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顾潇)近日,扬州面塑非遗传承人孟晓红用一双巧手历时数月,创作了一件主题为《国泰民安》的作品,既为祖国华诞献礼,也为中秋佳节添彩。
![]()
《国泰民安》主体是一个几十厘米高的“生日蛋糕”,表面点缀着艳红的花束、彩色的气球,顶端立着航天员、飞船与火箭模型,科技感十足。在蛋糕周围,56个身着各民族传统服饰的面塑人物姿态各异,有的手捧哈达,有的翩翩起舞。
孟晓红介绍,每年国庆节,她都会创作一件大型面塑作品为祖国庆生,今年的《国泰民安》从创意构思到最终完工,前后花了3个多月。创作过程中最耗时也最考验手艺的,就是56个民族人物的造型,“你看这个民族服饰,光头饰就有七八种颜色,还有衣服颜色,基本上有十几种颜色,这些颜色都是要单独配。”
孟晓红是扬州面塑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她将传统的面人制作技艺和现代的美术思想与技法相结合,将一块块面团变成了艺术品。作品内容主要取材于神话、戏剧、民间历史传奇人物等,色彩艳丽、朴实自然、生动逼真,受到人们喜爱。孟晓红介绍,中国面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明清时期,面塑发展进入鼎盛阶段。在众多面塑流派中,扬州面塑秀丽、典雅、优美、精巧,是南方面塑的代表。孟晓红表示,北方如山东的面塑可以做成花馍直接食用,也可以祭祖用,而扬州的面塑更多是作为工艺品收藏,保存的时间特别长,精细又生动。
![]()
孟晓红出身于面塑世家,从爷爷那辈起就开始捏面塑。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孟晓红从小就学会了捏面塑的技艺,几块不起眼的面块在她的手里揉揉捏捏,就能变得栩栩如生。1999年,孟晓红的父亲孟尓珍退休回到家乡扬州。因为放不下家传的面塑,孟尓珍决定出去摆摊捏面塑,一直在文昌阁捏面人,一直捏到83岁。为了照顾父亲,也出于对面塑的喜爱,孟晓红放弃了自己的专业,和父亲一起做起了面塑。2009年开始,孟晓红来到东关街,每天向游客们展示扬州面塑技艺。
在研究面塑的二十多年里,孟晓红练就了一项绝活:捏真人人像面塑。一根签、一把剪刀、一团面,对着照片或者本人,把面团几经捏、搓、揉,再灵巧地点、切、刻、划,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20分钟就能完成,每天都能吸引许多游客的驻足。
(通讯员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