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国乒名将许昕,球迷总能想起他赛场上“人民艺术家”般的直板风采。然而,这位曾叱咤赛场的奥运冠军,却多次公开表达不愿担任乒乓球教练的态度,从幽默调侃到理性分析,背后藏着对职业选择的深层考量。
![]()
在近日的一次直播中,许昕看着王曼昱新教练任浩(30岁左右)因操劳变得稀疏的头发,半开玩笑地说:“看头发这么少就知道是好教练”,随后直言“自己应该不会做教练,怕掉头发”。这句玩笑话,实则点出了国乒教练岗位的高压——秦志戬早年白头、王皓被戏称“老父亲”,皆因教练需长期投入战术研究、队员心理管理与赛事备战,身心极易透支,许昕的调侃里藏着对这份压力的清醒认知。
![]()
这份态度并非一时兴起,早在2016年,许昕受访时就用“排除法”明确将教练从职业清单中划去;2025年4月被问及此事,他虽态度稍缓,却仍表示“现在问我肯定说不当”,清晰传递出当前无执教计划的立场。
而职业路径的多元化,更让许昕有了更多选择。他的同辈顶尖选手们大多未走执教路:马龙任中国乒协副主席参与政策制定,刘诗雯担任国际乒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维护全球运动员权益,张继科则深耕商业与综艺领域。
![]()
对许昕而言,如今亚乒联副主席的身份已让他涉足国际组织管理,且商业化机遇带来的价值(可达教练薪资的5-10倍)与自由度,远胜于教练岗位全年无休的高强度。他曾提及“三十年只做一件事,想试试其他人生”,正是对长期封闭训练模式的疏离,以及对工作生活平衡的追求。
此外,执教能力与适配性的深层挑战,也让许昕保持谨慎。作为左手直板选手,他的战术体系多靠自行摸索,缺乏同类型教练的指导经验,对“标准化执教”难免顾虑;同时他也坦言“(队员)是有国家队教练的,让我去教不合适”,暗含对顶尖运动员难以共情普通选手痛点、角色转换难度大的认知。
![]()
许昕的“拒当教练”,从来不是随意的选择。从对教练高压的幽默调侃,到基于职业现状的理性判断,再到个人兴趣与特质的考量,共同构成了他的选择逻辑。未来,他大概率会延续国际组织职务或商业探索的路径,而非回归赛场拿起教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