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2
近年来,英国海军启动的双航母战略原本被视作重塑海上强国地位的关键举措,但时至今日,这项计划却逐渐演变为难以承受的财政与技术重负。
3
早在2019年,中国知名军事评论员张召忠便公开指出,该项目将因高昂开支、技术瓶颈以及投入产出严重失衡而难以为继。
4
进入2025年,这一预测正逐步显现为现实:惊人的建造支出、持续不断的机械故障、舰载战斗机数量短缺等问题接踵而至,使得原本寄托厚望的航母项目举步维艰。
5
那么,这个曾象征着大英帝国海军复兴希望的宏大构想,究竟遭遇了哪些困境?又为何最终走向了预期之外的结果?
![]()
6
英国双航母计划的初衷
7
英国推动双航母计划的根本目标,在于重拾昔日全球海洋主导权,提升其在关键海域的战略投送能力与军事影响力。
8
然而,理想蓝图很快被现实挑战击碎,暴露出诸多结构性缺陷。
9
回顾该计划的发展脉络,必须从其立项背景和实施过程谈起。
10
2007年,英国国防部正式批准建造两艘“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用以取代服役多年的“无敌级”轻型航母,标志着皇家海军迈向远洋作战的新阶段。
![]()
11
作为未来海战体系的核心力量,“伊丽莎白女王号”与“威尔士亲王号”被赋予执行全球部署、远程打击及多任务联合作战的重要使命。
12
这两艘巨舰设计排水量达6.5万吨,全长280米,配备先进的F-35B短距起飞垂直降落战机,具备执行高强度空中支援与区域控制的能力,并承载着向世界展示英国军力复兴的政治信号。
13
为了支撑如此庞大的作战平台运转,不仅需要尖端科技集成,更依赖长期稳定的财政保障。
14
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英国经济复苏缓慢,公共财政持续承压,导致航母项目的资金链日益紧张。
![]()
15
“伊丽莎白女王号”于2009年开工建造,2014年下水,2017年正式服役;“威尔士亲王号”则于2011年动工,2017年下水,2019年交付使用。
16
最初预算设定为39亿英镑,但由于钢材价格上涨、设计方案多次调整以及系统整合复杂度超出预期,最终总成本飙升至62亿英镑(约合550亿元人民币),超支比例接近六成。
17
除此之外,建造过程中还面临承包商协调不畅、工程管理混乱以及关键技术延迟交付等难题,致使项目进度一再拖延,严重影响了整体作战力量的形成节奏。
![]()
18
中国军事专家张召忠在2019年明确表示,以英国当前的经济规模,难以长期支撑如此高成本的航母发展路径,并预判双航母计划将在五年内因经费不足、舰载机缺口和技术隐患陷入运营危机。
19
他进一步强调,英国的综合国力已无法匹配冷战时期的全球军事布局模式,继续维持大规模远洋舰队并不现实。
20
到了2025年,实际情况几乎完全印证了张召忠的判断——双航母非但未能成为战略支柱,反而沦为负担沉重的“摆设性资产”。
![]()
21
双航母计划中的技术故障
22
作为现代海军的核心作战平台,航空母舰不仅要求强大的空中力量配置,更需具备高度可靠的舰体结构与动力系统支持。
23
然而,“伊丽莎白女王号”与“威尔士亲王号”自服役以来,频繁出现影响航行安全与作战准备的重大技术问题。
24
按照原定规划,英国空军与海军联合组建138架F-35B战斗机编队,专供两艘航母轮换搭载使用。
25
但截至2025年,实际到位并具备出勤能力的F-35B仅略超48架,尚不足计划总数的三分之一。
26
这种严重的机型短缺直接削弱了航母战斗群的整体威慑力与实战效能。
![]()
27
由于舰载机数量有限,皇家空军不得不采取跨军种调配方式,临时抽调陆基飞机补充航母空勤任务,造成任务衔接不畅、训练周期被打乱。
28
这种临时拼凑的运作模式极大降低了航母快速反应能力和持续作战稳定性。
29
同时,完整的护航编队也难以常态化组建,导致航母单独行动风险上升,战略灵活性受到严重制约。
30
这无疑对英国参与国际安全事务的军事话语权构成了实质性障碍。
![]()
31
除了兵力配置问题,高昂的维护开销也成为压垮财政的一根重要稻草。
32
据官方披露数据,单艘航母每年的基础维护费用高达数千万英镑,若计入升级改装与突发维修,则年度支出可能突破一亿英镑门槛。
33
对于财政吃紧的英国政府而言,这笔持续性支出无疑是巨大压力。
34
与此同时,人员培训、燃油消耗、备件采购等配套开支同样不容小觑。
35
