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近期,沪东中华造船厂区的一组照片在军迷圈刷屏。中国海军 076 型两栖攻击舰首舰 “四川” 舰,已经拆掉了电磁弹射系统上方的施工棚,双波段 S 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稳稳装在舰岛,就连甲板上的喷气偏流板也同步竖起。
这些细节明明白白传递出一个信号,“四川” 舰的舾装即将收尾,接下来要进入试验阶段,而军迷盼了许久的 “电磁弹射无人机上舰”,离现实越来越近。此外歼 - 35 隐身舰载机登上 076,也没啥悬念。
![]()
从时间线看,“四川” 舰的建造进度堪称迅速。该舰于 2024 年 12 月正式下水,距离 2025 年 9 月拆除弹射工棚仅 9 个月时间,较同级别两栖攻击舰的舾装周期缩短近 30%。
公开照片显示,除核心的电磁弹射系统外,舰体右侧坞舱舱门已完成启闭测试,甲板上用于固定舰载机的系留柱均匀分布,舰岛顶部的通信天线阵列也已安装完毕,这些迹象均指向海试前的最后准备工作。
![]()
“四川” 舰最核心的突破在于电磁弹射技术在两栖攻击舰上的首次应用。作为满载排水量达四万余吨的作战平台,其搭载的全尺寸电磁弹射器与福建舰采用同源技术,轨道长度和功率配置经过优化适配,可满足不同重量飞行器的起飞需求。
与传统蒸汽弹射相比,这套电磁弹射系统体积缩减 40%,功率调节精度提升至毫秒级,既能弹射 1 吨级的小型侦察无人机,也能支撑重型装备升空。
甲板布局的设计细节进一步印证了技术实力。“四川” 舰采用大通甲板与双舰岛构型,左侧舰岛负责航海指挥,右侧舰岛专注航空管制,两者间预留出三条起飞通道。
![]()
已升起的喷气偏流板规格与福建舰高度相似,能承受超过 2000℃的高温冲击,完全适配歼 - 35 舰载机的发动机尾焰特性。舰艏弹射舱的开槽布局经过流体力学优化,可最大限度降低高速起飞时的甲板震颤。
这种技术下沉带来的作战效能提升显著。以往两栖攻击舰依赖直升机执行任务,作战半径通常不超过 300 公里,而电磁弹射可将固定翼无人机的作战半径拓展至 1000 公里以上。
搭配舰上搭载的双波段相控阵雷达,能同时跟踪 200 个空中与海面目标,为远海编队构建起多层次预警防护网。
![]()
歼 - 35 与 076 型的搭配并非偶然,而是基于作战需求的精准设计。
作为第五代隐身舰载机,歼 - 35 未配备短距 / 垂直起降所需的升力风扇,机体结构更简洁,内油量达到 9 吨,最大航程可突破 2500 公里,作战半径较美军 F-35B 提升近 50%。
这一性能优势在 076 的电磁弹射加持下得到充分释放,可执行制空作战、对海突击等多样化任务。
![]()
军事专家通过甲板调度模拟测算,“四川” 舰单次可搭载 6-8 架歼 - 35,配合弹射系统实现每分钟 1 架的起飞效率。虽然甲板长度限制了重型阻拦系统的部署,但歼 - 35 的低速操控性能与自动化着舰系统可弥补这一不足,通过精准调节进场速度,能在两栖攻击舰的短甲板上安全回收。
相比之下,美军 F-35B 为适配垂直起降牺牲了 30% 的内油量和部分隐身性能,空战能力远逊于歼 - 35。
![]()
这种组合模式构建了独特的非对称优势。在低烈度冲突中,“四川” 舰可仅凭歼 - 35 和无人机编队掌握局部制空权,无需动用航母集群;而在高强度作战中,多艘 076 可与航母协同,形成 “核心航母 + 分布式打击节点” 的作战体系,大幅提升舰队的生存能力与任务弹性。
076 型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两栖攻击舰的定位。
该舰保留了容积达 2000 立方米的坞舱,可容纳 3 艘 726 型气垫登陆艇或 80 辆两栖装甲车,同时通过甲板优化实现航空作业与两栖投送的并行开展。
![]()
这种 “运载 + 打击” 的双重能力,使其既能执行岛礁夺控、人员投送等传统任务,也能承担远海巡逻、火力支援等新型使命。
从建造与部署效率看,076 的战略价值更为凸显。其建造周期仅需 18-24 个月,远短于航母的 6 年以上周期,且单舰成本约为航母的 1/5,适合批量列装。
在红海护航、远洋存在等任务中,2-3 艘 076 组成的编队即可形成有效威慑,大幅减轻航母的部署压力,延长核心舰只的使用寿命。
![]()
这种装备发展思路与国际趋势形成鲜明对比。美军虽提出 “闪电航母” 概念,将两栖攻击舰改造为 F-35B 搭载平台,但受限于短距起降技术,作战半径和载弹量均存在短板。
076 则通过电磁弹射与隐身战机的结合,走出了一条更具效能的技术路径,为中小国家发展区域海空力量提供了新的参考范式。
![]()
“四川” 舰即将开启的海试阶段,将围绕三大核心目标展开。电磁弹射系统的可靠性测试是重中之重,需完成至少 500 次空载与重载弹射,验证不同海况下的设备稳定性。
舰载机适配试验将分步骤推进,先开展无人机的弹射与回收测试,再逐步引入歼 - 35 进行起降演练,最终形成完整的舰机协同流程。
![]()
指挥控制系统的联动测试同样关键。076 需实现与航母、驱逐舰、预警机的实时数据互通,构建全域感知网络。舰上搭载的无人机集群控制系统要完成多机型协同任务分配,确保侦察、电子干扰、精确打击等行动的同步实施。
这些测试结果将直接决定 076 的战斗力生成周期,预计全套试验流程将在 2026 年上半年完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