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龙头缺位、低端认知固化、升级滞后......东北酒如何唤醒 “虎性” 再出发
文 | 方方
“东北虎,西北狼”——酒桌上流传的这句俗语,勾勒出东北人饮酒的豪爽性情,也侧面印证了东北酒市场的旺盛活力。
东北三省拥有近亿人口,白酒消费规模约350亿元。东北地产白酒,也书写过浓墨重彩的篇章:产量曾长期领跑全国、国优名酒频出、光瓶酒风靡大江南北......
然而,时移世易,曾经风光的东北地产白酒,如今却深陷“门户大开”的窘境——缺乏具备规模效应与结构化运营能力的龙头企业,在本土市场被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古井贡酒、郎酒、剑南春等全国性名酒品牌强势挤压,陷入了“产量、销量、品牌知名度三重下滑”的发展困局。
那么,东北白酒为何从辉煌走向落寞?背后潜藏着哪些矛盾?东北酒品牌又能否找到破局的路径?
01
东北白酒往事:从“增量参与者”到“边缘退守者”
扎根黑土地的东北白酒,其发展历程与时代变迁深度绑定,既书写过辉煌篇章,也难逃行业变革下的式微。
上世纪60年代,东北白酒在国内白酒行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彼时,东北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为白酒生产提供了充足且优质的原料。同时,东北也是白酒的重要发源地,兼香型、麸曲酱香、麸曲凤香等经典白酒酿造工艺均源自这片沃土。
60年代,东北多家酒厂曾主动派遣技术员前往五粮液、茅台酒厂学习核心酿造技术,这一举措有力推动了东北白酒整体工艺水平的提升。值得一提的是,东北白酒技术曾一度领跑全国,白酒泰斗周恒刚,以及中国著名白酒专家高月明、于桥、刘洪晃等行业权威,也均来自东北。
1963年第二届全国评酒会上,哈尔滨老白干、特酿龙滨酒、凌川白酒等东北酒连续获得国优酒称号,其中哈尔滨老白干更是在第二、三、四届评酒会上连续获奖。
步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市场消费迅速升级,更多酒企忙于制造盒装酒、提高产品溢价、抢占市场,东北白酒则在此时抢占光瓶酒的市场空白。
正是在这一时期,多个东北白酒品牌打响名号。其中,黑龙江省涌现出老村长、龙江家园、黑土地、北大仓、富裕老窖等知名品牌;吉林省的龙泉春、大泉源、圣元春、小村外等品牌崭露头角;辽宁省也诞生了山雁王、榆树钱、道光二五等备受消费者认可的品牌。
![]()
在2003年到2012年,酒业发展处于黄金增长状态,老村长、黑土地、龙江家园提速全国化,通过低价策略和深度营销风靡全国,确立了东北白酒在低档领域的绝对优势。
以老村长为例,其凭借“深耕乡村、辐射全国”的战略、丰富多样的促销手段,牢牢占据了10元以下的农村大众市场。在牛栏山崛起之前,老村长就打破了“光瓶酒难成品牌”的行业认知,在河南、河北、山东、天津、皖北、苏北等区域市场,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光瓶酒品牌”。
2010年,辽宁白酒产量达到64.3万千升,吉林省白酒产量为46.2万千升,黑龙江省白酒产量为16.5万千升,合计达到127万千升,而当时全国白酒产量为850万千升,再度印证东北白酒的良好发展。
然而,2012年之后,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东北白酒未能顶住行业变革压力,开始遭遇“产量、销量、品牌知名度”的三重下滑,发展势头急转直下。
最直观的表现是,东北白酒产量开启了长达十余年的下滑通道:从曾经是安徽、贵州等白酒产销大省产量的两三倍,跌至不足安徽省一省的白酒产量,市场地位大幅下滑。
与此同时,泸州老窖、郎酒等全国性名酒加速渠道下沉,抢占大众市场;江小白、红星等品牌则凭借年轻化定位与创新营销,收割年轻消费群体,东北白酒的市场份额不断被外来品牌挤压。
某东北白酒企业高管告诉微酒,“目前东北白酒中,有规模的也就北大仓和老村长这两个黑龙江的品牌。具体看,品牌价值方面北大仓更高;产能、产量方面老村长更高;营收方面,东北酒企鲜少公开披露数据,但市场消息传老村长营收从巅峰的60亿(推测数据)下滑至近年10亿元左右(来自黑龙江省发布的民营制造业百强榜单数据)。另外,曾经风靡京津冀的黑土地,如今在多个区域市场失守;以兼香型见长的东北名酒玉泉酒,在兼香细分赛道的地位也不及白云边、口子窖了。”
02
龙头缺位、低端认知固化、升级滞后......东北白酒的现状如何
东北白酒在长期“安于舒适圈”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大特征,这也是其在行业竞争中“掉队”的关键原因:
第一,酒企小而散,强势区域龙头缺位。
东北三省注册的白酒企业数量多达数百家,但大体量的企业也仅10亿级营收规模,呈现出“无上市企业、无20亿级企业、无全国化强势企业”的局面,缺乏能够“整合产业资源、制定行业标准、引领品牌发展”的区域龙头企业,整体在行业中的声量较弱。
