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近期中美之间的互动呈现出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态势:一方面,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代表团访问中国,民主党重量级人物亚当·史密斯多次公开表示,两国必须探索出一条和平共存的道路。
![]()
与此同时,美军侦察机在南海的活动并未减少,2024年以来其抵近侦察的频率相较去年上升了15%。更具戏剧性的是,美国防长在与中方进行视频会谈时,破天荒地表态称美方并不谋求改变中国的政权体制,也无意遏制中国的崛起。
![]()
这一类言论就连曾任美国国防部高层官员的人都坦言极为罕见。但几乎在同一时间,美国商务部却宣布进一步加码对华半导体出口限制措施,扩大禁售芯片范围至更多先进制程产品。
![]()
一边释放善意信号,一边持续施压;一面强调避免冲突,一面不断强化围堵手段。这种矛盾行为不禁引发深思:美国当前看似缓和的姿态,究竟是出于真诚改善关系的意愿,还是为应对战略困局所采取的权宜之计?
![]()
就在这个敏感节点,福建舰首次对外披露舰载机电磁弹射训练画面,此举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战略布局与深层考量?
要理解美国当下态度的转变,必须回溯过去十余年的中美战略博弈轨迹。2010年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时,对华政策基调远非今日这般克制。
![]()
彼时美国凭借绝对军事优势,在南海频繁实施所谓“航行自由行动”,联合日本、澳大利亚等盟友对中国形成战略包围,并在台湾问题上屡次触碰红线,和平共处几乎不在其外交辞典之中。
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中国国防实力稳步跃升之后——从辽宁舰服役到山东舰形成战斗力,再到福建舰即将全面投入战备,中国仅用十余年便完成了多数海军强国需数十年才能走完的发展历程。
![]()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福建舰采用的直流电磁弹射系统,成功打破了美国长期以来在航母核心技术上的垄断地位。反观美国最先进的福特号航母,虽搭载交流电磁弹射装置,
却因技术缺陷频发故障,服役多年仍无法实现F-35C隐身战机与舰载预警机的常态化起降任务,耗资高达130亿美元的超级平台长期处于低战备状态。
![]()
正是这种力量格局的深刻变化,迫使美国重新审视其对华安全战略。赫格塞斯的谨慎发言、亚当·史密斯的访华行程,表面是推动对话,实则是美国已意识到开启直接军事对抗的风险远超承受能力。
面对一个具备完整自主国防工业体系、可独立研发隐身舰载战斗机和高可靠性弹射系统的国家,任何轻率挑衅都将付出难以估量的代价。
![]()
再看所谓“僵局”的成因,实则多由美方自身行为所致。多年来,美国在台海问题上不断煽风点火,不仅持续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系统,还鼓动台当局与外部势力开展军事勾连。
在科技领域,牵头组建“芯片四方联盟”(Chip 4),意图切断中国获取高端芯片制造资源的渠道;在南海方向,美军舰艇频繁闯入黄岩岛、南沙群岛邻近水域,打着“自由航行”的幌子实施战术挑衅。
![]()
如今突然高呼和平共处,岂是幡然醒悟?不过是看到中国军力日益强大,不得不暂时收敛锋芒罢了。
福建舰此次公布的舰载机弹射测试动态,其战略意义远超一般试飞信息。根据公开资料,歼-15T、歼-35以及空警-630三型飞机不仅完成首次舰上电磁弹射起飞,更同步展开逐舰适应性训练。
![]()
这表明福建舰已从单一平台试验阶段迈向编队协同作战能力建设的新周期,标志着中国航母作战体系迈入成熟化门槛。
须知,航母的核心战斗力极大依赖于弹射系统的稳定性与效率。在电磁弹射问世前,蒸汽弹射为主流方案,但存在能量利用率低、维护成本高昂、难以适配不同重量机型等固有弊端。
![]()
