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假期,青岛繁华市区的一处沿海工地悄悄出现了一个巨型的灰色“空气城堡”,路过的市民和游客纷纷好奇,这个萌萌的“灰胖子”到底是个啥?10月1日,记者采访了解到,青岛市首个全封闭式基坑气膜工程在市立医院东院区三期改扩建项目正式启用,为工地基坑穿上一件“超级防护服”,不仅能防火防雨防尘降噪,还能“硬刚”12级大风。青岛升起国庆最硬核“气球”,为城市更新打开精细化施工的“静音模式”。
![]()
青岛中心市区长出“巨型穹顶”,整个工地被 “罩” 住
“这是个啥,不会是什么黑科技基地吧?”近日,市南区东海中路悄悄出现的一座巨型 “空气城堡”成为市民热议的话题,这个萌萌的“灰胖子”就像一个巨大的穹顶,将整个工地全部“罩”了起来,引起了不少人的猜测与遐想。
为了一探究竟,10月1日,记者来到了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三期改扩建项目,一座高数十米、面积超过两个足球场大小的巨型气膜赫然矗立在工地上,现场十分震撼。
![]()
据介绍,市民口中的“灰胖子”穹顶,其实是一种工程基坑气膜。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三期改扩建项目经理刘志猛进一步解释说:“项目气膜高45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由中建交通自主研发设计,是目前全国最高的复杂异形基坑气膜,采用高强度PVDF膜材,借助气压差形成无梁无柱的大空间密闭结构,这也是青岛市首个全封闭式基坑气膜工程,目前已正式启用。”
作为青岛重点民生工程,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三期改扩建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0.3万平方米,由于项目位于城市核心区,周边居民楼、写字楼、医院、学校、商业体等密布,且紧邻奥帆基地等热门景区,居民及就医人群对项目绿色环保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冬暖夏凉!可降尘95%、降噪40%,能“硬刚”12级强风
如此大动干戈打造的“灰胖子”充气穹顶,里面长啥样?又有哪些“灰科技”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通过一道旋转门走进了基坑气膜的内部,整个基坑上空笼罩起一层灰膜,两侧则是设置了很多的带状透光膜,就像一扇扇巨型的窗户,白天不需要灯光照明,内部光线依然非常充足。无需任何支撑,整个气膜在最大跨度158米长的工地基坑之上展开,内部空间非常开阔,工程车、挖掘机等各类重型机械设备正常施工不受任何影响,甚至可实现膜内安装塔吊作业。
![]()
“气膜系统由膜结构、索结构、基础锚固系统及通道门系统组成,整个气膜分8片组装拼接而成,每片气膜重约5吨,总重量达到了40余吨,前期由8台风机将气膜吹起,后期仅需4台风机维持运转,设置2个车辆通道、2个人行通道和2个应急通道,车辆通道设置互锁门,人行通道设置旋转门,充分保持膜内气压稳定。” 刘志猛介绍说,应用气膜可有效减少扬尘95%以上、降低噪声40%以上,同时具备防火、防雨水渗漏及抵御12级强风能力,使施工现场不受环境影响。
此外,采取主动排风、水幕降温、智能喷淋等多种措施,高温季节可降低膜内温度5℃以上,低温季节可提升膜内温度5℃-8℃,可极大地降低膜内扬尘浓度,彻底改善膜内施工环境,保障施工人员健康。
全市首个!青岛为城市更新打开“静音模式”
近年来,青岛市深度驱动大数据、人工智能、BIM轻量化等前沿技术融合应用,加快了统一构建智慧工地监管体系的步伐。
与传统的工程气膜相比,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三期改扩建项目升级配置了“灰胖子”气膜智能管控平台,实时监测膜内外温度、风速与内压数据,依据环境变化实现“主动式”智能调控,大幅提升气膜运行的精准度与可靠性。同时,将协同配置光伏发电系统,为气膜运行及临建设施提供能源补偿,为项目打造二星级绿色建筑提供绿色施工基础。
![]()
作为全市首个全封闭式基坑气膜工程,该项目的成功试点,深度契合了“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让工地变工厂,让施工工人告别风吹雨打,让施工作业成为精细化的流水线作业,在提升建筑工程品质的同时,也为城市更新工作开启了新一代“静音模式”,为青岛智慧低碳绿色施工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青岛经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