众所周知,白酒产业具有“龙头带动产区”的鲜明特点:茅台的强势发展,带动了贵州酱酒产业集群的崛起;五粮液的持续领跑,推动了四川浓香白酒产区的壮大。但东北白酒却长期处于“小而散”的发展格局,各品牌各自为战——北大仓主打“北派酱香”,老村长聚焦“大众口粮酒”,玉泉酒深耕“兼香型”,未能形成统一的产区IP与品牌合力,难以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清晰认知,产区整体的议价能力也因此受限。
这直接导致东北地产白酒的市场防御能力弱于其他区域。即使相较于山东、河北等“无明确的龙头企业”区域,仍有具备情怀与实力的强势企业推动地产酒复兴,东北白酒则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守”,若延续当前发展态势,未来前景不容乐观。
第二,低端认知固化,品牌抗挤压能力弱。
东北白酒曾凭借“高性价比+渠道深度覆盖”的优势,在全国中低端白酒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长期聚焦“大众酒、平民酒”的定位,导致品牌形象逐渐固化,消费者对东北白酒的“高端认知”严重不足。
当全国头部酒企通过布局高端产品实现“单品牌百亿营收”时,东北白酒却陷入“以价换量”的循环。
近年来,名酒企业通过“子品牌下沉、光瓶酒升级”等策略,加速切入中低端市场,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与终端掌控力,这些名酒持续挤压东北白酒的生存空间,而东北白酒“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力薄弱”的问题也随之暴露无遗。其核心销售区域(如东北本土、华北县乡市场)的份额不断萎缩,陷入“开放市场、份额持续缩水”的被动局面。
第三,价格带断层,高端化与光瓶酒升级滞后。
东北白酒市场呈现出“100元以下价位地产酒占主导、100-200元价位地产酒与省外名酒博弈、200元以上价位省外名酒占优”的特征,近年虽在探索中高端价位,也有北大仓君妃30这样的高端新品渐有声量,但体量有限,难以支撑高端化突破。
此外,自去年以来,全国性名酒和区域白酒品牌纷纷加入光瓶酒赛道,推出更高品质、更低价格的产品来比拼“质价比”,长期依赖低价光瓶酒的东北酒,在这场风潮中再度落后,市场份额被进一步蚕食。
03
找对方向才能“再度咆哮”东北白酒的潜力与破局路径
有行业人士认为,东北白酒如今的困顿,本质是“战略与趋势的错位”:“黄金十年”消费升级时,它深陷低端依赖;近年“质价比”风潮兴起时,它开始发力高端化;即便坐拥黑土地的原料优势,多数酒企也未能建立“品质可视化”体系,无法将产地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但困局并非无解,东北白酒仍握有“筹码”。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认为,虽然东北白酒面临品牌集中度低、高端化滞后等问题,但仍具备一些值得关注的潜力点,如政策红利释放、产区原料优势等,此外,东北地区文化资源丰富,拥有独特的民俗、方言、酒文化,具备打造“文化白酒”的土壤。
![]()
基于此,肖竹青进一步给出了具体的发展建议,核心是跳出“低价舒适圈”,转向“品牌+文化+品质”驱动:
一是调整产品结构,突破价格带断层。当前东北白酒主流价格带集中在百元以下,溢价能力弱,建议重点布局200元、300元价格带,打造有竞争力的大单品。
二是强化品牌文化表达,提升价值认同。东北白酒缺乏系统的品牌文化表达,应围绕“产区文化”“历史传承”“工艺特色”构建品牌故事,可借鉴李渡、仰韶等品牌的“文化白酒”路径,打造差异化认知。
三是升级营销模式,强化C端教育。东北酒企多依赖传统渠道,缺乏圈层营销与直营体系,建议围绕核心消费者、核心终端、核心意见领袖开展精准营销,推动直营化、短链化、扁平化运营。
四是坚持长期主义,摒弃“短频快”思维。东北光瓶酒过去以“低价+大流通”模式为主,已不适应当前消费升级趋势,应转向品质升级、品牌建设、消费者培育的长期路径,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品牌资产。
北大仓品牌部辛总的思路也颇具参考意义,其核心是“以不变应万变,以创新求突破”。
一方面要“守正”,锚定品质与初心:始终坚持产品品质,坚守“塑造民族品牌”的目标,在哈尔滨市场发挥君妃系列“地产高品质年份酒”的地缘优势,巩固直营渠道。
一方面要“创新”,多维度破圈:省外聚焦河南、山东等有品牌基础的市场,通过“部优之夜”品鉴会开发C端市场;线上加强平台合作,拓展直播与内容种草;产品端挖潜君妃10年的潜在客群;团购端从政务转向精准民企客户,通过品鉴活动与回厂游深化客群链接。
![]()
总体来看,东北白酒的兴衰,是行业趋势与企业战略碰撞的缩影,它曾凭借对大众市场的精准把握,成为白酒行业的“东北虎”,如今的困境,也源于对行业变革的“反应滞后”与对“舒适圈”的依赖。
但350亿的市场规模、黑土地的原料优势、独特的酒文化底蕴,仍是东北白酒复兴的“底气”。要想重拾昔日锋芒,关键在于唤醒“虎性”、跳出老路、主动破局,或许就能在市场中再度咆哮,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续篇。
您对此有何看法,欢迎下面评论区留言分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