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下这本《控制论与科学方法论》书籍
![]()
说实在的,到目前我还没看完,还不知道他讲的到底是什么东西,但是它里面有一句话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与其不断重复一句不会错的话,不如试着讲一句错话”。不知道大家对这句话怎么理解。
在第一章里面,他讲的有一个点叫做可能性空间,就是他通过一些案例呢,得出一个启发来:世界上许多事物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在事物发展的初期,他们往往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由于条件或者纯粹机遇的关系,最终才沿着某一个特定的方向发展下去。
![]()
就是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我脑海当中瞬间显现出一个念头,就是我们家长有时候会发现孩子有很多很多的各式各样的问题,比如说拖拉磨蹭,比如说爱玩手机游戏,比如说说脏话,比如说早恋,比如说抽烟喝酒等等。
那么根据上面作者得到的这个启发,我们去想一下,孩子难道一开始就注定会发展成这个样子的吗?如果不是,那他为什么会发展成这个样子?
在这里面,我又突然想到,黄导每次线下课在为学员答疑的时候,总是会先排查原因,找到原因之后,然后再给到这个学员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思路,最后才是具体的话术,这个话术也不是说一套死的语言文本,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况,给到特定的或者叫做“定制化”的一些内容。
再回到上面孩子问题的这个点上,既然孩子一开始不是这个样子的,那我们就要考虑在他成长的过程当中,我们做了什么,或者说环境带给他的影响是什么。
我们常说一句话,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他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下,尤其是在他3岁以前或者说是6岁以前,他是很难选择的,所以他是被迫选择的这种环境。你为孩子创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一个环境氛围,那么孩子在这种环境下“熏陶”,等他长大以后,他就会带着这些“熏陶”的习性生活下去,如果没有其他外力的影响,或者是高人指点的改变,这些在他童年时所受影响的习性,将会伴随他的一生。
所以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就是孩子他在变好或者是变坏这种各种可能性的集合,我们可以称之为孩子成长的可能性空间。
作者用了一个鸡蛋做了一个探索
![]()
也就是说,当鸡蛋一旦变成小鸡儿的时候,那么他在下一时刻面临的就是是活鸡还是死鸡等可能性。
这不仅让我想到我们一些咨询老师,甚至包括我自己在内,当我们遇到问题大的孩子的时候,比如说已经被家长判定为孩子是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等等,我们会跟学员深度的交流,去沟通。
我们就会聊到一个点,就是妈妈在怀孕的时候,她的情绪是稳定的,还是很糟糕的。
如果说妈妈在怀孕的时候,对老公对婆婆心怀怨恨,比较憎恨,又或者被家暴,或者是刨腹产,甚至这个妈妈有想堕胎的想法时,那么孩子在出生之后就会非常的没有安全感。
如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家里人对这个孩子又是打又是骂的,或者说是不停的吼叫这个孩子的,或者说是家里经常争吵的等等,当这个小生命在这种环境下出生成长,那么他势必在他长大之后会发生我们会觉得是不好的行为,甚至是给孩子会贴上一些负面的标签。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家长也会病急乱投医等,往往是找不到根源的,当你不知道根源的情况下,那么你所做的所有的努力和付出,最终只会让结果越来越糟糕,孩子的情况越来越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