日殖民者作为制衡力量?其最终抉择——主动向法国示好并签署《三六协定》,成为冷战初期小国在大国夹缝中求存的经典案例。
二战打完,日本一走,越南那块地就空出来了,谁来管,北边是滇军进来,南边英国人接盘,胡志明当时刚把保大皇帝给弄下台,河内算是在他手上,可乡下地方乱得很,各路人马都有自己的山头,蒋介石那边呢,把越北当个缓冲区,撤军的事一直拖着,还扶了个越南国民党起来,越共这边就难受了,头一件事就是得想办法让中国军队走。
法国人本来是老东家,二战自己也差点没了,派兵过来得绕大半个地球,中国就在旁边,历史上中原王朝在越南的影响可不小,胡志明私下里跟人讲,法国人打输了,上船就能回家,中国人要是真在这扎了根,那可就麻烦了,后来1946年签了那个《中法协定》,法国把广州湾还了,中国军队也就从越北撤了,这么一比,法国这个远亲看着总比中国这个近邻好对付。
胡志明自己也吃过亏,1942年在广西让国民党给抓了,关了一年多,还是周恩来出面才放出来,他对蒋介石那边的人根本信不过,加上滇军在河内也不老实,报纸上天天登他们“军纪涣散”,越南老百姓对中国军队的印象也不好,胡志明就顺着这个势头,把中国描绘得比法国还难缠,也算是为后面跟法国人暂时合作找个台阶下。
![]()
《中法协定》一签,法国人拿回点面子,胡志明这边政府、军队、钱袋子都还攥在自己手里,法军1946年开进河内,越共就利用这个空当,拉起来三个主力师,胡志明还打着“加入法兰西联邦”的旗号,让国际上承认了越南这个政治实体,英美也就不怎么管了,这招就像小树苗还没长结实,先找个大树挡挡风雨,等根扎深了再出来见太阳。
可这事最后两边都没捞着好,法国人没看透越南人骨子里的那股劲,胡志明也没料到法国人翻脸那么快,想一口把越南吞回去,法军一进来就不认账了,1946年在海防港开炮,战争一下子就打响了,九年抗法战争,最后还是毛泽东这边伸了手,派陈赓、韦国清带人过去帮胡志明,越南这才算真正有了独立的底气。
回头看这段历史,胡志明走的每一步都像是踩钢丝,外交这东西没什么情怀可言,就是选一条眼下代价最小的路先走着,短期看是缓了口气,长期看还是“驱虎引狼”,法国人走了美国人又来了,到1979年边境上又打起来,靠别人终究是不稳当的,胡志明晚年也说,“独立还得靠自己扎根”,一个国家的选择哪有完美的,都是一步步摸索出来的,权力的天平,谁都得不停地找平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