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大豆丰收季来临,美国农民的焦虑与白宫的压力同步升级,而这一切的关键转折点,源于中国的一项决策。
相关数据显示,自今年5月起,中国买家便未再向美国大豆下达任何新订单。这一情况让美国豆农陷入恐慌,他们一边将困境归咎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一边不断向白宫施压,要求尽快解决问题。
面对愈发激烈的农民诉求,特朗普终于无法再回避大豆难题,决定借会面与中方协商大豆合作事宜。但从其表态来看,他始终不认可自身处理方式存在问题,反而将责任推给中国与美国前总统拜登。
当地时间10月1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称,四周后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上,他将与中方会晤,而大豆问题将是核心讨论议题之一。
他称中方因贸易谈判未达成共识,才停止购买美国大豆,“导致美国大豆种植户承受巨大损失”。
紧接着,特朗普又故技重施,将矛头指向拜登政府,直呼拜登“瞌睡乔”,声称“原本中方计划购买美国数十亿美元的农产品,其中大豆占比极高,如今的局面全是拜‘瞌睡乔’所赐”。
![]()
他还再次强调,将在APEC会晤中与中方重点讨论大豆问题,并喊出“让大豆和其他农作物再次伟大”的口号。
事实上,特朗普此前就曾提及“中美将在APEC期间会晤”。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已于9月22日回应,明确表示“关于你提到的具体问题,中美双方正在沟通之中,我目前没有可以提供的信息”。
特朗普之所以急于解决大豆问题,除了农民抗议声不断,更关键的是美国中期选举日益临近。他深知,若不能给豆农一个合理交代,极有可能失去这一重要政治票仓,进而影响选举局势。
但即便形势紧迫,特朗普依旧保持着“怪天怪地不怪己”的态度,这样的姿态恐怕再谈多少次也难有成效。中美打交道多年,中方的诉求早已明确:需要一个稳定可靠的合作伙伴,而非动辄耍手段、破坏双边贸易关系的对象。
如今,美国大豆产业陷入困境,本质上是特朗普关税战“引火烧身”——关税战是他主动挑起的,如今战火蔓延到美国农民身上,根本怨不得他人。
更何况,中国暂停购买美国大豆,并非一时“耍脾气”,核心原因有三点:
1. 关税推高美国大豆成本,性价比大幅降低。目前美国大豆价格约509美元/吨,而其他来源的大豆仅420美元/吨左右,悬殊的价差让美国大豆失去竞争力;
2. 中国早已推进供应商多元化,不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自贸易战打响后,中国便启动相关战略,2025年已锁定巴西、阿根廷共1200万吨大豆订单。巴西大豆不仅质量不逊于美国,价格更低、物流更稳定,自然成为更优选择;
3. 中国积极提升大豆自给能力,筑牢粮食安全防线。当前中国95%的大豆仍依赖进口(主要用于猪饲料),但已在黑龙江等地开展大豆种植试点,未来自给率必将逐步提高。这不仅是经济层面的考量,更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布局——绝不允许他人用粮食问题“卡脖子”,始终将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
说到底,这场美国大豆风波,正是特朗普贸易战的直接反噬。如今,大豆早已在中美贸易博弈中,成为影响美国的“软肋武器”:特朗普急着保选票,中方恰好能借此施压,推动问题向公平方向解决。
这一局势更释放出重要信号:除了通过APEC公开会面协商,特朗普大概率已无其他能影响中国的底牌——若有底牌,他早已亮出。由此可见,继稀土之后,中国又掌握了“大豆牌”这一关键筹码,迫使一贯霸道的特朗普不得不放下强硬姿态,选择与中国面对面沟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