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有时候光看一个人的外表,是看不出什么来的,想要认清一个人的本质,就要看他背后的原生家庭。
讲述者是个旁观者,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把这些观察说清楚。旁观者看见亲家见面那顿饭,先不是看菜做得好不好,而是看谈话的节奏:谁总是抢话头,谁会听别人说完再回应。饭桌上有人动筷子就插话,有人笑着把话题拉回别人身上,这些小动作比一百句承诺更真诚。旁观者心里会暗暗记下那些被忽视的小细节,然后想,遇到这种人该咋办。很多时候,成年人表面客气,细节里却透着习惯性的冷漠,谁也不是在造作。
接下来要看的是生活里怎么互相让步,旁观者会留意洗碗谁做,生病谁先带孩子,周末谁主动收拾家里。有人把责任当成分工,有人把责任当成欠债,这两种差别很快就会把日子分出厚薄。那天在邻居家碰到一对中年夫妻,妻子把外卖盒叠得整整齐齐,丈夫把杯子随手放洗碗机旁,两人对视一笑,气氛柔和;可在另一家,碗碟堆成小山,却谁也不肯先动手,气氛总是紧张。这些生活片段告诉旁观者,能不能互相体贴,决定了日子会不会越来越沉重。
再往深处看,就是遇事的担当了,旁观者会想象当夜半电话来临时谁会第一个穿衣出门。有人在压力面前会稳住,也有人只会把负担丢给伴侣和父母。一次小区电梯坏了,隔壁年轻夫妇半夜一起把楼道的孩子安顿好,还打电话联系维修,那样的人在关键时刻是可以依靠的。相反,遇到问题就推诿的人,日子里会越来越少了烟火气,多了冷场。旁观者不是要把每个人都放大镜检验,但这些反复出现的细节,是最可靠的说明书。
最后,给父母的建议是别只看表面热闹,也别把孩子逼得太急,旁观者觉得观察要有耐心。可以在几次家庭聚会里多看两眼,用几次小事去判断而不是一两句试探。让年轻人自己也去感受,父母适时提醒,但不要替孩子决定一切。这样才能既保护孩子,又不遮蔽事实真相。这样的家庭,你真的愿意将就一辈子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