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景德镇“鸡排哥”摊位火爆,有人发现其炸鸡排用的是非转基因大豆油。对此有网友质疑“大豆油不适合高温反复油炸”。
10月2日,“鸡排哥”李俊永营业前在摊位上晒出了一份检验报告,承诺保证食品安全。
大豆油为何不建议用来炸鸡排?平时家里做菜,食用油应该怎么选?不同种类的食用油有什么区别?
大豆油为何不建议用来炸鸡排?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金晖介绍,大豆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在反复高温煎炸过程中,其分子结构容易发生变化,可能生成反式脂肪酸、苯并芘、丙烯酰胺及杂环胺等有害物质。
同时,大豆油中所含的维生素E、亚油酸和α-亚麻酸等营养成分也会在高温下被破坏,导致营养价值下降。
金晖建议,炸鸡排最好选用椰子油、精炼花生油或精炼菜籽油等更适合高温烹炸的油类。
不同烹饪方法要用不同的油
在油加热过程中,开始冒烟的温度叫作“烟点”。油冒烟的时候,油烟里的有害物质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很强的刺激作用,还会增加肺癌风险。
因此在烹饪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的做法,选择不同烟点的油。比如,爆炒煎炸的时候温度高,选择用烟点高的油;凉拌温度低,可以选用烟点低的油。
食用油烟点的高低,与油脂的加工工艺有关。通常来说,“精炼”过的植物油烟点更高。写着“初榨”“特级初榨”“冷榨”字样的油,烟点较低,因此不适合用来炒菜、油炸。
食用油的种类五花八门,应该怎么选?
优先选择植物油。然而不同的植物油,具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味道、颜色、稳定性和烟点等特性,也会影响其烹调时的效果和安全性。
花生油:富含ω-6脂肪酸,味道浓香,烟点非常高(225℃),适合油炸和炒菜。
玉米油: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和ω-6脂肪酸,既含有“好脂肪酸”也含有“坏脂肪酸”,还含有丰富的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玉米油具有很高的烟点(232℃),适合煎炸,许多快餐连锁店用玉米油来炸薯条。
大豆油:主要以人体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为主,也是α-亚麻酸的不错来源。大豆油中微量营养素很多,如磷脂、胡萝卜素、维生素E、甾醇等。
葵花籽油:脂肪酸营养和大豆油的类似,饱和脂肪酸含量极少,以亚油酸为主,但缺乏α-亚麻酸。葵花籽油中生育酚(维生素E)含量约为600—700毫克/升,且95%以上为具有生物活性的α-生育酚,其他植物油都不能和它比。
橄榄油:含大量单不饱和脂肪酸,初榨橄榄油中含有很多生物活性成分,如橄榄多酚、角鲨烯、绿原酸、维生素E、胡萝卜素等,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橄榄油不耐高温(烟点190℃),不适合用于煎炒,常被用作蔬菜沙拉拌料,为凉菜增添风味。
菜籽油:富含ω-3脂肪酸和ω-6脂肪酸,对大脑和心脏益处多多。菜籽油的烟点较高,适合炒菜、烘烤。
亚麻籽油:富含α-亚麻酸,它和亚油酸一样,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α-亚麻酸还是EPA和DHA的前体物质,有助于大脑和视网膜的发育。但亚麻籽油不耐高温(烟点107℃),因此一般不用于炒菜,多用来做蔬菜沙拉或蒸蔬菜时放一点儿提味。另外,亚麻籽油很容易变质,应储存在冰箱里,尽快食用完毕。
食用油最好换着吃
不同的食用油,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脂肪酸的组成有所不同。食用油时常换着吃,能摄取更多种类的不饱和脂肪酸,更健康。
根据我国《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推荐,健康成年人每天烹调油摄入量应控制在25克至30克;饱和脂肪酸需要控制摄入量,不饱和脂肪酸反而应该适当多摄入一些。
此外,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以及超重肥胖者,需要注意控制食用油摄入量。
来源 | 新京报微信公号,原标题:《“鸡排哥”用大豆油引热议,日常烹饪如何选对食用油?》
编辑 | 李雪
责编 | 姜玉函
出品 | 民生周刊新媒体部
关注民生周刊视频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