为缓解资金压力,国防部被迫削减其他关键项目的拨款,包括新型护卫舰的研发、陆军现代化装备更新以及网络安全防御系统的建设。
![]()
36
更为严峻的是,皇家海军已形成“一舰执勤、一舰待修”的被动循环。
37
一艘航母常年处于海外部署或训练状态,另一艘则因设备老化或故障停靠港内进行检修。
38
这种低效运行模式严重削弱了英国海军的远洋存在能力与应急响应速度。
39
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是层出不穷,成为制约战斗力生成的最大瓶颈。
40
从“伊丽莎白女王号”发生的主机舱渗水、电路系统短路,到“威尔士亲王号”出现的消防管道爆裂、轮机舱进水事故,各类故障频发且性质严重。
![]()
41
2024年,前者在即将参加北约大型联合演习前夕,因推进系统的螺旋桨联轴器发生结构性损坏,被迫退出任务;后者更是在出海不到24小时后遭遇主轴断裂,不得不返厂维修长达数月之久。
42
这些重大机械故障不仅推高了维修成本,延长了非战斗时间,也严重损害了英国海军在盟友间的专业形象。
43
国际媒体广泛报道此类事件,质疑其装备可靠性与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一步削弱了英国在全球防务格局中的信誉地位。
![]()
44
财政困境
45
随着技术问题不断累积与运维成本持续攀升,英国双航母计划的财务可持续性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46
多重因素叠加之下,皇家海军陷入了既无法全面启用、又难以轻易放弃的尴尬境地。
47
近年来,英国宏观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冲击之后,国家债务水平屡创新高,财政赤字居高不下。
48
为填补航母高昂的日常运营支出,财政部不得不从其他国防预算中挪用资金,导致海军其他舰艇更新计划搁置、空军老旧机型退役延期、陆军地面部队装备换代滞后。
![]()
49
此外,面对日益增长的维护账单,政府内部已展开关于是否保留两艘航母的激烈讨论。
50
部分权威消息指出,英国正在评估出售“威尔士亲王号”的可行性,或将该舰转入封存状态,仅保留一艘作为象征性战力展示平台。
51
尽管此举可短期内缓解财政压力,但考虑到前期巨额投资与后续处置成本,实际节省效果仍存疑问。
![]()
52
英国原本希望通过双航母部署,在红海护航、东欧安全局势应对以及印太地区存在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但现实却是力不从心。
53
在乌克兰危机期间,英国未能派出完整航母战斗群提供支援;在红海反海盗与护航任务中,也只能派遣驱逐舰单独执行任务。
54
即便是在穿越台湾海峡这类敏感行动中,也不得不依赖盟友协助,自身可用资源极为紧张。
![]()
55
与美国拥有11艘核动力超级航母的强大投送能力相比,也与中国海军近年来快速扩张的航母舰队形成鲜明对比,英国的海上力量显得相形见绌。
56
这些问题不仅暴露了皇家海军战力的结构性短板,更反映出国家战略雄心与实际国力之间的深刻脱节。
57
随着双航母困境持续加剧,未来几年英国或将面临艰难抉择。
58
是继续追加投资维持双舰运行?还是忍痛放弃其中一艘?抑或寻求对外转让以回收部分成本?
59
如何在有限预算下合理配置军事资源,平衡战略抱负与现实能力,已成为英国政府与军方亟需解决的核心议题。
60
结语
61
英国双航母计划从宏伟蓝图走向现实困局,全过程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军事强国的建设不能仅靠意志驱动,更需坚实的经济基础与科学的资源配置作为支撑。
62
在当今全球军事竞争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任何国家若想推进大型武器平台建设,都必须确保其财政可持续性、技术成熟度与战略需求三者高度匹配。
63
英国的经历既是大国雄心的体现,也是脱离实际的警示。
64
它提醒世人,巨额投入未必能换来相应战略回报,唯有基于国情、理性评估、精准规划的国防发展战略,才能真正实现战斗力的有效转化。
65
对其他国家而言,英国的教训具有深远借鉴意义:追求军事现代化的过程中,务实远比虚名更重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