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天即10月1日起,K字签证生效。而在这之前,关于K字签证利弊之讨论,就已经开始了。而由于一些大V表达反对意见,使得这场讨论在今天达到了高潮。毫无疑问,这个高潮肯定会维持几天。
我是坚决支持K字签证政策的,并且认为那些反对的人尤其是几个大V严重缺乏眼光。比如卢克文、沈逸、郭松民。我觉得这些人在其赛道上跑得时间太长了,已经形成了盲目排外的思维惯性与定势。
而由于存在思维惯性与定势,所以这不仅仅是缺乏眼光的问题,还可能存在故意带节奏的嫌疑,比如郭松民就表现得非常明显。看了他的评论,正常人都能看出来,这种说法毫无根据,涉嫌故意带节奏。
![]()
郭松民说,他看了一些关于K字签证的评论,说人家都没有说到点子上。
别人是怎么说的?目前几种突出的说法:
一是说会导致中国成为移民国家,比如卢克文;
二是说外国人才不管用,或靠不住,比如项立刚;
三是说崇洋媚外,看不起自家的人才。这疑似是沈逸说的。
为什么疑似是沈逸说的呢?因为这个说法来自于下面这张截图,而这张截图似乎有可能是假的。
我去沈逸微博查看,没有这条微博,不知道是删除了,还是这个属于别人伪造,挂了沈逸之名。
![]()
郭松民说别人都没说到点子上,那么他是怎么说的呢?他说的是不是就说到了点子上?从第一个截图,各位已经看到了,郭松民居然说:
K签的真正目标,是改革开放后,八、九十年代移民西方的那一批人的子女。
怎么样?雷人不雷人?这种思维是不是已经不正常了?这是不是长期的阴谋论妄想症复发了?
郭松民自称“不唯上”,原来所谓不唯上,就是这样的不唯上,上面说什么就反对什么,找不出理由就胡编乱造带节奏。
说导致移民,说崇洋媚外,说抢了中国人的工作,这都还勉强能说出个一二三来,勉强可以说是观点偏颇。
可是,K字签证怎么就能说成是以八、九十年代移民西方的那一批人的子女为目标?有什么理由这样说?
![]()
郭松民下面说得更加直白:
在一定意义上,K签就是为这些人的子女量身定做的。
上下两个截图合起来,是郭松民帖子的全部内容。读者朋友可以看出,郭松民没有说出任何理由,只有“观点”。
郭松民说,八九十年代那批移民西方的人,他们信奉有奶就是娘,仰慕西方的消费社会,背弃自己清贫的祖国,他们很多人是公费出国,但忘恩负义,去而不返。
这是事实,不可否认有些没有回来。但是,这与K字签证有什么关系?驴头不对马嘴。郭松民说这批人为自己的子女谋后路了,可是这批人能左右中国的政策?
看下面,就知道郭松民故意带节奏:
![]()
郭松民没有证据,胡说八道,信口雌黄,这明显是扣帽子扣习惯了,打棍子打顺手了,看到什么都嘴也痒痒,手也痒痒。这要是在过去,说不定还真能害人。但是现在不比过去,忽悠不到人了。
K字签证,是为了吸引外国青年科技人才,这些人进来后,是自谋生路,不是中国政府给他们安排工作。他们首先要书面证明自己有本事,其次更要经受中国市场经济的考验。没真本事的人会被淘汰掉,来中国消费过了就哪来哪去。
无论是卢克文,还是项立刚,或者疑似的沈逸,他们都是杞人忧天,都是在赛道上跑习惯了转不过弯儿来。哪有什么“移民”?哪有什么崇洋媚外?K字签证只是让外国青年科技人才在入境次数、有效期、停留期方面得到更多便利。
要搞清楚,这些人来,我们国家是不花钱的,这些人来了自谋生路,如果是自己创业,自己开公司,那也得遵守中国法律,和外商投资一样。
![]()
这些人来了,待下去了,对中国科技、经济发展都有好处;待不下去,自己带的钱花完,哪来哪去。
所以,有什么可担忧的?
而且,我国是确实缺少高端人才的。普通人站位低,看不到,只觉得“大学生遍地走,博士生……”,但实际上大多数文科人才,真用不完,而理科方面还不足。
政府高层宏观把控,是能够测算出来理科人才的后劲乏力。根据官媒报道,随着我国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半导体、太空和量子等关键技术领域持续发力,国内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与错配。所以,K签面向的是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年轻人。
至于担心抢工作的问题,更是杞人忧天。这些外国青年科技人才的岗位,供大于求,而且国内普通大学生根本干不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