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朱雨玲突然不打比赛了,那年她二十五岁,东京奥运会快来了,她查出长了肿瘤,没人多问,大家只当她是受伤休息,她没抱怨,也没哭,自己悄悄去治病,然后去读博士,2022年她进了电子科技大学,2023年她成了天津大学的副教授,不是挂名,是真上课,带学生,做研究。
2024年7月,她又上了赛场,拿了WTT美国大满贯的冠军,那年她二十九岁,是近十年里第一个复出就拿冠军的世界第一,有人说她年纪大了,状态不行,可她半决赛赢的是世界前十,决赛也打得稳当,别人失误叫战术调整,她一出错就说她老了不行,这不公平,媒体老挑她的毛病,却不提她赢了多少场硬仗。
![]()
她在学校不只是教打球,带的天津大学乒乓球队拿下了校一等奖,把运动科学加进训练里,比如怎么用身体发力,怎么调整心理状态,这些内容以前高校体育课很少讲,她还去中小学讲课,教孩子怎么管理情绪,2024年秋天,三所重点小学把她的课列进了必修课,体育不再是跑跑跳跳,而是帮孩子扛住压力。
![]()
马龙退役后当了教练,张继科去拍戏,朱雨玲走了另一条路,她没回国家队,也没进娱乐圈,她进了高校,做科研,带学生,这不是躲开,是她自己挑的路,她不靠那些让人流泪的故事翻身,她靠的是学历、本事和实实在在的成绩,她让人看到,运动员也能当学者,也能在教育系统里站住脚。
![]()
国家现在推体教融合,要求退役运动员进学校任教的比例得有三成,可不少学校还是只认体校出来的,觉得运动员文化底子薄,朱雨玲有博士学历,有教学经验,能做科研,她就是最实在的例子,2023年全国退役运动员里,只有十二点七percent进了高校,博士更少,不到三个percent,她不是碰巧成功的特例,她是制度没跟上的时候,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路。
有人说她复出是情怀,是想再拼一次,其实她没想那么多,体系不管她的时候,她自己找了新地方,没喊永不放弃,也没说战胜病魔,她只是换了地方,接着干,从为国争光到给学生上课,她没退场,只是换了舞台。
![]()
她拿冠军那天,没人举着横幅喊英雄归来,她站在领奖台上,穿的是西装,不是队服,没哭,也没挥手,只是笑着接过奖杯,转身去准备下节课的教案,真正的体育精神,不是赢多少金牌,是被人忘了,还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还能亮着光。
她不需要别人给她贴什么标签,她自己知道什么叫冠军,不是站得最高的人,而是不管在哪儿,都把事情做到最好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