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年,法国作家福楼拜的长篇《包法利夫人》刚刚面世,他就被请上了法庭,罪名是“伤风败俗”。
如今一个多世纪过去,书中的情|欲描写早已不再惊世骇俗,但其对人内心欲望的那纸传票,依然有效。
翻开它,就像看到一个19世纪法国版的“我们”。
那个名叫爱玛·鲁奥的女人的悲剧,并非简单的“红杏出墙”,而是一个灵魂在平庸的现实与虚幻的浪漫间的惨烈撕扯。
福楼拜的冷酷在于,他让爱玛在欲望的泥潭里窒息,却没有递给她一根救命的稻草。
他放任她像一只扑向烛火的飞蛾,错把燃烧当成归宿,最终走投无路服毒自尽。
可她真是为爱而死的吗?
或许,她只是“爱情”这个华丽概念的狂热消费者,直到信用透支,人生破产。
而我们每个人心底,是否也住着一个“爱玛”,在平庸日常的掩盖下,藏着一颗不甘、骚动的心?
![]()
—壹—
想要的太多,得到的太少
是给生活埋下的第一颗雷
故事,得从那个修道院里的少女说起。
当别的女孩都在祈祷时,爱玛埋头读着的,是那些描写“恋爱、情男、情女”的浪漫小说。
爱玛透过那些华丽而空洞的词语,去窥视这个世界,误以为那才是生活本该有的样子。
嫁给乡镇医生查理·包法利,是她为自己选择的第一个“浪漫剧本”——一位能拯救她于平庸的“医生先生”。
可惜,剧本从一开始就拿错了。
婚姻的繁琐日常,很快撕碎了小说的封皮。
查理其实是一个老实、迟钝、毫无情趣的男人,他听不懂爱玛对着月光的感叹,满足不了她对“诗意”的渴望。
在爱玛的眼里,他的爱笨拙得像一件过时的家具,占着地方,却毫无美感。
爱玛开始郁郁寡欢,因为现实给予她的,和她想象中那种轰轰烈烈的人生,相差太远。
今天,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爱玛那样被“小红书式生活”绑架的人。
明明工资只有几千块,却觉得不拥有一个上万的包包,人生就不完整;
明明住着租来的一个小单间,还总想拍出带有北欧风地毯,以及香薰蜡烛的“网红”照片。
这不是在生活,是在奋力表演一种被社交媒体定义的生活。
想要的太多,得到的太少的时候,现实的任何满足都成了亏欠。
但如果仅仅是爱做梦的话,尚不足以摧毁一个人。
—贰—
欲望太重
反而容易困住自己
爱玛的悲剧,是从她决心让梦想照进现实,并且是以挥霍的方式开始的。
她生命中的两个情人,莱昂与罗多尔夫。
一个是年轻的见习律师,和爱玛有共同的艺术爱好,两人志趣相投。
一个是帅气多金的风月老手,擅用甜言蜜语和精心设计的浪漫,蛊惑涉世未深的姑娘们的心。
但无论是哪一个,爱玛都迫不及待地想让自己配得上这段感情。
为了维持她想象中的“上流爱情”,她开始赊账购买昂贵的礼物、天鹅绒的窗帘、精致的信纸……
她甚至为了方便私会,布置了一间奢华的密室。
情意绵绵时,爱玛会窝在罗多尔夫的怀里,表达着自己热烈的爱意。
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爱玛爱的不是眼前这个虚伪的乡绅,她只是沉浸在自己演绎的“伟大爱情”的角色感中罢了。
爱玛对情感和物质的渴求实在太多了,以致于她在商人勒赫那里签下了无数张账单。
正是这些账单,将她一步步拖向深渊。
勒赫总是对她摆出一副笑嘻嘻的嘴脸,实则比任何情人都更懂得她的软肋。
他用那些华丽的衣服和首饰,喂养着爱玛的欲望,也勒紧了她的脖颈。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
“未被满足的愿望,是幻想背后的驱动力。”
当“更好的生活”停留在想象中时,对我们而言,可能是动力;可当它试图以错误的方式落地时,就变成了陷阱。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盖茨比,倾尽一生的财富与心血,只为追求“绿灯”——黛西。
但其实他爱的也不是那个具体的女人,而是他自身欲望投射出来的一个华丽的符号。
所以,当他终于触碰到这个符号时,幻灭也随之而来。
爱玛与盖茨比,一个用赊账的奢侈品,一个用虚假的繁华盛宴,都在为自己打造一副沉重的枷锁。
债务的窟窿或许还能用钱填,但欲望的窟窿要怎么填呢?
等所有浪漫的戏码都演完后,爱玛环顾四周,才发现台下早已空无一人,可高利贷的账单,已经塞满了她家的门缝。
—叁—
爱得太满
本身就是一场注定要输的豪赌
故事的终章,也是信仰的崩塌。
爱玛债台高筑后,面对勒赫发出的最后通牒,走投无路的她,只得放下所有的骄傲,去乞求她曾倾注了全部“爱”的男人。
她先是找到已经成为巴黎小公务员的莱昂,谁知这个曾经与她谈论诗歌和音乐的年轻人,此刻只剩下官僚的推诿与怯懦。
不死心的爱玛,又奔向罗多尔夫的庄园。
可曾与她海誓山盟的情人,在短暂的动摇后,也只用一句冷酷的“我没钱”,就将她彻底推开。
此刻,比没钱更可怕的,是梦的幻灭。
爱玛终于明白,她所信仰的“爱情”,从未存在过,自己一直活在自己编织的幻想里。
她以为的真爱,在别人眼里只是“玩玩而已”。
她爱得太满,把虚情假意太当真,不惜押上自己全部的身家,包括情感、尊严、人生。
最终却在这场名为“爱情”的豪赌中,血本无归。
毫无疑问,砒霜是爱玛自己吞下的。
我想问的是,那个微笑着递上毒药,并看着她喝下去的,难道仅仅是那几个薄情的男人和一个奸诈的商人吗?
或许不是!
是整个社会营造出来的“体面”虚荣,是将女性价值与浪漫关系捆绑,共同将她推向了绝望的终点。
——————————结语
正是因为爱玛想要太多虚幻的仪式感,才背上了沉重的欲望枷锁,最后在一场爱得太满的豪赌中,输得一塌糊涂。
我们读爱玛,或许会生出几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慨。
但更深层的恐惧在于,我们多少都能在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一个对现状不满、渴望更多、为情感所困的自己。
哲学家尼采的警告言犹在耳: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欲望本身并非罪恶,而是生命力的体现。
但当我们像爱玛一样,将全部的自我价值,寄托于欲望的即时满足;
将人生的意义孤注一掷地押在外部事物,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生活标签上时,就很危险了。
成年人的自律,始于活在真实里,与自己的欲望坦诚相见,管理好它,与之共存,而不是被它吞噬。
生活不是浪漫小说,我们也没有主角光环。
但我们可以选择,不让自己的人生,被一场自己点燃的虚幻大火,烧成灰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