美国率先开发交流电磁弹射技术,原计划借此巩固海上霸主地位,然而实际应用中暴露出严重缺陷——福特号航母弹射系统可用率一度低于60%,每执行数十次弹射即出现故障,难以支撑高强度作战节奏。
中国选择自主研发的直流电磁弹射路径,有效规避了上述风险。从发布的视频可见,舰载机从启动到离舰全程平稳流畅,无任何卡滞或异常中断现象。
![]()
这种高度可靠的运行表现意味着福建舰可在短时间内密集出动多批次战机,在实战环境中占据显著先机。再观察舰载机组合配置,三款机型功能互补、协同高效,构建起完整的空中作战链条。
空警-630作为新型舰载固定翼预警机,探测半径可达300公里以上,相当于为整个航母战斗群配备高空雷达眼,大幅提升战场感知与指挥控制能力。
![]()
歼-15T作为重型弹射型舰载战斗机,最大外挂载荷比美军现役F/A-18E/F高出约2吨,兼具远程反舰与高空制空双重能力;而歼-35隐身舰载机,则在雷达隐身设计与航电集成水平方面对标F-35C,具备穿透敌方防空网执行精确打击的能力。
预警+重击+隐身突防的三位一体架构,使福建舰的整体作战效能实现质的突破。横向对比尼米兹级航母,福建舰在隐身战机占比与弹射系统稳定性方面已实现反超;即便面对福特号,也在关键性能指标上达到并跑甚至局部领先。
![]()
正因如此,美国《战区》(The War Zone)杂志评价中国航母发展为“惊人的跨越”。这是美国首次在航母核心技术创新领域感受到来自他国的真实压力。
福建舰接连释放三大信号,显然触动了美方神经。《战区》报道发布后不久,美军迅速密集推出一系列新动作:宣称将升级老旧的V-22鱼鹰倾转旋翼机,
![]()
公布最老批次F-22战斗机的技术改进计划,宣布安杜里尔公司研发的“狂怒”无人战斗机即将首飞,甚至还展示了第六代空优战机F-47的设计进展与概念PPT。
这些举措与其说是展示技术储备,不如说是暴露内心的不安情绪。特别是在六代机发展问题上,美方说法前后矛盾,令人质疑其真实性。
![]()
年初特朗普曾声称美国六代机已秘密试飞五年之久,此次五角大楼却明确表示F-47预计2028年才可能实现首飞。两种说法差距悬殊,若前者属实,则后者是在掩盖进展;若后者为真,则前者纯属夸大宣传。
无论哪种情况,都反映出美国在尖端武器研发上的紧迫感与不确定性。
![]()
更为根本的问题在于,美国已不具备与中国长期进行军备竞赛的可持续基础。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备的工业制造体系,从航母专用特种钢材到电磁弹射核心模块,均可实现全国产化供应。
同时,中国国防支出占GDP比重长期稳定在1.7%左右,低于全球平均值,财政可持续性强,足以支持国防现代化按既定节奏推进。
![]()
而美国尽管军费总额常年位居世界第一,占GDP比重超过3.2%,但国内工业空心化趋势加剧,许多军工项目的关键零部件依赖海外供应链。
例如F-35战斗机的部分发动机组件需从日本进口,一旦国际物流或地缘局势波动,整个生产线就可能陷入停滞。此外,美军装备研发周期不断拉长,预算失控成为常态。
以福特号航母为例,最终造价比初始预算超出40%,未来若强行与中国展开全面军备竞争,只会加速透支其财政与工业潜力。
事实上,中国从未意图发起军备竞赛。福建舰的研发列装、舰载机体系的完善,均严格遵循国家国防建设中长期规划,目标在于捍卫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保障十四亿人民的安宁生活。
美国将中国的正当防卫能力建设置于威胁框架下解读,本质上源于其无法接受世界多极化趋势,难以适应与其他大国平等对话的新现实。
未来的中美战略博弈仍将持续,美方或将继续在台海、高科技、海洋权益等领域制造摩擦。但只要中国保持战略清醒与定力,一方面坚定不移推进军队现代化进程,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另一方面坚持通过外交渠道管控分歧,在坚决维护核心利益的同时拓展合作空间,就能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
毕竟,零和对抗终将两败俱伤,唯有寻求和平共处之道,才是符合中美两国乃至全人类共同福祉的正确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