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每年都会占据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榜。
回答是众生百态:有人站在道德制高点谆谆教导;有人带着伪装表示“私事不便评价”;更有一群人,大力鼓励当事人“红杏出墙”,私下里各种撩拨和“钓鱼”。
因为处理过大量离婚案,我清晰地知道,在那些看似寻常的“感情破裂”离婚案中,有相当一部分核心矛盾,并非是婆媳纠纷或出轨互撕,而是纯粹因为男方在亲密关系上“躺平”了。
一、专业视角:为什么“性功能障碍”常常被法律文书掩盖?
外人看到的是“又一起离婚案”,而我则清楚背后的真正导火索。
在法律实践中,如果你去翻阅离婚判决书或离婚调解书,会发现“因男方性功能障碍,导致女方要求离婚”这样的写法极为罕见。这是法律界和当事人之间的一种“默契的体面”。
会做事的法官通常会选择一种更中性、更具概括性的表述:
“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缺乏有效沟通,无法继续共同生活。”
即使有女方当事人非要坚持“诚信陈述”,我也会规劝她们规避此类说法。这不是为了隐瞒事实,而是出于以下两个重要考量:
1、保护隐私和尊严: 没必要为了一纸文书彻底撕破脸,给对方留下永久性的“心理伤害”。
2、维护子女利益: 双方子女如要探究父母婚姻破裂原因,这种“直接的指控”可能影响子女心理健康。
因此,如无争取某些特定权益的必要,就不必非得在纸面上写明“老公不行”。
二、理性权衡:离婚,是不是“正确”的选择?
因为亲密关系不和谐而离婚,到底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未必,它取决于你对婚姻的核心诉求。
1、“坚持离婚”派的逻辑:亲密关系是婚姻的发动机。
在这一派看来,婚姻中最基本的亲密连结缺失,就像一辆车没有了发动机。外表再豪华,也只能停在车库里积灰。她们认为人生短暂,不应在缺乏激情和爱火的床上虚耗。
2、“坚持不离”派的逻辑:婚姻是一个综合体,不止是床。
在这一派看来,婚姻是陪伴、责任、子女和财产的综合体。男方在亲密关系上出现问题,不代表他会停止赚钱、不孝顺父母、不顾家。选择离婚,你必须一并放弃这些既有好处和长期建立的稳定,而这些,来之不易。
所以这点很关键,这种权衡本质上是在计算“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你必须清楚,在婚姻中你不可能“既要又要”。
三、现实路径:我经手过的几种典型结局。
基于大量真实离婚案例的观察,因亲密关系问题而走向终点的夫妻,结局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潇洒型:不想委屈自己,女方果断离异,迅速找到更匹配的伴侣,进入新的生活轨道。
但要注意,这种类型的前提是重视自我价值、经济独立。
2、隐忍型:要么为了孩子,要么是经济依赖。表面维持家庭完整,内心怨气冲天,情绪内耗严重,家庭氛围阴郁。这种牺牲自我健康换取的表面稳定,长期看对各方的伤害更大。
3、积极型:夫妻会共同面对问题,积极寻求尝试医学治疗或心理咨询。
无论治疗效果如何,沟通和共同面对的行为本身,必然会提升婚姻质量和相互理解。
4、分床型:其实无论老公行还是不行,反正激情早都没了……
夫妻各自拥有卧室,在亲密关系上互相不侵犯,将彼此视为“室友”或者“队友”,保持家庭结构不变。有事客厅协商,没事各忙各的。
四、终极拷问:决定之前,请回归现实。
很多人在面对婚姻难题时,总试图寻求一个“标准答案”。
但婚姻本身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家庭都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充满了冷暖自知的变数。真正“和谐”的家庭是稀有品,一地鸡毛才是常态。
婚姻像是一场长达几十年的投资。你不仅要看当前的投资回报率,更要审视巨大的沉没成本,包括但不限于已经付出的时间、精力、财产。此外,你还要理性评估机会成本,包括但不限于离婚后找到更好伴侣的概率、独自抚养孩子的风险。
所以,当有女当事人问我:“老公不行了,要不要离婚?”
我的反问通常是:“您究竟需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婚姻?一张床,还是一个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最终,在她决定离婚之前,我会请她务必先做两件事:
第一件事:照照镜子,审视一下自身价值。
目前的精神状态、个人魅力和职业能力,是否足以在离婚后,有信心、有能力找到一个比现在更好、更符合自己需求的伴侣?
第二件事:摸摸钱袋,核算一下财务基础。
手头的现金流、固定资产和被动收入,能否支撑在离婚后,过上独立、不降级、甚至更高质量的生活?
梦想可以在夜里尽情绽放,但当清晨的阳光落进窗户,请拉开窗帘,微笑着去迎接现实,因为那才是梦想落地的地方。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